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应谋天下 > 第一百九十五章 焦躁的徐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九十五章 焦躁的徐州

第195章 焦躁的徐州

徐州。下邳。曹氏府邸。

曹豹、曹宏、曹虎等曹氏族人齐聚一堂,话题始终围绕着徐州刺史陶谦一家打转。

“大哥,我们不去刺史府恭贺一番,陶谦老儿定会对我曹氏心生不满!”

曹宏担忧地望着大哥曹豹,说出自己的顾虑。

“之前廷议时,大哥算计陶谦,定已让陶谦老儿不高兴!”

“若此时不趁机上门示好,化解陶谦老儿心中的怨气,定会让陶谦老儿以为我曹氏倨傲、骄横,看不起他陶氏,要与他陶氏决裂!”

陶应被拜为卫将军,封为济南侯,洛阳的邸报已传到了徐州。

这个大跌眼镜的消息,自然引起徐州各地大大小小的大姓、豪强们的惊诧与大哗。

不过,能盘踞徐州数代而不衰的大姓、豪强们,自然练就了见风使舵、趋吉避凶的本领,一改往日对陶氏的不屑,纷纷上门恭贺献殷勤。

作为曹氏家主的曹豹,不仅自己这个陶谦征辟的兵曹从事没第一时间上门恭贺,还不许家族里的人上刺史府凑热闹。

“我曹氏,就看不起他一个外来户,那又怎样?”

曹氏老三曹虎,性子较烈,蛮横无忌,是下邳有名的恶霸。

此时阴恻恻的眸子里露出不屑的神色,对二哥曹宏的担忧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这里是徐州,是下邳;不是扬州,不是他陶谦老儿的老家丹阳!”

“若没有我曹氏,他陶谦老儿能在徐州坐安稳刺史之位?”

大嗓门的曹虎,将对陶谦的不满发挥到了极致,话音震得屋子里的众人耳膜嗡嗡响。

曹宏吓一跳,忙猛拉一把曹虎,出言制止。

“三弟,慎言,小心隔墙有耳!”

制止了曹虎,曹宏又劝曹豹,想让他将姿态放低些。

“大哥,如今的形势,恐对我曹氏不利啊!”

“且不说陶应被天子拜为卫将军,就眼下的徐州,臧霸被拜为骑都尉,糜氏欲与陶氏联姻,王朗有倒向陶氏的迹象,我曹氏,已有被孤立之虞啊!”

目现忧色的曹宏,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不安。

“哼!想用一个流亡犯来分我曹豹的兵权,掣肘和钳制我,他陶谦老儿打错了算盘!”

说到底,曹豹还是生陶谦的气,感觉陶谦有点卸磨杀驴的意味,对不住曹氏这个“恩人”,是陶谦怠慢了他曹豹。

“不过,二弟的担忧也有道理,不得不防陶谦老儿铤而走险!”

“前次廷议,我已察觉陶谦老儿似乎已对我曹氏不满,恐已生出杀心!”

曹虎闻言,勃然大怒,腾地跳起来,将腰间的环首刀抽出一半,嗔目怒吼。

“陶谦老儿疯了?”

“大哥,不如今日就点齐兵马,杀入刺史府,将陶谦一门赶尽杀绝!”

曹宏大惊,猛地站起,骇然地望着曹虎。

“三弟,你莫忘了,陶应已被拜为卫将军,手中有兵!”

曹豹嗤笑一声,不以为然地瞪了曹宏一眼。

“莫说陶应小儿此番对付五万乌桓叛军能不能活下来,即便他有兵,那也是朝廷的兵,不是他陶氏的私兵!”

“若他敢对我曹氏动兵,莫说徐州大姓不答应,即便是朝廷也不会放过他;难道,陶应小儿欲效张纯、张举之流,举兵造反不成?”

————

琅琊国。阳都。诸葛氏府邸。

后院一处新结的草庐里,燃着两口三眼火炉,炉灶上放置的铜壶,里面的水已煮得沸腾。

一处火炉边,围坐着诸葛玄与十五岁的侄儿诸葛瑾。

另一处火炉边,坐着八岁的诸葛亮与六岁的诸葛均。

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而此时,诸葛珪刚刚去世,诸葛玄离开荆州,专门回到徐州琅琊来照顾堂兄的遗孀及子女。

“朝廷拜陶重光为卫将军、封济南侯的邸报已传遍徐州,你们说说看,他有能力剿灭入寇冀州的五万乌桓叛军吗?”

除了给诸葛珪守墓,闲来无事,诸葛玄时不时会有意无意考教一番几个侄儿的才学与见识,顺便指点一二。

“只要粮草有保障,济南侯能成功,只是尚需时日!”

诸葛瑾率先说出自己的看法,他对陶应战胜乌桓叛军有信心。

“陶将军能很快解决入寇冀州的乌桓叛军!”

相比大哥诸葛瑾,诸葛亮信心更是十足,不假思索地表达了对陶应的看好。

“一来,乌桓人入寇冀州时日已久,他们非为土地而来,只为抄掠,如今收获颇丰,自然要撤回幽州。”

“二来,如今是冬季,后面天气会愈加冷冽,乌桓人也开始思归。”

诸葛亮明亮而深邃的眸子,望了望叔父诸葛玄,又语出惊人地补充了一句。

“其实,即便朝廷不再派兵清剿乌桓叛军,他们也会主动离开冀州的。”

坐在诸葛亮身侧的诸葛均闻言,眼睛猛然一亮。

“岂不是说,济南侯此番际遇极好,捡了个便宜!”

诸葛玄、诸葛瑾、诸葛亮闻言,相视一眼,皆目露微笑,轻轻摇头不语。

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代人精,诸葛氏不论男女都很清楚,这个世上,就没有白捡的便宜。

即便是捡便宜,也得靠实力。

————

彭城国。相府。

彭城相薛礼坐在靠椅上,惬意地呷了一口茶,笑眯眯地望着侧面而坐的徐州郡国从事赵昱。

“元达,现在你还觉得陶恭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蠢呆、二儿子也不伶俐,是只知奢侈使气,不堪中用之辈吗?”

薛礼望着赵昱,目光缓缓变得凝重。

“陶重光在徐州时不显山露水,一去了泰山郡,不仅被天子拜为卫将军,还封为济南侯,陶恭祖自然就无须再韬光隐晦了!”

赵昱面色一凝,缓缓站起,目光炯炯地盯着薛礼。

“薛相,你觉得,陶重光此番能剿灭五万乌桓叛军吗?”

薛礼摇摇头,他不敢给赵昱一个肯定的回答。

“恐怕,有难度;至少,非一朝一夕可功成!”

在薛礼的内心深处,还是不看好半路出家的陶应。

毕竟,在成为泰山郡守之前,陶应文不成,武不就,于国于民,没有一丝一缕的贡献,就更别说赫赫战绩了。

“青州的黄巾流寇虽众,但徐和、张饶、司马俱之流,乃平庸之辈,将一群本来吃肉的狼,活生生带成了吃草的羊,因而被陶重光轻而易举瓦解!”

“乌桓叛军则不同,虽然人数只有五万,可全是驰骋草原的骑兵;再说,领军的辽东属国乌桓大人苏仆延,那就是一头吃人的饿狼啊!”

薛礼能文能武,对军事自然熟识。

不像赵昱,对军谋一知半解,不然,也不会被笮融灌几杯酒,便夺了他的人马,送了自己的小命。

“若陶重光此番进剿乌桓叛军失利呢?”

薛礼瞅了一眼赵昱,心中暗暗摇头,赵昱的问话有些幼稚。

“以天子的性格,加之满朝冀州的大臣,怎么可能让陶应继续担任卫将军之职!即便是济南侯这个爵位,恐怕也保不住!”

这话,赵昱信,而且想得很通透。

“大汉的利益就这么大,而且是外戚、宦官、士族三分的,怎么可能让陶氏跻身进来,跟他们分食!”

陶应一旦失败,各方势力自然会趁机落井下石,将豪强出身的陶氏扼杀在摇篮里。

“可是,若陶重光侥幸战胜了乌桓叛军呢?”

“或者,如今是冬季,乌桓叛军主动退出冀州呢?”

事情总会有个万一,赵昱自然要想到另一面,做好两手准备。

“元达,礼之所以劝你不要冲动,这便是其中的另一个原因!”

赵昱主动提出这个问题,原本不想说的薛礼,便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这大汉的天下,眼瞅着已乱,未来恐怕又是一番群雄割据的状态,手中握着大半个徐州之地,陶谦是绝不会空坐其位,碌碌无为的!”

“所以,眼下的得失并不重要,甚至垂垂老矣的陶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的卫将军陶应啊!”

薛礼话音刚落,赵昱的眸子中骤然现出一抹骇然之色。

“这不可能!”

目光定定地注视了薛礼良久,冷汗潸潸的赵昱方发出喃喃自语。

“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