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从梦华录开始梦花 > 第一百五十九章 都在行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1章 都在行动

随着张泽一句晏殊,不仅让想着与高小娘子“一决群雌”的赵盼儿懵了,连郑青田和崔氏也有些不可思议。

崔氏还好,对于朝堂之事一知半解的,想到张泽是“神童”,晏殊也是“神童”,这就“同行”了。离的又不远,张泽就是两浙路路治所平江府人士,根正苗红的江南人,晏殊是抚州临川人,也算是江南这边的。

这可就是“同行”加“恶邻”了,再加上都是清流一脉,张泽又比晏同叔小六岁,这可不是生死大敌吗?

也就现在没有《三国演义》,不然崔氏高低来一句“既生殊何生泽”了。

他出手逼走张泽,都是清流一脉,大人们不好插手,这可不就是合情合理吗!

崔氏信了九成,已经想着安慰自己那“被奸人陷害”的弟弟了,赵盼儿则是将信将疑,崔大娘子想的这些,她也想到了,虽然十分符合常理,但有一点不同。

赵盼儿与张泽朝夕相处,虽然晏殊下手合情合理,但不符合她对张泽的认知。

动不动就欺负小娘子,傅子方拿他一块糖都要报复回来,路边大娘养的黄犬在那里趴着,闲的无聊,他都能踹两脚。

这样的张泽能被人害了?他不害人就是上天保佑了!

如果崔大娘子是信了九成,赵盼儿是五五开的话,那郑青田是一成都不信!

虽然他人在江南,但三年前的“龙争虎斗”他可是也在关注,都是神童、都是江南人、年岁也都相差不大,如此好戏,怎么不令人兴奋!

都是两浙路人,郑青田从张泽进京那天,他就让京中好友关注动向了。

都是江南神童,都诗名颇佳,一个年长六岁,已经是户部员外郎了,背后还有工部尚书张用晦撑腰。一个年岁更小但名声更大(仅限两浙路附近),乃是大儒周式的关门弟子,背后也有岳麓书院撑腰。

当然,除了两浙路的人,其他人都没觉得这是场“争斗”,张泽?谁啊?不认识!

虽然因为路途遥远,有些具体情况郑青田不知道,但因为关注的早,大致过程还是知道的。

怎么越看越像是张泽坑了晏殊,扬名东京,然后管不住自己,招惹了小娘子,才跑路的呢?

那个小娘子家里应该十分厉害,导致“病重”的张泽一逃出东京,也不敢回家、回书院养病,反而拖着“病体”活蹦乱跳的开始满大宋的游学,哪里都去,哎!反正就是不回家。

如果张泽知道郑青田的猜想,一定十分佩服他,除了有一些瑕疵,比如张泽不是因为招惹小娘子,是被小娘子逼着站队,还是站必输的那队,他才跑的。

当时没有“金手指”张泽虽然不知道1012年的后位之争,但他知道刘后啊!

后世“狸猫换太子”多火,这可是差一点就成了北宋武则天的人物,张泽想抱大腿还来不及,结果现在成对手了,如果己方人多势众,张泽也不是不能混一下。

但是在武勋贵族支持的高贵妃身边,唯一一个文人的张泽,简直比黑夜里的萤火虫还显眼……

想去抱士大夫大腿,但士人们支持的是沈才人,他刚把人家得罪死了,还是字面意思上的“得罪死”……

不跑还能怎么办?

回忆往昔,委屈的张泽现在正在“委屈求全”,对着郑青田求饶,在赵盼儿看不到的地方拼命给他使眼色。

“姐夫救命啊!”

张大才子还有求我的时候啊!郑青田心中暗爽,表面上不动声色,甚至还有心情呷一口茶水,这茶不错,真不错!

直到喝完了盏中的残茶,身心舒畅的郑青田才接过话头,对着崔大娘子和赵娘子说道:

“确实如此,晏同叔和居正都是江南人,又都是年少成名,确实不睦。”

郑青田也不把话说死,不然万一日后“真相大白”了,张泽这当事人是赵娘子的夫君,怎么样都没事,他这个“姐夫”不就坐蜡了吗!

郑青田现在只是说句实话,张泽和晏殊关系确实不好啊!他又没说三年前是晏殊把张泽逼走的,无论是谁,也不能冤枉他呀!

“啊,竟然是那个晏殊干的,没想到才华比不过居正,竟然做出如此下作的事,果然,同进士没有一个好东西!(晏殊十四岁参加殿试,被官家赐同进士)”

崔氏听了丈夫的话,生气的骂道。

同样是同进士出身的郑青田无故躺枪,无奈的看着妻子,怎么同进士就都不是好东西了?自己这个同进士,不也是十多载寒窗苦读考出来的吗?要不是这个同进士,你能嫁给我?

看着自家郎君无辜的眼神,崔氏狠瞪了一眼,这也不是好东西,纳了几房小妾了!

郑青田败退。

“张郎,那晏殊如何了?”

赵盼儿问道,她还是有些不信,虽然“幕后凶手”是晏殊合情合理,但赵盼儿女子的直觉,还是觉得和高小娘子脱不开关系。

“晏殊也不好受,他偷鸡不成蚀把米,也被牵连进去,本来他已经做了升王府(太子赵受益此时为升王,也就是后来的仁宗,狸猫换太子的太子)记室参军,掌书写笺,三年前刚迁升为户部员外郎。

他乃是官家为升王准备的臣子,接下来本应入翰林,当做宰辅培养的。因为此事,入翰林之事被阻,官场之上,不进则退,他这一耽误,就是一生的事,如今还在户部虚度年华呢!”

张泽一副恶人自有天收的模样,幸灾乐祸的说道。

赵盼儿一看张泽的表情,就知道这事和他脱不了干系,这才对嘛!张泽能是那种被人欺负不报复的人吗?

“晏殊在户部?是虚度吗?”

赵盼儿忍不住问道,看张泽开心的模样,好像他被耽误了三年,还不如晏殊在户部当官遭的罪大,可户部不是很厉害的地方吗?怎么会是虚度呢?

当然,也就是在崔姐姐这边,赵盼儿才会问的,以她察言观色的能力,早就知道不妥,但身边没有外人,想问也就问了,还能随便增进与崔姐姐的关系。

那些伺候的丫鬟,也早就在张泽讲“秘事”时被派出去了,此时偏厅就他们四人,赵盼儿也不怕“丢脸”。

她父亲只是个低级武将,她们这一支也脱离洛州很久了,根本不知道朝堂上的情况,发问是正常情况,是不拿他们当外人呢。

果然,崔氏与郑青田听到赵盼儿的问题,不仅没有发笑,反而神色和缓,似是更加亲近了。

张泽本想歇歇,但崔氏一个眼神,张泽就老老实实的和赵盼儿讲解大宋官场里面的弯弯绕绕了。

张泽不是怂,更不是怕崔姐姐的巴掌,他只是好为人师。

…………

赵盼儿随着张泽的话,才知道,原来大宋的官、职、差遣,都是分开的啊!

宋时的官职十分乱,这是赵氏为了防止叛乱做的奇葩事,官、职、差遣都分开只是其中之一,哪怕造成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官员浮滥成灾,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也在所不惜。

为了防止军头的出现,宋朝重文抑武,为了防止权臣的出现,宋朝又弄出了很多“位高权低”和“位卑权重”的职位,户部,就是其中之一。

北宋,尚书省下面的六部只是个空架子,徒有其名,实际上并不管事,官员只是挂名而已。

而独立于尚书省的三司下面的户部司,则是具体负责税收、各地进贡、官营手工业、衣粮盐茶等事务的实权机构。

尚书省户部,位高而无权,三司的户部司,位卑但掌握实权。

赵盼儿这才明白,为何晏殊在户部,是虚度光阴了。

看着郎君,赵盼儿眼中有着崇拜的光芒,她以为这是张泽的反击,别人阻他三年,他阻别人一生,如此犀利,不愧是她的夫君。

却不知道,“自作自受”的晏殊,也只是个,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倒霉蛋而已。

看着两个女人在那里骂着晏殊是自作孽不可活时,郑青田深深地看了那个“被迫反击”的张泽一眼。

张泽察觉到郑青田的视线,回了一个无辜的眼神。

这个张泽!郑青田心中一冷。

如果是张泽的敌人,郑青田一定寝食难安,但现在……他是自己的“好弟弟”啊!

心狠、手辣、脸皮也厚,自己这个“弟弟”,必成大器啊!

郑青田回想起三年前的事,张泽是两浙路走出去的才子,又是拜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的山长为师,有才华有背景,还是自己人,两浙路的士人都对张泽寄予厚望。

当时,随着张泽入京,郑青田以为会是场你死我活的大争斗,结果发现是他、是所有两浙路的士人想多了。

张泽?谁啊?晏大官人不认识啊!现在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叫神童了?

此时大宋没有“蹭流量”的说法,但有个词叫“沾光”。

上得官家看重,中有同僚称赞,下有士人崇拜的晏殊,此时早已经名声鹊起了,而小他六岁初出茅庐的张泽,晏殊跟他置一丝气都丢自家的脸面。

所以,晏殊直接无视了张泽的存在。

这个发现让所有有心思两浙士人都十分沮丧,当时还有人恶狠狠的说,这可能是故作姿态,指不定背后要怎么使绊子呢!

结果一语成谶,没过多久,就传出了“张克命”的名号,一时间两浙路士人“群情激奋”,恨不得立马飞到东京,给自家小老弟站台,揭穿“晏小人”的“阴谋诡计”,这种风潮在林逋公开称赞张泽是“江左玉树”时,达到了顶峰。

当然,这波风潮随着张泽“空谷白驹张善谑”“东京小李白”的名号出现,而渐渐散去。从始至终,他们对张泽的帮助,好像就是开了几十场宴会,作出了上百首讽刺晏殊的诗词,还不敢发表。

在那股“风潮”最鼎盛、那些士人激动的好像张泽不是被“诬陷”,而是被表彰时,郑青田很冷静,他发现了不对劲。

他一开始也以为是晏殊下手,但因为有个殿前司的小舅子,郑青田知道了此事的很多细节,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出手的人太多、太杂,力度也太轻。

那些人里面有勋贵有宗室,有普通士人也有大族子弟,按理说,这么多方势力,哪怕张泽背靠岳麓书院,不死也得脱一层皮,不说名声被毁人人喊打,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不痛不痒。

信中小舅子给的解释是,这些都是小辈们自行做的,没有大人们授意。

这也是郑青田的想法,除恶务尽的道理,没有谁能比文人们懂了,赶尽杀绝斩草除根,错了,应该叫“正本清源”,这可是文人的必修课。

要是真是晏殊下手,又怎么会像现在这样雷声大雨点小。

但刚知道这些“内幕”,郑青田又紧张了起来,“落井下石”也是必修课啊!晏殊能放过这个好机会?

结果没过多久,小舅子的第二封信,就解答了他的疑惑,晏殊现在……自身难保。

不知道哪个狠人,借着围攻的张泽也是“神童”的由头,把另一个“神童前辈”也牵扯进来,说这些所谓的“神童”,都是欺世盗名之辈。

一下子,某些人心动了,郑青田没等到晏殊落井下石,反而等到了他被人当成落水狗痛打的消息。那些人一出手,可不像张泽这边不痛不痒,招招皆是要害。

直接历数晏殊“七大罪”,父逝服丧期未了就回朝任职,母逝更是直接没有服丧,虽是官家相召,但无父无母,是为不孝,陷官家于不义,是为不忠,贪位慕禄,是为不仁,毫无悔改,是为不义。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如何立于朝堂之上?

后面更是有弹劾晏殊持禄养交,与当今工部尚书张用晦(张知白字用晦)之间官官相为,更是合谋伪作“神童”之名,承欢献媚,欺世盗名。

(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抚张知白闻年仅十三的晏殊有“神童”之称,五岁就能作诗,极力举荐其进京。)

后来,晏殊就在户部员外郎上蹉跎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