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零文艺时代 > 第二十四章 齐头并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远航哪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他只觉得自己可能太英俊,和丑男天生犯冲。

前有村小邵明杰,后有县局王福强。

“阿嚏!”

邵明杰打个喷嚏,有些狐疑地摸摸自己日渐稀疏的发顶。

“是谁在背后说我坏话?还是举报信被《华夏青年》收到了!”

哼。

“宋远航你蹦跶不了几天了。”

等《华夏青年》编辑部收到信后,我看你这样一个私德败坏,破坏他人婚姻的人渣,还会不会受到他们的亲睐。

说不定以后就永远被列入黑名单了。

邵明杰陶醉在自己幻想中。

他还以为现在和过去一样,仅凭颠倒黑白的诬陷,就能阻断一个人上升的势头和前途。

他完全想象不到。

最近全国青年读者的来信,正像雪花一样,铺天盖地地飞向《华夏青年》,将他编造的黑料覆盖淹没。

他也完全想象不到。

一场持续大半年、波及全国范围,上到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下到工厂农村高校,关于青年人生观的大讨论即将轰轰烈烈的展开。

虽然主角不是宋远航。

但作为同刊配角,他的出道作品《凤凰琴》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讨论。

宋远航现在对此也是一无所知。

他每天除了学习,赶稿,就是等待着赵局长从市里归来。

大概过了一周,赵局长终于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宋远航,你过来!”

赵立伟把宋远航喊进办公室后,一开口就是好消息。

“成了!省市两级主管部门牵头,咱们县局主办。刊号和经费都已经批下来了,正在走程序。”

“这么快!”

宋远航没想到赵局长的办事效率如此之高。整个过程肯定花了赵局长不少心思和人脉。

“局长,您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现在其他事你都不用操心,专心给我写稿!那篇《狄仁杰探案传奇之使团惊魂》这次起了大用啊,开始市局的领导还是很犹豫的,他们担心杂志办出来,没人买。”

毕竟前面的地方典故、民间传说太有地域性了,会局限杂志的发行销售。

“后来我拿出了《使团惊魂》,领导们才有了信心。大家一致认为故事一波三折,极富悬念和可读性。张局长还让咱们把故事拆开,分两期连载,就卡在李元芳失踪的那个地方。”

领导不愧是领导,销魂断章啊。

“现在你的头号任务是赶紧把谍战小说写出来,要不然无米下锅啊。”

宋远航一人包揽两个连载,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现在杂志初创组稿难,等他凭这两个长篇把江山打下,杂志出名了,自然不愁没有作者资源。

“我这两天已经开始写了。”

“哦,名字叫什么?”

相比狄仁杰探案传奇,其实赵立伟对谍战小说更感兴趣。十几年前军事小说和反特小说那可是风靡一时。

“《血荐轩辕》!”

“我以我血荐轩辕?”

“不合适?”

宋远航见赵局长眉头微皱,还以为自己踩了红线。

“不是,就是没想到。”

嗐,吓我一跳。

宋远航给小说取这名,也纯粹是标题党,故意吸引人眼球。

“除了这个正标,还有一个副标题:红色传奇。”

宋远航正在写的这部谍战小说,正是改编自后世口碑甚好的谍战剧《红色》。

讲的是男主徐天从一名身怀绝技、大隐于市的菜场会计,成长为出生入死的抗日战士的故事。

内容包含了推理、悬疑、爱情、打斗等各种吸引人眼球的元素。

反正宋远航是拿出了浑身解数,尽量把悬念拉满,氛围做足。

长篇连载,吸引人是关键。

“上头的意思是,既然做,就做快做好,争当排头兵。五月咱们就发创刊号,先按双月刊试行,后期根据反响再做决定。”

如果反响好,杂志不仅能办下去,对赵局长来说,也是一分很拿得出手的政绩。

如果反响不好,那注定就是本早夭的杂志,赵局长的仕途,估计也会因此蒙上阴影。

“局长!”

宋远航有些感动,又有些愧疚地看向赵局长。

如果自己好心办坏事,拖累了赵局长,那他可真是对不住赵局长的一路扶持啊。

“干嘛,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赵立伟眼一瞪,很是豪气干云道。

“我可是当着市局领导的面拍着胸脯保证了,销量力争冲到五万册!”

那我就没啥好担心的了。

宋远航长吁口气。

别说五万册,就是十五万册,他也敢想一想啊。

当然。

这话他没跟赵局长说,有惊才有喜嘛,一切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除了杂志推进顺利,柳编的事,也开始步上正轨。

宋传文夫妇不仅按宋远航的要求,做出了100个样品。

他们还自己钻研,又弄出了好多个花样,凑齐200件后,宋远航出钱,让宋传文搭车送到市货运站,通过火车,托运到燕京。

现在就等陆虎后期的销售反馈了。

宋远航计划根据样品的反馈情况,将产品花样固定在十种左右。

只是在宋远航赶稿《红色传奇》的日子里,没收到陆虎的反馈,倒是先接到了朱炜的电话。

“远航,这两天有不少媒体记者跟我们杂志社打听你的联系方式,关主编让我先问下你的意见。”

“朱哥,他们找我干嘛?”

宋远航穿越前是标准的九零后,对八零年代并不熟悉。

他压根就不知道1980年那场最后惊动了大领导批示的青年思想大讨论是何等的热烈。

“你还记得那篇《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文章吗?”

“记得啊。”

宋远航当时还看过作者的原稿,信中的苦闷、惆怅和无所适从,让宋远航印象特别深刻。

“那篇文章引起的反响,大大超出了我们杂志社的预料。现在我们每天收到的读者来信,成百上千封。广大青年读者好像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自己感情的窗口。各大官媒也注意到这个情况,准备要展开深入报道和讨论。你恰逢其会,也被他们注意到了。”

所以打听他的消息,要来采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