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AI教父 > 第208章 真的吗我不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传统的循环类模型对比较长的句子处理能力较差,这在翻译任务中是比较影响用户体验的。相信尝试机翻过长篇文章的人都有类似的体会。

“我直接整篇文章复制黏贴进去,然后把翻译结果再复制黏贴出来。”

这是大多数人第一时间的想法,直接一步到位,这是坠吼的。

只可惜,如果这么做,最后翻译出来的结果只能是一团糟。只要是超过四五十字的文本,就很容易翻译得非常混乱了。

稍微聪明一点的人会发现,如果一段一段去复制翻译,得出的翻译结果就会好很多。

如果一句一句去翻译,质量又会再次上升一些。

虽然有点麻烦,操作也更繁琐了,但胜在不用动脑子。总归还是比自己辛辛苦苦哼哧哼哧地去翻译要轻松。

这里面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翻译技术在长距离上容易遗忘。

“模型结构变得简单其实没什么奇怪的,数据的数量、质量以及训练的策略更加重要。让人眼花缭乱的那些算子们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特定的任务上抽奖罢了。”

对于同事们的将信将疑,孟繁岐也能理解。若是大家都很容易能接受,那早就有人做了类似的事情了。

“思想和方法的改变才是根本的东西,比如AlexNet之后,许多人都在魔改那一套网络,各种算子改来改去,这个小一点那个大一点,这里多一点那里少一点。”

“缝缝补补只有非常微小的提升。”

“而残差链接则是全新的思想,应用了这个技术之后,各种算子反而不需要那么花里胡哨,就统一使用相同的设置和配置,一样能够力压群雄。”

伊利亚总体来说还是支持这种革命式的改变的,只是大家都觉得合理的细微变化,自然就无法取得真正的突破。

“我先试试看,不知道好不好用。”伊利亚是非常讲数据和实验结果。

别说是他觉得这个思路有机会,就算是他本人觉得这玩意不靠谱。只要能有一套理论逻辑把它解释通顺,伊利亚都愿意实现它尝试一下看看效果。

“不过,纯注意力机制的t方法在早期有不小的缺陷,模型小了效果不好,数据少了效果不好,训练方式不对效果还是不好。”

看伊利亚和几个将信将疑的同事开始了尝试,孟繁岐心中清楚,他们恐怕是很难直接取得成功的。但这并不是方法本身的问题,而是诸多因素一起的限制。

“他们到时候不信,这倒也没什么关系,等英伟达的那批泰坦显卡到了,我给他们整个大的。”

语言模型,就是要大!相比现在流行的办法,只要模型做大,别的技巧就算不用那也是降维打击。

切到自己的工作这边来,文字合成语音,实际上和语音识别技术是一对孪生兄弟。

一个是从文本生成语音,让机器说话,另一个则是识别语音成为文本,让机器在比较熟悉的语言领域处理这些信息。

孟繁岐既然动了手,自然两兄弟都打包一起做了。

先做公司有任务的文字生成语音这一边,这个技术当然不仅仅只限于在翻译界面上进行简单的发音。

“文字生成语音的应用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比如谷歌刚刚收购的智能家居公司,其中就可以有各种语音助手,或者是有声读物,乃至于23年开始有些起色的AI歌手和AI主播这种泛娱乐方向。”

尤其是AI歌手,通过大量语音素材学习到一个人的嗓音特色之后,就完全可以生成海量的各种歌曲,突破了语言的限制,想让他唱什么就让他唱什么。

妙,实在是妙啊!

“现在的语音合成系统主要分三步走,前端预处理,声学模型和声码器。虽然深度神经网络可以更加激进地舍弃其中一些环节,但同样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我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奠基之作,推广t方法出去,不必给自己加那么大的工作量,语音不是我非常关注的方向。”

孟繁岐的思路比较清晰,虽然重生了,倒也不必要什么工作都要复现那么到位。

“前端处理主要是给定一个文本生产它的发音信息及语言学信息,这部分现在比较成熟,直接根据处理好的信息去学声学模型会容易不少,可以显着降低我的工作量。”

所谓的发音信息,可以理解为字形转音形。

比如【滚】,音形就哥悟嗯,其实就是类似拼音的一种记录方式,它比字形更接近最后的发音情况,更加一一对应。

并且,如果只看字形,就很难处理多音字的问题,前端处理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前后文判断这个多音字在这里到底是如何发音。

转换成为音形之后,就不会读错了。

再有就是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了,最初文本生成的语音,都是机械冰冷的同一个音调,毫无感情可言,与人类相去甚远。

目前,在感情上发音技术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在节奏停顿上,已经进步很大了,不会断句断在非常奇怪的位置上。

模型的输入是被语言系统标注后的音素,输出则是梅尔频谱。频谱最后通过声码器,才会变成语音。

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都知道,信号有两种表示方式,时域和频域。一般的语音、音乐都是时域信号,对这些信号做傅里叶变换,就能够得到信号的频域表示。

梅尔频谱就是一种压缩之后的频谱,为了尽量减少数据的大小,同时也更加适配人耳的需求。

比如人耳对低频敏感,对高频则分不太清,因而梅尔频谱对不同的范围做了不同程度的取舍,用更小的数据量尽可能地还原了声音的信息。

这项80多年前的技术,仍旧被广泛使用当中。

“虽然我主要做的东西是第二步中的声学模型,但现在的第三步声码器有些太落后了,我最好同时也做一版更新,搭配使用。”

声码器是根据梅尔频谱图生成声音波形的生成式模型,这正好在孟繁岐已经做了不少工作的方向上。

顺手为之,直接把文本和语音之间的来回转换一步给它做到位了。

此时此刻,若是伊利亚等人知道了孟繁岐的打算,肯定会化身鲁豫,本能地说出:“真的吗?我不信。”

哪有进入一个不大一样的领域之后,不造螺丝直接造飞机的?

只是让你做一个翻译页面上的本文发声功能,你小子怎么直接就想着给整个技术方向都颠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