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中兴传 > 第二章 六国贼之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佶是向太后拥立的,自然要对向太后感恩戴德,而且他知道向太后的势力庞大,于是他诚恳的邀请向太后和自己一起处理国家大事,“权同处分军国事”。

赵佶的算盘一开始就打好了,国家大事爱谁谁,我只管花天酒地,你向太后立我不也是看重我不贪图权力吗?你们慢慢斗,我懒得管了。

向太后一开始确实是这么想的,可是最近深感力不从心,她此时已经五十五了,在古代,女人到这个年纪可以叫老年人了。

又因为之前惨烈的宫斗耗尽了她的心血,她已经立了两个皇帝,再也干不动了,她对赵佶说:“皇儿啊,母后累了,大宋这锦绣江山就交给你了。”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101年,向太后与世长辞,享年五十六岁。

向太后一死,大宋的党争卷土重来。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引起了北宋最大规模的党争,支持变法的是新党,反对变法的是旧党,现在旧党的最大保护伞向太后走了,新党开始蠢蠢欲动。

在新旧两党动荡之际,一个传奇人物走到了台前,他就是徽宗朝六贼之首蔡京。

蔡京,字无长,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同时和弟弟蔡卞进士及第。

蔡京长相美貌,这从他的书法里可以看出来,字如其人嘛。

北宋书法界有公认的“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苏、黄、米”分别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至于“蔡”,有人说是蔡襄,也有人说是蔡京。

因为蔡京的名声不大好,大家不愿意承认他的文化造诣,但是连狂傲的“草圣”米芾都说了,他的字不如蔡京,可见蔡京的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蔡京一开始和弟弟蔡卞学习蔡襄的字,后来又和苏轼一起学习徐浩的字,再后来,就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派,他当时的书法作品,价值连城。

书法值不值钱,第一是看功力怎么样,第二是看地位怎么样,像蔡京这样有地位又功底深厚的政治家、书法家,那当然是文艺品市场的宠儿。

中了进士之后,蔡京先是在地方做官,后来出使了一趟辽国,就当了中书舍人,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算是当了京官了。

入京之后,蔡京一发不可收拾,渐渐的到达了权力的顶峰。

在当官之前,蔡京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但是经过官场的洗礼,他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太幼稚。

说起来大家都不信,蔡京最早的志向是为民请命,放在今天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官若为民做主,薪水不够买底裤。蔡京渐渐的发现,只有把上司伺候好了,自己的生活才会好过。

而他也惊喜的发现,自己在逢迎上司这一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

什么为民请命,老子先上位再说!于是蔡京开始在官场上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乘风破浪!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蔡京把王安石当成自己的偶像,这一方面是因为王安石那大无畏的勇气让人激情澎湃,另一方面王安石当时如日中天,再一个,王安石的女婿正是蔡京的弟弟蔡卞。

亲家公当权,有什么理由不支持?

不过王安石对蔡京倒是不感冒,他觉得蔡京就是个花架子,在文艺界混混也就算了,革命你还没那个本事。

这回王安石看走眼了,他绝不会想到,在他垮台之后,还是蔡京把他的遗志发扬光大,把他的敌人踩在脚下。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司马光当政,立马全面废黜新法,第一个响应的,不是别人,又是蔡京。

司马光掌权的第一件事是恢复差役法,限期五天,各地方官员都在观望,觉得司马光太过猴急,这事不一定能成。

只有蔡京毫不犹豫的执行下去了,使其辖区全部改雇役为差役,没一人违反。他到政事堂向司马光汇报,司马光高兴地说:“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奉公执法,国家有什么事干不成!”

变法的时候支持变法,复辟的时候支持复辟,谁上台就支持谁,蔡京这两面三刀的做法自然是被同僚所不齿。

不久,言官纷纷上书,指责蔡京偷奸耍滑,于是蔡京被逐出中央,从京官变成了地方官。

赵佶登基之后,和蔡京并不熟,这个时候多亏了一个人,蔡京得以重出江湖。

这个人也是六贼之一,大太监童贯。

和以往我们认知的太监不同,童贯的最大特点是颇有大将之风,他身形伟岸,毛发茂盛,如果不说他是太监,谁都以为他是天兵下凡。

童贯是开封人,也就是老京城人,近水楼台先得月,青少年时期就进宫当了太监,一开始就跟着李宪。

李宪,是北宋有名的宦官将军。

宦官最早是帝王家的奴隶,各种电视剧都有演,“奴才”怎么怎么样,但是风水轮流转,宦官在历史中担任了很多重要的角色,北宋的宦官最是奇葩。

其他朝代的宦官,他们最高理想都是通过掌控皇帝而掌握中枢权力,号令地方,而北宋宦官的野心却是征战沙场,建立军功,青史留名。

北宋的宦官为什么能够掌握军权呢?这还是跟开国皇帝赵匡胤脱不了干系,老赵武力夺权,最忌讳的就是有一天武将会效仿自己,灭了大宋。

那怎么办?重文轻武!整个宋朝,统治者都对武将十分忌惮,但凡是打仗,除了老将出马,还必须要有监军,就好像现代军队一样,有司令就得有政委,这监军就是皇上的心腹,防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监军让谁干呢?宦官是最好的人选,一来防止资深宦官在宫中乱权,二来宦官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听话好用。

于是乎,北宋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有了宦官将军的身影,宦官的升迁,也转为凭借军功升迁。

宋朝以前,是大丈夫当马革裹尸还,到了宋朝,大太监也当马革裹尸还。

李宪,正是宦官将军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