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分身在明朝 > 第82章 抗倭四大名将(可以跳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2章 抗倭四大名将(可以跳过)

抗倭四大名将有:戚继光、俞大猷、谭纶、卢镗。

……

戚继光是嘉靖七年(公元1928年)出生的,现在是嘉靖二十七年,才二十岁。

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虽然家境算不上富裕,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网上有资料说戚继光家境贫寒,王辛未觉得肯定算不上贫寒,毕竟戚将军可以继承祖上的军职,成为军官。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考虑再三后,李德安并没有让李德安把戚继光招到麾下,而是让李仁安出面力荐戚继光,帮助对方升官。

得到李仁安的举荐,戚继光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

俞大猷(1503~1579),字志辅,小字逊尧,号虚江,泉州晋江(今福建qz市)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早年学习易经,世袭百户。嘉靖十四年(1535年),考中武举,授千户、金门守御。经过兵部尚书毛伯温推荐,出任汀漳二州守备,击破海贼康老,授都指挥佥事,平定新兴、恩平的叛乱。

在李德安的要求下,李仁安推荐俞大猷出任出任备倭都指挥。

……

谭纶(1520年—1577年),字子理,号二华,汉族,江西宜黄县谭坊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戏曲家,与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齐名,又与戚继光并称“谭、戚”。

谭纶自幼饱览诗书,思维敏锐,智力过人,性格沉稳。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进士。授职为南京礼部主事。历任职方郎中,调任台州知府。当时东南边疆已经遭受了四年的倭患,朝廷商议训练地方乡兵来抵御倭寇。参将戚继光请求给他三年的时间训练地方乡兵而后将他们派往前线。谭纶也训练了一千人。他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节节相互制约。分配明确,进止整齐划一,不久就成为精锐部队。倭寇侵犯栅浦,谭纶亲自带队迎击,三战三捷。倭寇又从松门、澶湖劫掠附近的六个县,进而围攻台州,没有攻克只得离去。倭寇转而侵犯仙居、临海,谭纶将他们全部擒拿、斩杀。他升任海道副使,招募更多浙东地区的良家子弟加以训练,而且戚继光所训练的兵马也已经到期,谭纶趁机收编了他们,罢除外地兵,不再调派他们。倭寇从象山冲击台州,谭纶在马岗、何家石览接连打败他们,又与戚继光一起在葛埠、南湾打败倭寇……

查阅历史资料,李德安知道谭纶练兵很厉害,李仁安出面安排,让谭纶在李德安麾下练兵。

……

卢镗(1505年-1577年),字子鸣,处州卫(今zj省ls市莲都区)人,祖籍汝宁卫(今hen省汝南县)。明朝抗倭名将。明嘉靖年间由世荫任福建都指挥佥事,隶提督浙闽海防军务浙江巡抚朱纨。其时,倭寇暴掠沿海,扰民为害。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卢镗大败倭盗于双屿港(今属舟山群岛),获贼首李光头。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朱纨受诬获罪自杀,卢镗亦并论死罪,后免,禁于狱。三年后开释复职。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大举入侵,浙东、西,江南、北,海滨千里,同时告警。卢镗率师转战杭、嘉、湖,频失利,受责贬,戴罪分守浙东。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与俞大猷、汤克宽合兵大破倭寇于嘉兴王江泾,斩贼首千五百余,溺毙无算。自军兴以来,军功第一。未几,追敌海上,于大陈山(岛)擒倭寇头目林碧川等,升浙江协守副总兵。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佐督抚胡宗宪先后俘歼寇首陈平、徐海。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诱诛通倭巨魁王直,两浙倭患稍平。以功,进都督同知。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复犯浙东,戚继光大捷于台州,卢镗再破倭于宁波、温州。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坐胡宗宪事被劾,论罪免职归里。

卢镗卒后葬丽水县北白云山脚。

史称卢镗有将略,身经水陆数十余仗,终嘉靖之世抗倭名将,仅亚于俞大猷和戚继光。

……

三年前,王辛未在现代,仔细看过有关卢镗的历史资料,打算暂时不和卢镗接触,等对方下狱后,再出面救他。

“我已经改变了历史轨迹,可能卢镗根本就入狱。”

如今,王辛未有改变了想法,他觉得有必要提早将卢镗收入麾下。

……

至于提督浙闽海防军务浙江巡抚朱纨,李德安暂时不想与这位名臣接触,他查看历史资料,觉得此人有点死脑筋。

在朱纨心里,祖宗之法都是对的,一定要严格遵守,不懂得变通。

李德安不确定在嘉靖皇帝没有驾崩的情况下,让朱纨归顺他。

……

朱纨(1494年9月29日~1550年1月3日),字子纯,号秋崖,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官至提督浙江、福建海防军务,巡抚浙江。朱纨在东南,治倭患,革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执法严厉,为豪强所惧怕。由于触犯了福建、浙江地方势家的利益,被弹劾擅杀,罢官按问,愤而自杀。从此,朝廷内外不敢言海禁事,海寇大作,毒害东南沿海十余年。

初到闽浙为官,朱纨很快就发现,所谓的“倭寇”其实并非明朝初年那样的rb海盗。除极少数被雇来武装押运的rb浪人外,绝大多数都是闽浙沿海靠海外贸易求生的中国人。

因为承平日久,生齿日繁,闽浙沿海的人口压力十分显着。而宋元以来数百年的海上贸易已经成为东南沿海居民最重要的求生之路。即使在严禁海外贸易的明朝,这种生活方式也没有改变。只要海禁稍有松懈,走私贸易就会蓬勃发展,以至于闽浙沿海几乎家家户户都涉足走私贸易,从而也或直接或间接的与“倭寇”有关。

对于走私贸易的历史和原因,朱纨没有丝毫兴趣。他只关心如何才能彻底铲除“倭寇”。在他看来,当地百姓与“倭寇”的密切联系正是“倭寇”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他在《甓余杂集》中点名批评林希元等地方官绅,“不惜名检,招亡纳叛,广布爪牙,武断乡曲,把持官府。下海通番之人,借其赀本、藉其人船,动称某府出入无忌,船货回还,先除原借,本利相对,其余赃物平分”。

确如其言,以林希元为代表的闽浙官绅确实与走私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他们并不是朱纨所说的“武断乡曲,把持官府”的土豪劣绅。

据《明史》记载,比朱纨年长十一岁的林希元,早其四年考中进士,曾经官至南京大理寺卿。嘉靖二十年(1542年)被黜归籍,回乡精研理学。虽然仕途坎坷,但其着述宏富,被誉为明朝“理学名臣”。

与朱纨只管埋头做官不同,林希元十分关注国计民生。

林希元自幼生长在福建海滨,对家乡百姓泛海求生的艰辛深有体会,因而对求食海上的走私贸易有着深切的理解与同情。

在林希元看来,保护和资助当地百姓下海通番,甚至从中获利虽不合于天朝法度,但绝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在朱纨眼里,凡是违背朝廷法度的事情都是作奸犯科,必须加以革除。既然朝廷明令禁止沿海百姓私自泛海通番,就必须彻底禁绝。而这项政策是否合理,执行之后会不会断了数百万百姓的生计,则不在其考虑之中。

于是,坚决执行海禁政策的朱纨与主张通海的林希元及闽浙百姓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朱纨很清楚,如果没有嘉靖皇帝的鼎力支持,自己的任何行动都不免于失败。于是,他特地向朝廷申请,赋予他“从宜处之”的特权。得到了嘉靖皇帝的有力支持,朱纨开始了雷厉风行的治倭行动。

……

李德安有现代人的思想,自然是赞成对外贸易,他希望自己创建的帝国能够成为全球的海洋霸主。

对于朱纨的人品和能力,李德安是认可的,但是,他不认同对方的很多想法。

以前,李德安心里想着将来等对方入狱了,想办法营救对方,让对方留一条命,将来为他效力,或者在朱纨入狱之前,就改变对方的命运,为他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