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世 > 第二十二章 父子夜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偏殿内赵匡胤倨坐在地上,身前放着一个小几,几上摆了三四盘肉食。赵徳昭被抬进来他也只是略抬了一下头,轻轻挥了挥手,示意旁人全部下去。

待殿内只剩父子二人,他才缓缓开口,“能坐?”

“睡了一觉好了很多。”赵德昭很自觉地爬起来,走到赵匡胤对面坐下。

“何苦来哉?早几年听我的把身体练开,现在哪要吃这苦头。”

赵德昭正了正身子,“爹爹找我有事?”他一声爹爹叫得毫无心理负担,原本想象的难以启口根本就不存在。

赵匡胤笑了笑,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陪我喝酒。”

赵德昭跪坐着探出身子,拿起酒壶帮赵匡胤满上,然后给自己倒了一杯。

赵匡胤看着儿子,似乎有些感伤,“吾为天子时,你还不满十岁。”

“爹爹想说什么?”

“你娘死得早,而你从小就性子孤僻,不与任何人亲近。虽无大过,但也没甚出彩的地方。当时四方未定,乱世之中平庸就是最大的过错了。”

“儿子让爹爹失望了。”

赵匡胤摆摆手,表情有些落寞,接着又道:“而晋王屡历功勋,军中朝中多是他的袍泽。如今更是以亲王爵兼京兆尹,位在宰相之上。

我屡次想要迁都洛阳,结果都为大臣所阻。你可知道他们为什么要阻止朕迁都吗?”

“我要是晋王,我也会阻止爹爹迁都。去了洛阳会有新的京兆尹,这开封府尹也就没那么值钱了。再加上一些人事变动,到时候晋王在朝廷内哪还说得上什么话。”

赵匡胤有些意外地看着赵德昭,眼前的儿子让他有些陌生。

“你不觉得可惜?”

“至少知道爹爹也曾为我绸缪过就可以了。儿子现在只想将来能够保全性命。”

赵匡胤站起身来,在殿内走来走去,突然间大声问道:“你现在连想都不敢想?”

面对这样一个身高一丈,腰围也是一丈的大汉,赵德昭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他匍匐在地,用尽量平静的语气说道:

“儿臣斗胆,敢问花蕊夫人何罪?她身为爹爹的宠妃,只不过劝说爹爹早立太子,便被三叔一箭射死。而爹爹却没有丝毫怪罪,你让儿子如何敢想?眼下的局面都是爹爹一手造成的。”

赵匡胤勃然大怒,“你放肆!你要逼朕做一个连兄弟都不能容的天子?”

赵德昭犹豫片刻,沉默不应。双手举杯虚敬赵匡胤,然后将杯中酒饮尽,“儿臣失言了。”

赵匡胤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子,终究还是冷静下来,叹了口气道:“起来吧,这也不能怪你。有办法的,一定会有办法的。再给朕十年,待朕灭了北汉,收复燕云十六州。总会给你二人一个交待。”

赵德昭幽幽叹了一口气,心中忍不住感叹,“是啊,再给你十年,或许你真的能够做到两全其美。问题是你只有不到一年的寿命了呀,猝死,我便是想要救你,也不知从何处着手。只是这些话又要我如何对你明言?”

在赵德昭看来,皇帝就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你和他讲礼数,他就和讲感情。你要是信以为真,和他真性情了,他又会因你尊卑不分,找机会砍了你的头。哪怕你是他的儿子。

赵德昭不会因为赵匡胤对他说了几句肺腑之言,就飘飘然。他心底一直很清明,说话虽然比平时放肆,但一直很好地把握好了这个度。

“我从来没有怪过爹爹,也相信爹爹最终能够一统天下。不过我对于做不做皇帝,根本没有什么执念。

在我看来皇帝就是一份工作,三叔想做,让他做好了。爹爹也不必为难。”

赵匡胤盯着赵德昭,似乎在辨别他话的真伪,“那你又是施粥放粮,又是招人的,意欲何为?”

“人皆有恻隐之心,我自己锦衣玉食,灾民冻死、饿死无数。拿点钱出来放粮施粥,一则我心里也能好过一些;二来也想为爹爹分忧。

至于招人……我怕死,我想训练一批自己的侍卫来保护我。”

赵匡胤不屑地说道:“你三叔若是继位之后,真想杀你,凭你那几个人济得了甚事?”

赵德昭知道是时候了,连忙离席向赵匡胤叩拜道:“儿臣想向陛下求个恩典。”

“高官厚爵,金银财宝,你想要什么?”赵匡胤有些庆幸,又有些失望,看向赵德昭的目光也冷淡了几分。

“儿臣想要出京!离开大宋!”

赵匡胤圆睁双目,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明白赵德昭为何怕到了这个程度。要知道在大宋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子,离开大宋他就什么也不是了。

“痴儿,你就如此笃定晋王以后容不得你?若是朕下一道旨意,指明晋王之后由你继位呢?”

“那样只会让儿臣死得更快。儿臣所言皆出自肺腑,绝非逼宫之意。若是爹爹允准,我可以立誓,永不踏足宋土。”

赵匡胤没有说话,他知道赵德昭说的是对的。关系皇位,父子尚且不容,何况是叔侄?只是让他举起屠刀,为儿子继位扫平障碍,他又委实下不了这个决心。

偏殿之中,父子二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不知道哪里进来的寒风吹得烛火不住摇曳,火炉里的石炭借着风势烧得哔剥作响。

赵匡胤裹了裹身上的衣袍,第一次对于一件事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酒已经冷了,赵德昭跪得有点酸,借着烫酒的机会,起来活动了一下膝盖。

将残酒倒掉,为赵匡胤和自己重新续了一杯,顺势就坐到了位子上。

“你想要去哪?北汉朕势必灭之。辽国你想也不必想,去了不过成为他们拿来要挟朕的棋子。

大理、交趾乃朕的册封之国,你去了和在大宋有什么区别?吐蕃蛮荒,扶桑远隔重洋,你若是自绝于赵氏,天下虽大,哪里有你容身之地?”

赵德昭等的就是这句话,他长身而起,侃侃而谈,“河西,儿臣去河西。党项族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拥兵自重,在大宋与辽国之间摇摆不定。

儿臣愿为王前驱,替爹爹拿下此地,永除后患。黄河九曲,惟富一套。河套之地在手,一来可以缓解大宋少马之患,二来若爹爹与辽国开战,儿臣亦可以发兵从西路策应。”

赵匡胤在殿内走来走去,显然赵德昭描绘的前景让他有些心动了,不过他早就过了热血一涌,提刀就干的年龄。

前景虽好,只是要达成这个目标又何其艰难?李光睿拥兵数万,要拿下本就不易,要是逼急了他,他反投辽国,这河套之地,再要夺回来就千难万难了。

本来想一口否了,不过他对赵德昭心怀愧疚,终究还是不忍冷了他的心肠。

“你口出大言,小觑天下英雄,有何良策虎口夺食?”

“儿臣有上、中、下三策,取河西之地如探囊取物,反掌观纹一般。”

如不作惊人之语,如何唬得住赵匡胤。至于计策自己先知先觉,回去研究研究总会想得出来的。

赵匡胤没有被他唬住,反而冷静下来。他是马上的天子,怎会被别人三言两语轻易打动。

“哦?你且说来听听。若是有一策可取,朕准你所奏。”

赵徳昭听得赵匡胤言语松动,当即大喜,拱手行礼道:“言语说来,恐有疏漏,且容儿臣明日奏表上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