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朝奸佞,朕靠治国长生 > 第一百三十九章 西施:定是前世注定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三十九章 西施:定是前世注定的

第139章 西施:定是前世注定的

春风习习,万物爆发出生机,花草树木绽放出旺盛的生命力,空气中飘散着草木的芬芳。

秦政坐在湖中的凉亭上,吹着风,搂着西施,跟她闲聊,了解她过往的人生经历。

听到西施说在一个小村子中做浣纱女做了一年,不禁有些心疼道:

“你若是生在富裕之家,就不会受如此多苦楚了。以你的才情,读些诗书,或许早已经是一个闻名越国的大才女了。

“但是,话又说话来,朕又觉着庆幸。幸好你并非生在富贵之家,不然你现在早已成了亲,朕也没机会见你了。”

秦政了解了西施的过往,在心里将她与跟她很像的林黛玉对比了一下。

西施虽然容貌出众、性格温柔娴静,但是却不识字,让她少了一份文气。不过,也因此反而更显得淳朴、纯粹。

她在生活上虽受了一些困难,但是在心理上却很健康,跟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大为不同。

如果林黛玉是一个楚楚可怜的柔弱佳人,西施就是一个温柔娴静的标准古典美人。

她的身上没有林黛玉的理想主义,她更像是薛宝钗,跟薛宝钗一样务实、勤劳。

不过,西施又比薛宝钗多了些温情和纯粹,少了些心机与城府。

薛宝钗可能更适合做一个家族主妇,西施则是宁静淡雅的小乡村妇人,虽然没什么学识,但贵在性情温柔。

薛宝钗虽然有大家闺秀气质,却又难免被商人的出身影响,有些世故。而西施身上的平静淡然、古典保守,则是受上千年的文化熏陶而来,被宁静、淡雅、淳朴的乡村浸润而成。

她温柔娴静的性格跟甄宓很像,但又没有甄宓身上的大家闺秀气度,没有她举止文雅的气质。

毕竟,两人一个是出身书香世家,一个来自南方水乡,其间的差距不是性格相近就能抹平的。

在如今这些妃子中,说到性格的温柔,甄宓与西施应当排第一,其次便是上官婉儿、贾元春和卫子夫。

西施粉腻的脸蛋上带着红晕,眼露平静、温柔之色,柔声道:“人这一辈子该如何,谁也不知道。

“但故老相传,人在入世前,命运就已确定了。妾身能被陛下看中,定是前世注定的。

“即便妾身出身于富家,也必会遇到陛下。”

秦政伸手摸了摸西施柔软、滑腻的脸颊,知道她限于自己的见识,说出这话也很正常,轻笑道:

“你说的也不错,人生很多事都有一定运数,你跟朕相遇,也肯定是早已注定的……你跟朕,定然是三生石上早有了名姓……”

秦政正说着,脑海中忽然传来系统的消息:【紫禁城传来消息,王承恩和武英殿大学士求见,是否接通。】

秦政愣了一下,在心里道:“武英殿阁臣吗?”

然后看向坐在自己腿上的西施:“你先回去吧,朕有些事要处理。”

西施美眸中闪过一丝疑惑,站起身:“妾身告退。”

她躬身退步出去,由宫女领着离去了。秦政让系统接通乾清宫的龙禁卫。

眼前闪现屏幕,屏幕中是严嵩、贾似道、蔡京、刘伯温、萧何等阁臣,还有站在一侧拿着拂尘的王承恩。两侧还各有一个执笔太监,记录秦政的言语。

行礼后,萧何当先开口道:“陛下,臣等听王总管说,您要扩建皇宫,是否有此事?”

秦政换了个舒服的姿势,靠在栏杆上,沉声道:“不错。紫禁城太小了,不够用,须得扩大。”

萧何眉头微蹙,拱手道:“陛下,您要建几座宫殿,也是理所应当,臣等不敢阻拦,自当奉命。

“不过王总管说,您要扩大到南北六里长,造一个比现今宫城大几倍的皇宫。这是个大工程,非几月几年时间所能完成,耗费的银钱也难以计量。

“当年为了建设现今的紫禁城,可是花了十几年,银钱上亿两。如今您要建一个数倍于当年的宫城,不但所用的时间会非常长,银钱的消耗也将是巨量的,必然劳民伤财。严重了,甚至会造成国库赤字、入不敷出。

“臣不敢阻止陛下扩建皇宫,但臣以为,陛下不必建一个如此大的皇宫,可以扩建小一些。臣知道陛下是明君,为了江山社稷、天下百姓,臣请陛下三思。”

他话音刚落,刘伯温、于谦、文天祥等也都出列,奏道:“臣等附议,请陛下三思。”

秦政道:“众爱卿的意思朕明白,你们都是为夏国考虑,怕大兴土木导致国库入不敷出,也怕让朕留下奢靡的昏君的骂名。

“朕也明白,大兴土木有可能给自己留下恶名,但朕以为,如今大兴土木并不会导致国库入不敷出,反而会刺激经济,增加税收。”

闻言,众大臣一脸疑惑地抬起了头,这种说法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

扫视众人一眼,秦政继续道:“你们之所以认为大兴土木会劳民伤财,不过是基于历史上诸多朝代的经验,得出的结论。

“但此一时彼一时,之前的朝代让百姓免费为国家劳作,还将国库中的大量银钱用来购买材料,自然会导致国库入不敷出、百姓受到损害。

“如今,朕免除了徭役,国家需要用钱粮雇佣,才能让百姓为国家劳作。

“他们为国家劳作,本身利益不会受到损害,还能挣到钱粮,也就不存在引起百姓反感的问题。

“他们有了钱,就会用来购买商品,进而推动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增加国家税收。由此可知,朕扩建皇宫,并非如你们想的,对国家有害,而是对国家有益的。

“只有不断给百姓获取钱粮的机会,给他们创造受雇佣的机会,他们才能挣到钱。有了钱来消费,便能推动商业的发展,才能让国家的经济不停摆,增加国库的税收。如果一味节俭,那就很难让商业发展起来。”

众人闻言,低头默想,萧何道:“这个说法,臣倒从未听说过。历史上都推崇勤俭之风,从没有那个朝代鼓励消耗的……”

秦政道:“你们不理解也很正常。以往的那种勤俭节约的作风,是为了适应商品产出少的国情,并不适合如今朕正在推行的国商政策下的国情。

“如果要国商大力发展,就必须要改变这种思想,让百姓们减少储蓄,积极购买商品。

“只有让他们大量地消耗商品,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税收。国库有了税收,就可以继续扩大国商,给百姓福利,以此形成循环。

“现在国库有两亿多两白银,这些放在国库里就是个死物,只有将它们流动出去,进到百姓口袋里,才能让国家富强,百姓富裕。

“扩建皇宫,就是这样的机会。对朕和国家,都是有利的。”

萧何等人沉吟半晌,眼冒亮光,拱手道:“陛下英明,如此确实能让经济增长。只是,其中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怕百姓们有了钱,不去消费、不使用商品,都存储了起来。

“若是他们都将钱存了起来,那就起不到作用了,经济会不断衰退。”

看他们听懂了,秦政很欣慰:“所以,必须要让他们积极地消费。朕扩建皇宫,修建宫殿,也算是给他们做了个表率。一则让他们挣钱,二则也让他们知道,朕鼓励消费。”

严嵩忽然道:“陛下,百姓们之所以不花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粮食不够。无论做什么商品,百姓的粮食不够,都难以做起来。粮食是一切商品的基础。”

“嗯,严爱卿说的不错,”秦政很欣慰,“银钱并不是最重要的,粮食才是一切问题的核心。

“银钱不过是粮食的替代品,粮食没有了,再多的银钱也都是废物。粮食充足了,百姓吃饱饭了,税收才能增加。

“你们无须担心,红薯等新粮食已经种下了,过个一两年,咱大夏就没有了食物之困。到时,百姓富裕了,自然愿意消费。”

严嵩听了,手捋长须,默默点头。

秦政明白,这个时代可不是前世,前世无论是什么商品,都要用银钱才能购买。

粮食在这个世界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所有东西都可以用粮食兑换。

在前世,一个人很难用自己的粮食,去直接兑换衣服等商品。在这个世界,却可以。

要保持这个兑换方法,必须要将粮食变成可以兑换所有商品的东西。

而要使粮食可以被当成钱币使用,就必须要确保粮食的价格保持不变。如果粮食的价格忽高忽低,要兑换成其他的商品,就有些麻烦。

粮食的价格保持不变,其他商品就可以根据售卖的价格,用相应的粮食进行兑换。

粮食的价格固定之后,能最低限度地保证百姓的生存。普通百姓只要种的粮食多,即便没有银钱,也能兑换到所有需要的商品。

于是,又道:“现今的税收分成粮食和银钱两种,百姓们可以选择直接缴纳粮食,也可以根据粮食的价格,将粮食换成银钱,缴纳税收。

“因为粮食的价格起伏不定,百姓们将粮食换成银钱缴税的时候,就可能多缴很多粮食。再者,每年都要重新计算粮食价格进行兑换,非常麻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朕决定将粮食的价格固定下来,众爱卿以为如何?”

几人闻言,都下意识地抬起了头,一脸震惊的表情,萧何道:“陛下,古往今来,从未有朝代如此做过,并非他们不想做,而是粮食的价格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想要固定非常困难。”

“朕明白。但咱们很有必要将粮食的价格固定。粮食的价格固定后,于国于民都有利。

“如果粮食的价格随时改变,任何商人都可以随意抬高、降价,那对百姓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百姓辛辛苦苦种地,就靠着这点儿东西活命,结果粮食的价格忽高忽低的,一些地主乡绅,就会利用这机会压低价格,低价收购百姓的粮食,又高价卖出去。

“价格成了他们的工具,随意揉捏、改价,赚取利益,坑害百姓。

“还有受灾之时,受灾之地的商人,为了谋取银钱,也会抬高粮食价格,造成百姓们没钱买粮,导致死亡。即便有钱买粮的富家,也被坑了大量银钱。

“这样恶劣的行径,如果不固定价格,要如何阻止?他们倒买倒卖别的商品也就算了,朕可以不管,但对于粮食,必须要固定价格!”

严嵩道:“正是呀陛下,臣等之前之所以不希望陛下推行商业,就是出于此的考虑。商贾们都是投机倒把、倒买倒卖之人,如不抑制商贾,受害的还是百姓……”

秦政道:“朕自然知道难以阻止。但是,发展商业的益处,总体来说,还是大于弊处的。如今固定粮食价格,对百姓就是一种保护。

“萧爱卿,现今的粮价几何?”

萧何拱手道:“回陛下,现今一斤大米、小麦、大豆五文钱……”

“五文钱,不便宜。那就再下降两文吧,改为每三文钱可购一斤大米、小麦、大豆。

“还有朕正在种的新粮食,包括红薯、花生、土豆,以及等到秋天,朕打算种的玉米,全部改成每三文钱一斤。只改这七样便可。

“征收的粮食,也固定为这几样。其他的食物,可以让其自由发展,根据市场的起伏而定……”

秦政说完,萧何又道:“陛下,要改粮食的价格,怕是会引起商贾的反对……”

秦政眉头微蹙:“又是商贾。他们除了给大夏捣乱,阻挡大夏发展的脚步外,还有什么用?文天祥何在?”

身材瘦长的文天祥迈步出列,拱手道:“臣在。”

“传朕的旨意,自今而后,由国商开始收购夏国所有的商业。将一切能够收为国有的商业,都并入国商,统一管理。”

“是,微臣领旨。”

秦政肃然道:“随后,你们即刻拟定诏书,颁布全国,昭告天下,将以上七样粮食的价格公布出去,并定为永世不可更改的国策。”

“至于商贾,所有不遵守朕所定下的粮食价格的商贾,擅自虚报粮食价格的商贾,以抗旨罪论,抓入大牢,斩首示众,并抄没家产。”

严嵩等人听秦政的口气变了,知道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便都不再多言,一脸严肃,拱手应声:“臣等遵旨。”

“对了,还有这个扩建皇宫的事,”秦政的声音变得有些轻松,“由内务府、户部、工部共同筹建,至于主持此事之人……”

秦政沉吟,他有些犯难,朝中的大臣都挺忙的,王承恩也兼着东厂和内务府两个职位,事务繁忙,未必有时间主持扩建皇宫的事。

他沉吟半晌,脑海中闪出和珅的面容。和珅因为贪污的事,现在还被关在大牢里,不过自己并没有处死他。

他的能力是有的,对自己也还算忠心,学识也渊博,能胜任建设皇宫的事,倒是挺适合主持扩建一事的。

想来,他经过了被抄家一事,也该老实了,应当不敢再乱贪污。如果他再贪,就只能处死了。

于是开口道:“便由和珅主持此事吧,让他戴罪立功。王承恩,稍后你去天牢,将和珅领出来。他若是愿意为朕效劳,就让他主持。”

“奴婢领旨。”王承恩躬身应下。

“好了。就这样吧,众爱卿都去忙吧。”

“臣等恭送陛下。”

在众大臣的喊声中,蓝色屏幕消失。

秦政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左右打量一眼水中已经露出尖尖小荷的荷花,缓步向亭外走去。

一边走一边复盘了刚刚与七个阁臣的谈话,今天一共安排下去了扩建皇宫、固定粮食价格、收购商业三件事。

这三件事都与经济发展相关,推行后会对商户造成极大打击,极大可能会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一些大商户和世家大族,可能会跳出来。

国内的大商户先不说,地方上江东的孙家孙坚、四世三公的袁绍家、颍川的荀家、张家。

这几大家族,都是老勋贵,都有大量的田地,主要靠着贩卖粮食发家,现今固定了粮食价格,只怕他们会跳脚,找自己的麻烦。

他们不找自己的麻烦就罢了,若是找自己的麻烦,那就莫怪自己心狠手辣了。

这些世家大族,在当地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培养了大量的士子、商贾,在朝堂上、军营中也有不小的势力,不利于国家稳定,若能清除,就尽快将之清除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