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革晋 > 第126章 安石碎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闻言,刘操之不禁和谢文相视一笑,然后微笑道:“常言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能迷途知返,幡然悔悟,也不枉做老夫一回‘学生’,只要你回去将一切事情处理妥当,让老夫感到满意,老夫不仅会对你既往不咎,还会看在山伯的面上,对你们祝家多加照顾,你可不要让老夫失望才是!”

话音一落,祝远只觉心头万斤的压力顿时消散了大半,连忙十分恭敬地道:“刘公放心,学生一定将此事办得妥当如意。”

“那你就即刻动身,回去准备吧。”

刘操之朝祝远点了点头,吩咐一声,然后看向梁山伯道:“山伯,你去送你未来岳父一程。”

“是。”

梁山伯连忙起身,躬身一礼,然后同祝远一起走出了厅堂。

这时,谢文才一脸敬佩地道:“师尊今天可真是又给弟子上了生动的一课,让弟子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刘操之却正色道:“虽说这么做是为了成就一桩美事,但颇有些仗势欺人,不到不得已,文度不可效仿。”

虽然孔夫子就曾说过,待人待事,要“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但仗势欺人的事情做多了,就会让人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我有势力,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偏激想法,容易将一个本来正派的人往邪路上引。

只不过对于祝远这种本来就在邪路上的人来说,这样的方法恰好是“最对症,见效也最快的治病良方”,刘操之自然不会舍此而寻他。

“谨遵师尊教诲。”谢文微笑道。

虽然他一时并不清楚刘操之这么说的深意,但是他也不是一个喜欢仗势欺人的纨绔子弟,当即答应了下来,并没有多问什么。

“现在山伯之事,应当是再无需担忧了,你和彤云既要畅游会稽,老夫也该回府了。”刘操之忽然话头一转道。

“如果师尊不嫌,不妨和弟子一道出游?”

谢文当即发出了邀请。

“会稽山水,我已陪友人游览过无数遍,早已看得腻了!更何况你夫妻二人携手而游,我一个老朽之人,何必再来让你们徒添拘束!等你们游玩结束,再来我府上接我同去建康城便是。”刘操之笑道。

“既然如此,那弟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谢文微微笑道。

……

另一边,梁山伯和祝远一起走出了谢家别墅,祝远才颇为好奇地道:“贤婿既然是刘公弟子,何不早说,使咱们翁婿徒增这许多误会!?”

“师尊教授弟子,从来是以立身为先,授业之时,每每警戒弟子,不可随意借其声名行事,故而山伯不敢为一己私事而害师尊之名。”梁山伯一本正经地解释道。

这个时候,他自然不会“犯傻”,说自己根本不是刘操之的弟子。

“嗯……”

祝远不禁一愣,然后连忙笑着赞道:“刘公育人有道,果然名不虚传!”

话音刚落,他就转过身看向正满脸疑惑的祝威,一脸严肃地道:“方才山伯所言,你可听清楚了?”

“啊?”

祝威一愣,像是才从沉思之中回过神来,连忙道:“听……听清楚了。”

“以后要多向山伯请教为人处世之道,明白吗?”祝远又目光闪烁着叮嘱道。

“是,孩儿一定常向妹夫请教。”祝威连忙答道。

闻言,祝远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然后回过头来,对梁山伯道:“英台这个兄长,颇是不成器,让我操心不已,他日贤婿还要多多提点他才是。”

梁山伯听了刚才祝远的话,心里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祝远这是故意做给他看,要试探他的真假。

他虽然暂时还没有想好应对之策,但却一点不慌张,从容地道:“伯父吩咐,山伯岂敢不从。”

闻言,祝远笑道:“贤婿怎么到了此刻,还称呼我为伯父?”

“就是!眼看妹夫与英台就要喜结连理,何必如此见外!”祝威也在一旁附和道。

他俩虽然在曾经指挥下人对梁山伯动手的时候,从未有过半点心软,但是毕竟没有亲自露过面,更没有亲自下手,加上脸皮较厚,所以说出这般话来,倒是脸不红气不喘。

梁山伯当然知道祝远态度转变的缘由,他也不再客气,当即拱手道:“伯父既然如此说,那山伯就不故作扭捏姿态了,岳父大人、兄长,小婿这厢有礼了。”

“哈哈哈……正该如此!正该如此!”

祝远顿时开怀大笑了起来,就像是曾经发生在梁山伯身上的一切悲惨恶事,都已经烟消云散,与他毫不相关一般。

……

当谢文在会稽东山为成就“梁祝佳话”而“奔波忙碌”的这段时间里,谢安也再一次受命来到姑孰,请桓温入朝辅政。

对于谢安来说,大晋“名义上的皇帝”司马昱虽然驾崩,但手握实权,尚未表态的“未加冕的皇帝”桓温却仍然健在,且依旧生龙活虎,看不到半点暮年气象。

所以,他对待桓温的态度,依然还是很谨慎,也很恭敬。

而对于桓温来说,经过一个来月的时间沉淀,再加上桓冲那一封劝他息怒的家信,他心中的怒火已经没有刚看到遗诏时那般猛烈。

更何况从他获悉的“先帝托孤遗诏”大事件中,谢安似乎并没有明目张胆地做出不利于他的举动。

所以,他对待谢安的态度,依旧更多的是爱其才,望得其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人的相见,同以往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当着大司马府的一众幕僚,谢安在将朝廷召桓温入朝辅政的诏书给桓温看了之后,他又十分恭敬地询问道:“群臣廷议,大行皇帝拟于十月初八安葬,陵曰高平陵,不知明公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桓温不由得一愣,暗道:“高平陵?群臣难道不知宣帝高平陵诛曹爽之事?还是说这是群臣故意如此?”

而他的一众幕僚,更是露出了惊异的神情,望着谢安,虽然没有张口,但却似乎在讥讽:“安石大才,原来谄媚!”

沉默片刻,他一本正经地道:“既是群臣之议,自然合符典故,我又如何能有异议!”

“合符典故”这四字,无疑是有所暗示。

但谢安却像是充耳未闻,又道:“大行皇帝安葬之前,庙、谥之号不可不定,安不揣冒昧,先拟有一议,未知可否,请明公一览。”

说罢,他当即递上一张帛书到桓温面前。

桓温见状,一脸好奇地接过,定睛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谨按谥法,一德不懈曰简,道德博闻曰文。易简而天下之理得,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仪之景行,犹有仿佛。宜尊庙号曰太宗,谥曰简文。”

看完,他不禁抬眼又意味深长地看了谢安一眼,然后将帛书朝离他最近的王珣掷了过去,一脸欣赏地笑道:“此是安石碎金,卿等当传而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