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 第六十六章 代弟请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4章 代弟请命

赵煦接到种师中传到汴梁城的加急情报觉得是有些意外,当时他们正在讨论许将其人,但这事确实也在情理之中,所以他非但一点不慌,还立刻就有了应对举措。

他令人传旨给章惇和鸿胪寺卿韩宗道让他们拖一下和辽国洽谈的进程。

天德军、兀次海城一线纵深三百里的地域不是不能给辽国,事实上大宋也很难挡得住西夏和辽国的这笔交易,总不能因此不同意促和,同时跟西夏和辽国开战吧!

只要拖缓一下,至少能争取到仁多保忠有更倾向于归附大宋的意愿就够了。

他日准备充分再度伐夏时有这个内应在,他们就能比辽国更早更快的拿下灵州兴庆府一线的河套平原,就算是辽国想从天德军出兵干预他也得有那个反应时间。

当然,辽国拿下天德军和兀次海城对河套地区确实是一种威胁,但是世上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事,能争取到最大利益也就行了。

另外,赵煦在给种师中的回信中除了加紧招降仁多保忠,还提及了要适当整顿禁军中的山头主义,以及兵痞现象,上次五十万贯赏钱的事属实是给他惊呆了。

他不是不赞成在必要的情况下犒赏将士,但是因为赏钱来不及下发,居然直接拒绝执行军令,这坚决不能忍。

等他处理完这些事务,宫外传来消息,王岩叟病故了!

周启禀告完后,赵煦明显愣了一下,人生无常,前几日看上去身体尚十分硬朗的大臣,只是一场病三四日的时间就离世了。

“陈舍人,即刻书写诏书,因枢密院事王岩叟病故,明日辍朝,若有政务上奏,到内殿福宁殿。另外,王相公追赠之事让中枢宰执们尽快商议妥当。”

陈瓘拱手应下。

这时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按道理就是天子近臣也该散值了。

“写完诏书,你们也尽快散值回家吧!这几日辛苦了,明天好生休息。”赵煦决定让身边的近臣也放假一天。

“我二人辛苦自是应该的,官家不可因王相公之事,格外优待我二人。须知寿命之数难以算定,辛苦劳作未必短命,闲暇享乐又常有夭折。”陈师锡进言道:“官家和我等天子近臣若不忙碌,那这九州天下就要日渐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所谓在其位谋其事,方能万事井然有序。”

“陈给事所言有理,”赵煦不由哑然失笑,“不过今日天色已晚,散值还要的,你们这几日都未归家,何妨给自己放个假,许将是否就任宰执我等明日再商议不迟。”

话说天子近臣如中书舍人、翰林学士通常都住在宫城内的,目的当然是因为政事需要,一旦有什么事可以随叫随到。

但今日赵煦把他们都撵回家去了。眼下其实诸事都还算顺利,确实没有必要紧绷着,非要一下子把什么事都做好。

翌日,朝会辍朝,陈瓘和陈师锡还是一早就来了福宁殿,而政事堂那边三位宰执也一早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他们也都年纪很大了,王岩叟今日之事再过些年可能就是他们的事,追赠事关他们的仕途的盖棺论定,将来要在史书留名的,无论如何都不能马虎。

赵煦接过陈瓘整理好的许将的生平履历,许将同王岩叟一样也是殿试状元,当年的主考官欧阳修赞叹其才华“君词气似沂公,未可量也!”

沂公则是指真宗朝状元当时的名相王曾。

许将高中状元后,被委任为翰林院编撰,之后做了两任地方判官,神宗皇帝即位后将其招为天子近臣,担任知制诰,期间辽国陈兵二十万在边境,想以武力胁迫,索取利益,他又临危受命出使辽国,凭过人胆气和出众的见识晓以利害,最终使辽国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退兵而去。

后续他因功又先后担任大名府知府、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等职,在任上他整顿了民间乡兵、保丁组织,使之趋于规范,并对现有边防体制和后勤军马物资的筹备事宜提出很有远见的建议。

总体而言,许将担任过的诸多职位基本都有不俗的政绩,而且不像苏辙和王岩叟是纯文官,他于军略、军务不但是了然于胸,还隐然有名将风范。

还有一点就是许将没有新党或者旧党的背景。

赵煦将这份履历递给陈师锡,“陈给事也看一下,朕觉得许将可以胜任。”

陈师锡原本就赞同陈瓘的提议,这时自然没有理由反对。

赵煦由此敲定了许将担任枢密副使,当然此时还不能下达就任诏书,更换宰执不是小事,很多流程还是要走一下的。

临近中午时,苏轼来福宁殿觐见,礼毕,开门见山说道:“官家,臣有一事相求。”

“何事?但说无妨。”赵煦一时有些诧异,他和苏轼共事以来还不曾见过他这般姿态。

“官家,臣弟苏辙有意辞去尚书右丞一职,想出镇岭南,考虑到官家一直有经略开发南方的战略,臣想来问问可已有合适人选?若是没有不妨让令弟前去。”苏轼也不顾陈瓘和陈师锡也在场,直言不讳。

这话让赵煦着实吃了一惊,苏辙想辞去宰执可以理解,可偏偏要去瘴气遍布,又有大量山越蛮族的岭南让他深感意外。

经略岭南开发南方确实是他一直在考虑的事,也确实没有合适的人选,拟定的宗泽那也需要他年末调任京中,给个翰林学士之类的职位过度,才能出任一地地方官,而且上来也不可能做一路主官,需要从州、军做起。

这事没个三五年整顿筹备,是无法一下子就消除内部隐患,锻炼新军,进而解决交趾独立之事的。

所以,经略开发南方当然越早越好。

苏辙愿意去这是好事,只是适不适合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令弟有五十四岁了吧!长途跋涉加上岭南当地气候瘴气未消,他身体承受得住吗?”

“那敢问官家,岭南的汉民就没有老者吗?他们不远千里开拓边地,乃至世居那里,臣弟又如何不能呢?”

苏轼这番反问倒是把赵煦问住了,他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个事情。

“经略、开发南方是为了巩固朝廷对地方的统治,也为了改善当地的民生,更好的推行教化,这些都不假。”赵煦话锋一转,“但是你也知道,还有一个重要使命,是要为解决交趾擅自独立,收回交州做好一切准备事宜的,令弟理政才能毋庸置疑,可他是否支持这件事,并愿意为之努力是关键啊!”

他很清楚这个时代文臣诸如司马光之流对边地是极不重视的,割地求和之事都做的出来。

神宗朝郭逵以安南行军总管之职征讨交趾因疫病和气候不符等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导致收复交州失败后,朝中很多官员都默认交趾之事盖棺论定,只要他们上表称臣,不做其他计较。

反正独立的又不是它一个,北面幽云十六州尚在辽手,西面西夏不仅独立多年,甚至还有过入主中原的想法,双方连番大战几十年了,区区交趾丛林之地,瘴气遍布,独立出去又算的了什么?

抱着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苏轼也曾经是其中之一!

其实,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有这种想法并没有太过匪夷所思,须知后世辛亥革命时孙中山都一度喊出过汉地十八省的口号,视满、蒙、回、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可有可无之地,后来虽然及时矫正过来,可这也说明在时代背景下有些事情看起来荒唐可笑,但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回到眼下,内里是武侯的赵煦显然是无法接受、不能理解这种思维的,所以,派往两湖、岭南经略开发南方的必然是坚定的主战派。

他以为苏辙是不合适的。

“官家,人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臣起初有些看法不也是荒诞不经?现在幸为官家倚重,给予臣立法度定风俗的重担。”苏轼竭力为自己胞弟争取,“臣弟之才能十倍于臣,如今愿为官家效犬马之劳,定然是可以成事的。”

赵煦不由叹了口气,苏轼是他来到大宋这个时空后第一个可以倚重的人,同时也是他的挚友,对方话说到了这种地步,他无论如何都要给个薄面的。

“那这样吧!以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为例,让苏右丞递一份治理文书上来,若是合适,我当然是求之不得有人能担此重任。”

他算是给了苏辙一个机会。

苏轼顿时大喜过望,拱手就要告辞。

“你回来,”赵煦把他喊回来,“辽使冠尊文对你十分尊崇,这两天你抽空约冠尊文和耶律庆到汴梁周边游玩一番,最好能拖住他们几天时间。”

“官家,开封府事务繁杂,臣分身乏术。”苏轼本能要拒绝。

“这游玩之事,事关我大宋与西夏、辽国战略大局,你务必得去协助韩宗道办成此事。”赵煦神态严肃,说道:“至于开封府的事,我去帮你处理,你不必担心。”

苏轼张口欲言,却不知说什么。

因为这不是官家第一次要亲自处理州府之事,而且事关大局,他还怎么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