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 第六十八章 万事齐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6章 万事齐备

郑雍、张商英眼见官家动了怒气,一时不知如何以对了,毕竟他们都是儒家学子,对孔孟之道自幼便是耳濡目染,如何不晓得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道理?

彭汝砺倒是慷慨直言,“这不合理律法的生成确实有特定原因在,如今经过多条新法律令的推行,尤其是农田水利法在九州各地的贯彻实施,国家财政的困境已经大幅缓解,确实到了矫正过来的时候了。”

赵煦微微颔首,说道:“诸位掌控朝廷司法刑狱大权,在律法上应当做到尽量一视同仁,公子王孙、地主乡绅概莫能外。就是朕触发了律法你们也要敢谏直言,若是朕真错了,便是颁罪己诏,自罚谢天下又有何妨?”

前面那些话三人都听到了心里去,后面却是人人惶恐,自古昏君暴君数不胜数,可颁布罪己诏的帝王又有几个?通俗点讲颁布罪己诏就是在打满朝文武的脸。

“臣等委实惶恐,官家亲政数月便已尽消西疆边患,如今朝廷、社稷正是蒸蒸日上的势头,谈何罪己诏?律令不适应现状,我等商议修订完善也就是了。”张商英恳切进言。

“朕也就是表个态度而已,执法可以严格,但一定要公平。”赵煦看着他们三个说道:“今日就在这开封府衙把这条律令修订完善。”

三人拱手称是。

有了天子御令修订律法不是难事,不过一刻钟三人就书写妥当,只需再经过政事堂宰执署名即可颁布全国。

“眼下是否送到政事堂,请章相公和范相公签署?”张商英问道。

“先不急,”赵煦摆了摆手,“眼下还有一宗案件需要和议一下。”

他让周启将延津县契丹人与当地百姓冲突杀人案的卷宗给郑雍、张商英和彭汝砺过目。

三人都是聪慧绝顶,否则也做不到朝中大员的职位,有了上一个案件的前车之鉴,他们当然能意识到官家眼下不是要看官员是否在依法判决,而是想修订律令。

尤其是官家对外强硬的态度,如今在朝中已经无人不知。

“官家是觉得朝廷对契丹人过分优容了吗?”张商英试探着问道。

“然也!”赵煦叹道:“我大宋自太宗皇帝伐辽接连失败,后又被辽国萧太后率军深入腹地,导致一直以来都畏辽如虎,朕能理解宰执们不欲使国家陷入战乱的心情。但如此判决的后果只会让百姓寒心,进而生出汉民不如契丹的想法,若是长此以往,民心如何振奋?他日真要北伐,百姓又如何支持王师呢?”

郑雍闻言沉默一时,这件事他当时也是参与讨论了的。

张商英闻言却不免振奋,案件本身不说,官家有北伐的雄心,他就一定要支持,不然熙宁变法旨在富国强兵是为了什么?

彭汝砺则是在心底上以为正该如此,他担任刑部侍郎已有两年,之前的职位也都与刑狱、司法有关,关于契丹人在宋境触犯律法多半会被从轻处理的行为,他接触过一些,他本人虽不赞同,奈何人微言轻,只能听之任之。

当然,大宋对待异族在境内作奸犯科总体而言仍是坚持违法必究的,尤其在南方广州、泉州一线。

那时由于陆上丝绸之路被西夏阻断,大宋的造船技术又是时代顶尖,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被被开辟甚至繁荣起来,在泉州港和广州港有大量的南洋和西方商人,他们触犯法律是一律逃脱不了制裁的。

只能说唯独契丹人是例外。

这是时代因素造就的,大宋视辽国为心腹大患,官民对契丹人南下都十分畏惧。

“官家,臣以为的确应当一视同仁,契丹同汉民一样,都是两条胳膊两条腿,若是一直如此,莫说是百姓,恐怕朝中的官员们也会把此案判决当做标杆,确实影响恶劣。”

彭汝砺终于有机会改变这现状当然不会放弃。

张商英附议,郑雍自然也不甘落于人后也选择附议,于是,三人就在开封府衙当即就写下律令。

“把这两条律令送到政事堂吧!”赵煦吩咐了下去。

之后,他又让三人旁观处理了开封府的诸多庶务,包括公子王孙以势欺人,商贾之间恶性竞争,以及一起官、民邸宅纠纷。

这些庶务他无不是驾轻就熟,如抽丝剥茧一般处理的明明白白、干净利落,既考虑了律法,又顾及了人情,端地是让三位朝廷司法长官看得目瞪口呆,心悦诚服。

在赵煦处理开封府庶务的这几天,随着杨惟忠到任熙河路,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种建中正式开始由东向西扫荡不肯臣服的青唐部落。

他以王厚、杨惟忠为先锋率六千人先行,同时发布征讨阿里骨檄文,怒斥阿里骨是反复横跳、见利忘义的小人,既归附大宋却伙同党项人屡犯宋境,攻城略地。今奉天子诏令,发兵征讨,沿途诸民若是归降既往不咎,如果助纣为虐,王师刀下无冤魂。

缺少了西夏大军的策应、支援,青唐吐蕃基本是一触即溃,王厚与杨惟忠各率三千人,一日数十里追击吐蕃溃军。

种建中率大军在后方依照赵煦的吩咐采用恩威并施的举措,对归附的部族采取怀柔政策,妥善安置,对负隅顽抗的部族则重兵出击。

诸羌眼见不可匹敌,纷纷选择归附,不少吐蕃小部族也送来牛羊,表示愿意臣服。

短短数日时间,两万禁军所到之处威不可挡,青唐吐蕃领袖阿里骨眼见大势不可逆转,一面向西北退却一面遣使请罪求和,上书表示愿意内附。

如此战果,与熙河路禁军骁勇善战,种建中指挥有方固然有直接关系,但同时泾原路大战覆灭西夏大军主力的余威也对青唐吐蕃诸部有着极大的震慑作用。

青唐吐蕃部族有数十万众,精兵数万,真要像西夏全民皆兵,也能整出十万大军,然而面对种建中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

阿里骨本人甚至不敢跟种建中对阵,唯恐种建中像追击梁太后和李乾顺一般对他紧追不舍,只能说军威就是靠硬仗打出来的。

仁多保忠额外关注此战,因为他知道宋军在熙河路扫荡青唐吐蕃其实是为日后由兰州出兵切断他们党项人退往河西的道路作准备的,真到种建中出兵的那天,也就是大宋决意要覆灭他们夏国的时候。

宋军的摧枯拉朽和阿里骨的狼狈逃窜出乎他的意料,他以为总是要挣扎一番的。

“将军,你应该看出来了,我昔日所言并非是有意吹捧宋军。”吴卢看完战报,叹了口气,乃是再次规劝仁多保忠,“夏国气数已尽,若是早做打算,西南部族的儿郎们可免去一场血光之灾,他日在史书之上将军也不失为良臣择主而仕的典范。”

“宋军一路竟真的对诸族百姓秋毫不犯?”仁多保忠没有回答,反而问来呈报军情的心腹斥候。

年轻的党项勇士如实回答,“确实如此,大宋西军一改往日恶习,不仅同往常一般骁勇善战,还军纪森严很少有抢掠滥杀的事情。”

仁多保忠由此反而舒了口气,他让斥候退下,看向吴卢和日谷得。

“梁太后昏庸不听武烈皇帝(李元昊)遗言,选择割地辽国促和,须知契丹残暴,此举实乃自取灭亡。”仁多保忠慨然道:“我受西南各部族推举暂为首领,岂可将部族百姓置身水深火热之中?臣服契丹不如归附大宋此乃人所共知,今有良臣相劝,又有宋使在此,我便表明心迹,我愿举数十万众听从大宋天子调遣。”

吴卢长出一口气,“如此将军必名留青史,二爷也必被启用为番将,而非屈身于俘虏。”

仁多保忠话说的漂亮至极,但日谷得内心毫无波澜,他见过太多的背叛和算计,总之大义在这个时代不是没有,而是太少,说到底仁多保忠更多的还是为了自身部族和他本人的利益才不得已决定归附大宋。

而后续大宋对他的部族的安置,他本人的封官赏爵才是仁多保忠是否真心归附的根本。

他出使的使命是成了一大半,但是最关键的部分还需要双方的考量。

但这些并不妨碍日谷得说出一堆漂亮话,“仁多将军不愧是党项豪杰,日后若帮俺大宋收归河套平原、河西故地,便是获封郡公节度也许犹未可知呢!”

郡公节度对大宋的官员而言是高规格的封赏了,一般非有功劳的宰执或者帅臣很难有这等封赏。

仁多保忠当然知道这很难,但不妨碍他心情大悦,当即就让吴卢按照约定返回灵平寨,同时也让日谷得联系种师中,让种师中尽快禀告大宋天子。

另一边,吕嘉问和章楶相继返京,就是许将也被征召进京。

大宋内外局势都趋向万事俱备,接下来只需从容完成中枢班底的更换,一个高效统一的军政机构就可以正式运行。

于外再借助仁多保忠的归附意愿,对内开启整顿、改革,对外开始整军备战,河套、河西故地似乎离回归没有那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