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中兴传 > 第六十六章 老谋深算吕颐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十六章 老谋深算吕颐浩

范宗尹也是个传奇,三十岁就当了宰相,是史上最年轻的宰相,而且他是个美男子,出门必须梳妆打扮照镜子,被人成为“三照相公”。

范宗尹在任上不说毫无建树,简直就是一事无成。

比如他建议在盗匪流行的地区实行藩镇制度,让赵构分封那些割据一方的流寇为镇抚使,打着皇家的旗号统治地方,最后这些流寇不少叛变了,还得朝廷出兵平叛。

范宗尹提拔了不少人,结果这些人都成了贪官污吏。

范宗尹还受到主战派大臣的攻击,说他举荐秦桧,让金国的奸细来把持朝政,这是卖国求荣。

总之,范宗尹这个宰相当得里外不是人,他自己也寝食难安。

1131年二月的一天,太阳出现了黑斑,这是个不祥的征兆,范宗尹觉得这是上天的警示,也是他解脱的信号,于是他向赵构提出了辞职。

赵构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范宗尹虽然能力不怎么样,贵在听话,很多政见都和自己一致。

此时已被提拔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秦桧着急了,范宗尹不下台,他就上不去,于是他在心里酝酿着对策。

范宗尹辞职不成,决心做点政绩出来,于是他想了一招,拨乱反正。

赵佶在位的时候,滥赏了一些官位,现在赵佶不在了,范宗尹觉得要把这些官位夺回来。

秦桧在这一点上也赞成范宗尹的做法,但他却绝口不提自己短短几个月从一个金国的归化人员坐火箭升到了副宰相。

范宗尹下了狠手,剥夺了一些高官的爵位俸禄,自然引起了官场的震动,很多既得利益的官员对他疯狂反扑。

范宗尹的黑历史再次被南宋台谏部门(纪检委)翻出来,成为攻击他的证据,而且比之前更加的声势浩大。

秦桧一看形势不对,他在心里一盘算,机会来了。

原本打算继续和稀泥的赵构也没了办法,他亲自对此事下了诏书,说君父赵佶并没有做错,不能因此招致士大夫的怨恨。

秦桧看赵构都表了态,连忙改变了自己原先的态度,站到了反对范宗尹的一边。

范宗尹在朝廷上不受所有人待见,自然没有待下去的必要,于是赵构也只能准了他罢相,让他去温州当知州。

范宗尹倒了,秦桧觉得天赐良机,于是四处活动。

他对臣僚们宣传他有两条绝妙好计,能够耸动天下,当别人问他是什么计策时,他说现在宰相都没有,说了也是白说。

他还跑去和赵构说:“如果官家任命我做宰相,我必有安定天下的计策施行。”

这么明目张胆的要官,也只有秦桧这么脸皮厚的人做得出。

赵构心想,你也太贪婪了,几个月时间,我把你升做了副宰相已经是破格提拔,你竟然还想当宰相。

赵构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刚上位的毛头小子,当了几年皇帝,他知道怎么权衡利弊,秦桧当副宰相都有些牵强,怎么可能让他当朝廷的一把手。

于是赵构召回了吕颐浩,让吕颐浩再度为相,吕颐浩是首相,秦桧是副相,秦桧的宰相梦暂时没有得逞。

为了防止范宗尹和吕颐浩一样再度出山,秦桧对在温州任上的范宗尹极力打压,导致范宗尹郁郁寡欢,仅仅几年后一命呜呼,享年三十七岁。

范宗尹是史上最年轻的宰相,也是最短命的宰相,一代传奇,就此落幕。

接替范宗尹的吕颐浩一上台,就想着打仗,他对赵构说,自己年纪大了,如果再不北伐,以后恐怕没机会了。

赵构心想我让你当宰相是让你治理好这个烂摊子,你一天到晚想着打仗,打仗越打越穷,全国盗匪四起,你能不能消停点?

于是无论吕颐浩如何请求,赵构就是不发表意见。

秦桧揣度上意,认为赵构对他“南自南,北自北”的提议一万个赞同,于是也提出了他那耸动天下的两条计策。

两条计策归纳起来很简单,就是让在南方的北方人滚回北方去。

因为宋金战争,原来住在北方的文人士大夫和不少士兵都迁到了南方,比如秦桧的表姐李清照,就被战火逼得颠沛流离来了南方。

秦桧的这两条计策,实际上是承认北方已经沦陷,而占领北方的金国也好,伪齐也好,是南宋的友好邻邦,大家可以自由交通。

好比你是北方人,因为生活所迫去了经济发达的广东打工,赚了几年钱后,你还是该回北方老家去。

后来金国派出使臣来南宋谈外交方针,就有秦桧提出的这两条计策,可见这是秦桧还在金国任职的时候就和完颜昌(挞懒)商量好的。

赵构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果强行把来南方躲难的北方人驱赶回北方,全国人民都会对他寒心,所以他并未同意秦桧的建议。

眼见赵构对自己的大政方针无动于衷,秦桧又大费周章,派人去金国和谈,承认河北之地归金国所有,但是希望金国归还伪齐的领地。

但是金国没有回应,秦桧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赵构看到秦桧忙上忙下,却毫无建树,不禁对自己的选择起了疑心,这家伙到底有没有本事,还是只靠嘴皮子在这里混吃混喝?

秦桧预感到赵构对自己的怀疑,又认为之所以干不过吕颐浩,是因为吕颐浩的支持者很多,而自己在南宋朝廷根基太浅。

于是秦桧开始大力培植党羽,先后提拔了很多亲朋好友担任重要职位,他老婆王家一系更是霸占了很多油水丰厚的岗位,比如铸钱、盐铁等国家垄断行业的一把手。

其他官员对秦桧结党营私十分反感不停上奏,不过赵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国家这么些官职,谁干都一样,你干你也未必就比秦桧提拔的人干得好。

而且赵构也知道,秦桧作为执政,如果在朝廷里没有一点帮手,国家他也不要想治理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随他去吧。

秦桧眼见自己在朝廷的基础日渐丰厚,开始盘算怎么排挤吕颐浩,于是乎他教唆党羽去跟赵构说:“周宣王的时候,内修政事,外攘夷狄,所以才能中兴。现在我朝两位宰相,应该分任内外之事。”

赵构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于是宣召让吕颐浩负责军事,秦桧专管政务。

1132年四月,按照赵构的旨意,吕颐浩以首相和知枢密院事的身份,外任都督前线军事,在镇江开设都督府。

随着吕颐浩离开京城,秦桧抓紧揽权,他对赵构建议,要成立修政局,这相当于一个独立于三省六部的总理衙门,秦桧就是修政局的总理。

赵构也想看看秦桧能翻起什么浪来,于是就批准了秦桧的请求。

修政局有点像国家议会的形式,一切政令,都要修政局商议过后才能实行,实际上是基于秦桧独揽政权的需要。

宋朝的官僚机构本来就很庞大冗杂,修政局的设立完全没有必要,连秦桧亲自选入修政局的党羽,都说秦桧胡搞瞎搞。

吕颐浩心胸狭窄,但一开始并未把秦桧放在眼里,直到秦桧连续出招,他才察觉了秦桧的阴谋,于是他开始对付秦桧。

七月,吕颐浩打算从镇江回到朝廷,同时举荐了朱胜非代替他去前线。

朱胜非是前宰相,在苗刘兵变时保全了赵构,赵构对他是感激有加,只是当时迫于形式朱胜非才下台,当吕颐浩举荐朱胜非和他一起都督军事时,赵构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但赵构的任命却被给事中胡安国给驳回了。

给事中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官,正四品,主要职责就是审查皇帝的诏书,监管六部的行为是否失当,品级不高,职权很大。

胡安国本人也是当时的大儒,胡湘学派的创始人,在文坛影响力极大,他是秦桧举荐的人。

胡安国1097年就考中了进士,任太学博士,先后在湖北、湖南负责当地的教育事业,后来创立胡湘学派,致力于圣人之学,多次辞官不做。

可以说,胡安国要是想当官,现在的宰相位置都可能是他,这次出山,他主要是冲秦桧的回归来的。

秦桧在靖康之难的时候表现的气节,让胡安国印象深刻,从此交往密切,听闻秦桧回朝了,于是他就带着儿子一同从湖南来到京城,在秦桧的安排下进了朝廷,打算与秦桧一起中兴南宋。

赵构想复用朱胜非统兵,这在胡安国看来太儿戏了,要不是朱胜非,苗傅和刘正彦又怎么会闹出兵变来,所以他坚决发对。

赵构没办法,胡安国不好得罪,他可是文人士大夫的风向标,只好任命朱胜非一些宫观的闲职。

即使如此,胡安国还是不满意,他认为朱胜非这家伙就不能给他任何官职,那是放出错误的信号,于是他称病不上朝。

吕颐浩认为胡安国是秦桧的人,胡安国做的一切都是秦桧指使的,所以他很郁闷,要知道,对付胡安国比对付秦桧还棘手。

就算是赵构,对于胡安国都礼遇有加,在他称病的日子里,几次三番写信去劝说:你误会朱胜非了,他是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