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5章 无章可循

而且朝中的文武百官,也都老实了很多,如果不是杨宪在这段时间里,没有发现任何的蛛丝马迹,他恐怕都要上报朝廷,立功了。

不过,杨宪虽然失望,但也不能说出来,所以他只是对着甄武苦笑一声,然后继续说道:“小兄弟,你有没有什么好的主意,这个主意的确不错,但时间不等人,像这种大事,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虽然杨宪没有直接说出来,可是他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他认为目前还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能够惊动朱元璋,不过甄武只是淡淡一笑,杨宪认为没有,那就未必了,而且甄武身为一个穿越者,他所知道的事情,也确实是能够惊动朝廷,激怒朱元璋的事情。

蓝玉案,胡惟庸案,郭恒案,还有一件很少被提及的孔印案。

因为这四起案件,朱元璋一怒之下,处死了至少十几万人,这也给朱元璋留下了一个残暴、嗜血的名声。

但事实上,朱元璋这么做,并不是没有目的,也不是单纯的杀人,而是有目的的,朱元璋这么做,也是有目的的。

蓝玉案,胡惟庸案,都是最有代表性的两起案件,朱标一死,朱元璋就打算将皇位传给朱允炆,生怕自己的孙子无法震慑住所有的将领,于是就把一批将领给杀了,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继承权,又不会引起轩然大波。

至于胡惟庸的事情,就不需要多说了,现在朱元璋已经将宰相之位给废了,所以只要胡惟庸不做傻事,这件事情就不会再出现。

至于郭恒的案子,孔印的案子,那就更大了,朱元璋事先并不知道这件案子,只是在得知这件案子之后,一怒之下,将所有人都给杀光了。

郭恒的案子,应该是在洪武中后期,因为洪武十八年,北平总督李彧、赵全德、郭恒三人,都有贪污受贿的嫌疑。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郭恒不但侵吞了淅西郡的五十万石粮食,而且还在其他方面,增加了赋税,比如水脚钱、库钱、佛钱等等,光是郭恒一个人,就侵吞了将近一千四百多万石的赋税。

郭恒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户部侍郎,但是他的胆量实在是太大了,朱元璋也不傻,立刻就命人去调查,果然,郭恒案涉及到了十二布政司,还有礼部,刑部,兵部,工部,等等大大小小的官员,足足有上万人之多。

《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话:“皇帝怀疑北平李彧、赵全德等官员,与桓兄勾结,被处死,赃物七百万,词连直省官员,被处死。”

上万的文武百官都被抓了起来,整个大明王朝都快崩溃了,不过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他的行事风格也不是一般的古怪,所以他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就是将已经被定罪的人,带上枷锁,然后等下一任的人来了,再将他处以极刑,将他处死,将他放逐。

所以在大明的官府里,才会出现这样一幅可笑的画面,一名御史在审讯犯人的时候,脸上带着一副冷酷的表情,而他的双腿上,却带着一副镣铐,他已经被判处了死刑,但他还没有找到下一位接替他的人,所以才没有执行死刑。

按照常理来说,这一件事情绝对与甄武所说的一模一样,足以激怒朱元璋,重罚甚至修改朝廷的律法。

可是,郭恒案是从洪武十八年开始的,也不知道郭恒现在在哪里,说不定他还在为明日的秋试做着准备。

所以甄武并没有让杨宪去办郭恒案,而是让他去办一件明初四大案子中最普通的孔印案。

根据明代的制度,每年布政司、府县都要将财政收支、赋税、赋税等情况上报户部。户部和布政司、州县的数字必须完全一致,不能有任何偏差,这才能完成。

若有一条不符合规定,则全部取消,重新填入,并盖上当地政府的印

不过,规矩毕竟是规矩,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有漏洞的,那时候他们缴纳的都是粮食之类的物资,在运送的过程中,自然会有一些损失,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账本不符的情况。

按照规矩,一旦出现差错,就会被退回,从头再来,江南靠近京城还好,但云贵两广晋陕蜀等地的官员,因为交通不便,要退回到另一个地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户部的官员们都会准备一份空荡荡的本子,以备不时之需。

史书上记载,当朱元璋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勃然大怒,按照《逊志斋集·卷二一》中的记载,朱元璋震怒的结果是:“洪武九年,钱谷策考试,无印之事,凡有印之人,皆被押入大牢,囚百人,死于大牢之中。”

这件案子看起来不大,但和明朝时那三件案子相比,这件案子牵扯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从四大案件来看,空印案件应该是朱元璋杀戮最多的一件案子,也是从那件案子开始,朱元璋才意识到,自己虽然杀人如麻,但这个案子却还在继续,从那以后,朱元璋就可以随意杀戮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威胁可言。

否则的话,如果是朱元璋,在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肯定会杀更多的人。

同时,这种空白印,也是从元朝开始,直到洪武九年,才被人发现。

如此一来,倒也符合了杨宪的要求,甄武整理了一下思绪,看着一脸失望的杨宪,微微一笑,道:“杨大人稍安勿躁,在下倒是有一件事,可以让陛下震怒,不知道杨大人有没有兴趣?”

杨宪眼前一亮,连忙问道:“什么事?”

“杨先生,你可知道,这里的官员,都有不用印章的习惯?”

杨宪皱了皱眉头:“这件事我也听说了,但这只是一块空白的令牌而已,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事情?”

杨宪这么想也在情理之中,史书上关于孔印事件的记载,大多都是朱元璋夸大其词,毕竟孔印只是一个边陲之地的小官,图个方便,犯不着无缘无故的杀人。

可事实上,他们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人心。

所谓官员怕麻烦,一旦有错误,就会在上面盖印,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和这个案子有关的资料,都是各地的税收,田地,户数,人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