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中兴传 > 第八十二章 直把杭州当汴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十二章 直把杭州当汴州

南宋建国之初,赵构被金军追得跑来跑去,有过几个陪都(行在),包括扬州、建康府(江苏南京)、绍兴府、平江府(江苏苏州)、临安府(浙江杭州)。

之所以一直没定都,就是赵构不知道这逃亡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直到改元绍兴之后,赵构觉得该安定下来了。

南京是六朝古都,古代称作金陵,包括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些割据南方的国家,都选择在南京建都,现在南宋的疆域比它们好不到哪里去,选建康府没什么不好。

很多人建议选择建康府做南宋的都城,比如主战派代表张浚。

张浚说:“东南形势,以金陵(江苏南京)为最,大宋要中兴,非定都金陵不可。杭州什么都好,就是位置太偏东南,不利于北伐,收远近人心。”

但是杭州有一点比金陵好,就是便于海上逃跑。

在金军搜山检海的岁月里,赵构被追的满世界跑,最后跑到海上才安全,金陵离长江近,入海却太远了。

以和为贵的赵构,当然要以安全为最大保障,他不像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就是为了方便跟蒙古人打仗。

早在绍兴元年(1131年),赵构就下令建造临安府的宫殿,他当时就有了定都杭州的想法。

负责修建宫殿的是临安知府徐康国,他同时也是两浙转运副使,但他上面没有正使,两浙地域他最大。

转运使是一路(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朝廷让徐康国负责建造宫殿,就是方便营建所需人力物力的调集。

1131年十一月,徐康国正式赴任,在凤凰山搭建临时指挥部,夜以继日的勘察地形绘制图纸。

皇宫选在凤凰山,也是有着深刻的含义。

从名字上来说,凤凰山有着“凤凰涅盘”的寓意,代表南宋中兴,焕发新生。

凤凰山正南俯瞰钱塘江,能看到出海口。这么好的地理条件,天生就是一个宜居养生和停船入海的绝佳之地。

对于随时需要海上逃亡的赵构王室来说,这样的皇宫选址无疑是最佳选择。

而凤凰山麓一带一直都是当地最高官署府衙的处所,在唐代就有高斋、望海楼、清辉楼、虚白堂、因岩亭、忘筌亭等建筑。

五代吴越国时新建了中和堂、碧波亭等建筑。北宋时又建有南园巽亭、望越亭、曲水亭、清风亭、云涛观、石林轩、红梅阁、清暑堂等大量建筑。

徐康国到任没两天,赵构又派了一个人过来,和徐康国一起筹建皇宫,这个人是宫中的老太监杨公弼。

杨公弼在宫中待了很长时间,而徐康国只是地方官,根本不清楚皇宫究竟应该有哪些功能,赵构既然打算定都,那就是长久居住,自然要派一个懂行的人来指导。

但赵构却没有明说,这修建皇宫到底是谁说了算,只是让徐康国和杨公弼互相商量互相合作。

徐康国是朝廷任命的营建大使,他自然没把后来的杨公弼放在眼里,而杨公弼是皇帝身边的人,熟知宫内一切事物,他也没把徐康国当回事。

为了转运副使这个官职尽快转正,徐康国不到半个月就拿出了皇宫的建筑图纸,让手下人去拿给杨公弼过目。

杨公弼看了图纸之后,没有发表意见,而是带着人去了凤凰山,一去就是半天。

回来后,杨公弼直接把图纸丢还给杨公弼,“你这方案不行!”

杨公弼愣住了,老子把凤凰山的犄角旮旯都踏遍了,废寝忘食才做出的这个方案,你个死太监说不行就不行?

但杨公弼就是一口咬定徐康国的方案不行。

杨公弼毕竟是赵构派来的人,徐康国冷静下来,就和杨公弼理论,你说说哪里不行?

杨公弼一手指着图纸,一手伸出三根指头,“这皇宫的房子,必须达到三百间!”

“三百间?”徐康国怒了,他规划的房子只有一百间,“修建宫殿所需资金巨大,你知不知道光是修建这一百间,我都不知道去哪里弄钱?”

南宋国库空虚,修建宫殿虽然是国家大事,但国家的钱主要拿去打仗了,之所以让徐康国负责,就是让他自己去筹措资金。

“我不管你去哪里弄钱,但是连汴京的宫城都有三百间房子,你这凤凰山方圆九里地,比汴京的五里地大的多,怎么就不能建三百间?”

杨公弼毫不退让,他虽然知道南宋没钱,可那不是他管的,他要保证的,只是赵构住的开心。

徐康国压住火气:“杨公公,现下时局艰难,我要是有钱,别说三百间,五百间我也要建!更何况,汴京的皇宫才巴掌大地方,哪有三百间房子?”

徐康国认为杨公弼是信口开河,故意夸大汴京皇宫的房间数量。

杨公弼冷笑一声道:“徐大人,你的意思是我在诳你吗?那我就好好给你数一数,汴京的皇宫究竟有没有三百间!”

作为久居宫中之人,杨公弼对皇城的布局可谓烂熟于心,他掰着指头给杨公弼算了一笔账:

汴京宫城由万安宫、延福宫、九成宫等二十八宫建成,大小院落三十六。仅以宫殿论,有大庆殿、文德殿、睿思殿等一百四十殿。又有大小堂、轩、楼、阁、台、馆三十八处,点缀各式亭子二十九座。

熙宁三年(1070年),皇宫左掖门、右掖门之南,为亲王、宰执、三司、开封府、翰林学士等职官,建成东府和西府,两府之内,大小屋宇各以百计。

总合以上数字,早就超过了三百间!

听着杨公弼娓娓道来,徐康国当即目瞪口呆。

杨公弼紧接着又问:“你那一百间屋子,如何安置官家的三宫六院,又如何安置三省六部的朝廷官员?你是想让他们露宿街头吗?”

最后,杨公弼撂下一句话:“宫禁之地,殿宇楼台,官署廨宇,一切皆有制度,哪里由得你任意裁减?”

杨公弼说的制度,就是由古时候传下来的都城建造制度,他说的没错,确实是有很多规矩,综合了风水、实用、礼仪等各项基础,不能轻易改变。

一般来说,宫城是皇帝和皇室的住所,皇城是京官办事、居住的场所,皇宫之外,则是百姓生活的地方,这都有一定的格局。

徐康国虽然知道个大概,但哪里有杨公弼清楚,赵构派杨公弼来监工,不是没有道理。

被杨公弼否定了建造方案的徐康国,依然认为自己没做错,现实摆在这里,朝廷就是没钱,空有三百间的规划有什么用?况且,凤凰山地势起伏,哪里能跟一马平川的开封比,开发起来难度大多了。

既然杨公弼不同意,那就让朝廷裁决吧。徐康国把皇宫的营建方案直接上报,皮球丢给了时任宰相吕颐浩。

吕颐浩搞清楚了徐康国和杨公弼的分歧所在,也不敢妄自决定,就找赵构商议。

赵构听说皇宫的建造计划是因为规模问题搁浅,就抬头望向吕颐浩:“你怎么看?”

吕颐浩说:“陛下,关于建造宫殿之事,太祖皇帝有过一段故事,不知陛下可曾记得?”

赵构沉思片刻道:“你说的是哪一件事?”

赵匡胤节俭,这是他的儿孙都知道的事,但具体到哪年哪月哪件事,赵构一时想不起。

吕颐浩清了清嗓子,给赵构讲起了赵匡胤的这段往事。

有一天,赵匡胤的寝殿里有一根大梁损坏了,负责修缮的官员勘察后认为虽然问题不大,但事关赵匡胤的安全,还是要重点对待,于是打报告说要去找一跟两人合抱的大木头,截取一段来替换大梁。

赵匡胤看到这份报告后,当即火冒三丈,“你们这群败家子,我大宋刚刚立国,到处要用钱,你们不知道节约,只会铺张浪费!”

他骂骂咧咧,警告那些负责修缮宫殿的官员,如果敢超规选材,小心人头不保。

他还下了一道圣旨,以后除非是大庆殿和文德殿需要换梁换柱允许使用好木材,其余宫殿一律按照原来的标准修缮。

大庆殿是举行中外庆典和国家重大活动的地方,彰显国威;而文德殿是百官上朝的地方,关系着朝廷命官的安危。这两个地方重要至极,才需要重点保护。

而赵匡胤之所以小题大做,就是要让子孙后代谨记,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一定要简朴节约,不要给人以昏君的印象。

后来宋仁宗赵祯也继承了赵匡胤的遗志,下了一道圣旨:“今后宫中屋宇修缮用材,敢以大截小,以长截短的,并以违制论!”

吕颐浩讲完这个故事,赵构自然是心领神会,一百间还是三百间,不用再讨论。

次日早朝,赵构和百官达成一致意见,临安行宫就按一百间的规划来建设,必须节俭,不用华丽的装饰。

赵构还下了一道手诏给杨公弼:“宫殿只需要挡风遮雨就可以了,无须豪华。”

有了赵构的圣旨,杨公弼也只好照做,但是他又提出一个要求,宫殿的梁柱、围墙、栏杆等必须涂上朱砂。

但工期这么短,徐康国上哪儿去搞这么多朱砂呢?最后赵构给了一个意见,杭州附近不是产土朱吗,就用那个替代吧。

土朱就是代赭石,是一种红色的矿石,可拿来做涂料,比朱砂常见,更是便宜的多,赵构的意见解了徐康国的燃眉之急,很快,临安的宫城便建好了。

1138年二月,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府,“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南宋开始了一百多年的灿烂统治。

临安有临时安顿一下的意思,赵构借此向世人表明,老子有机会还是要恢复中原的。

而这个机会马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