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世宗福临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丰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3章 丰收

春去秋来,几个月的时间眨眼即过。期间,福临送了一位姐姐去草原,正是哲哲的女儿。又为一等承恩公朱慈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帝后亲临,代善,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豪格等亲王,还有一众郡王贝勒,王公大臣都有出席,为朱慈烺和兰齐儿这对新人送上祝福。

两宫太后虽未亲至,却也遣亲信送上了不菲的贺礼。

朱慈烺的婚礼,应该是自福临登基以后,举行的最隆重的一场婚礼。之前公主下嫁,郡王成婚都没这个隆重。

只不过成婚以后,朱慈烺平白无故矮了一辈。他娶的是尼堪的嫡次女,而尼堪和福临同辈,都是努尔哈赤的孙子辈。

喜庆的是还不止朱慈烺成婚,春天种下的秧苗,在秋天迎来了收获。直隶,辽东,河南,山西,山东,陕西,黑龙江,乃至于湖北,处处风吹麦浪,充满着丰收的喜悦。

这段时间,朝廷也定下了田税和丁税数额。除黑龙江以外的各省,田税三成五,丁税折到地里算半成。所有苛捐杂税全部废除,朝廷只征收四成的正税,剩下六成为百姓自己所有。

田税收到国库,丁税收到皇帝的内库。

不要以为四成税非常重,史书里所说的三十税一,二十税一看看就好。算上杂税和其他摊派,只会比五成高,不会比五成少。

甚至有些地方,算到一起要收七八成。

四成,真的不多,前提条件是真的真的没有苛捐杂税。百姓就怕官府以各种名义收钱,今天收这个钱,明天收那个钱,每样数额都不多,可几十个名头下来,地里所出所剩无几。

“大清田税丁税已经定下,谁多收百姓一个子,朕就要谁的脑袋。”福临的话杀气腾腾,他可不是开玩笑的。别看他还年幼,还只有七岁,可

自开垦黑龙江的政策定下以后,朝廷陆陆续续往黑龙江送去了六十多万人。正是这这六十多万人,不分男女老少,开荒林,修水渠,硬生生在黑龙江这片苦寒之地,开辟出了三百万亩的农田。

三百万亩农田,人均还不到三亩地,对于黑龙江来说,却已十分难得。

这地方三面环山,雨水众多,再加上水系纵横,导致水多了流不出去,从而形成了一片广袤的沼泽地。

几十万人被分成几个组,几个组负责砍伐焚烧,将土地清出来。清出来以后,几个组负责挖渠,让水能够流出,剩下几个组则负责开垦。

同时还要防备生女真来袭,沙尔虎达主管练兵和征伐,捉来的俘虏也不杀,让他们跟着一起开垦。

田亩开辟出来后,种啥又成了一个大问题。几十万人里面,经验丰富的老农不少,他们的意见弥足珍贵。

“干点的地方可以种麦子,这天气还算合适。只不过水田就有些难了,要不试试种水稻?”

“不行不行,这里这么冷,太阳还少,种水稻怕是熟不了。”

“试试吧,这么好的田,不种点啥,空在那看着难受。我听说朝鲜国的人也种水稻,要不要试试他们那边的稻种,两边天气应该差不太多吧?”

就这样,黑龙江的水稻田里种上了来自朝鲜国的稻种。田里插满了秧苗,田亩的开垦工作却没有就此止步。

他们的目标是在顺治三年达成自给自足,再往后要能够反哺朝廷。

一年多的辛苦终于迎来丰收,就连沙尔虎达这位一省巡抚,都亲自下田割了第一刀水稻。沙尔虎达深吸一口气,嗅着水稻散发的馨香,不自觉的朝着燕京方向跪了下去。

“陛下圣明。”

苦寒之地能种出粮食,怎么能不让沙尔虎达这样一位世居在此的猛将激动。他还记得自己小时候,一家人需要为了生计搏命,如今才发现自己是坐拥宝地而不知。

“快收割,收完继续去开垦,今年务必开垦到一千万亩。”

福临,代善,多尔衮以及济尔哈朗几人走在乡间,想实地看看下面的官员是如何执行朝廷政策的。看到搂着麦穗喜笑颜开的百姓,福临颇感自豪,回过头来看向几位叔伯,邀功道:“诸位叔伯,看看百姓那发自内心的笑容,这就是均田的威力。”

“若是大清不行均田,改拉拢前明士绅,百姓会笑的这么开心吗?四成的田税,朝廷收得上来吗?”

“还是九哥儿有先见之明,如今大清统一天下的进度虽慢,但胜在稳妥,各地政令通达,不必过分依赖那帮虫豸。”

“我看秋收之后,大军又可以动一动了。可以尽出湖北河南山东之兵,分三路攻向安徽和江南二省,将他们继续往南赶。”

“攻下安徽和江南后,众军就地休整,朝廷派出官员力行均田。目标不要定高了,就一年蚕食他们一两个省,这样对我们自己的压力也不会太大。”

“这些事回去后再商议,几位叔伯商量好以后,就按着你们商量的来。今天出来,主要是看看下面的收成如何,还有官员们是如何做事的。”

上次在城东露了面,福临这次去的是城南。走到一处田亩,一个青壮正坐在田埂上休息,用瓜瓢从木桶里舀了一口水,咕嘟咕嘟的喝了起来。见几个人朝自己走来,连忙让开道路,好让他们通过。

“这位老哥,你继续喝水就是,不必给我等让路。我们几个闲人随意走走,四处看看罢了。”见青壮坐下,福临又问道:“老哥,今年年成还好吧?”

青壮放下瓢,用手臂擦了擦额头的汗,回答道:“收成应该还可以吧,我家的田还没收完,具体如何还不知道,看样子应该有个三四石一亩。”

听到这个数字,福临点点头:“那看来收成还可以,今年应该会比去年要好。我看露布上说朝廷连田税带丁税要收四成,这个数是多还是不多呢?”

“税这一块我不是太清楚,我以前是皇庄的佃户,要交八九成的租子,交了租子就不用交税。不过吧,就我自己来说,交四成得六成,比以前好。”

“比以前好就行,好好干!”

青壮又看了眼福临几人,突然愣在原地,说话也结巴了起来。福临见状,还以为青壮得了什么病:“没事吧,老哥你这是怎么了?”

“草民叩见皇帝。”说着青壮跪在地上,朝福临拜了起来。福临给遏必隆使了个眼神,示意他将青壮扶起来。“老哥,伱是怎么认出我来的,我以前没来过这吧?”

“乡里有位丁老伯,到处宣扬他见过皇帝,还说上次承恩公成婚时请他去喝过酒哩。他说皇帝最喜欢微服私访,若是遇到一个七八岁的人在乡里问东问西,十有八九是皇帝。”

福临闻言,无奈的笑了笑:“竟然是这样。”

身份暴露,微服私访之事草草结束。

一个月后,各地秋收结束,黑龙江的收成也上报到了燕京,三百万亩的田地,得粮共八百七十五万石,亩产350斤。

与此同时,福临再拜多尔衮为大将军,节制三省之兵,向安徽和江南进军。而同一时间,江阴某地的奴仆正在谋划着一场起义。

非常抗寒的稻种确实没有培育出来,但是渤海国有种水稻的历史,可见还是有水稻能在这里存活,产量多少不好说,但是只要一代代培育下去,适合黑土地的稻种肯定能够培育出来。

再一个,小冰期不是连续不间断的,中间也有温暖的年份。

最后,我认为亩产350-400斤应该还算是个较为合理的数据,闵宗殿先生《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一文,明朝亩产333公斤,清朝亩产278公斤。

东北土地肯定比太湖肥沃,就温度气候比不上,少个一两百斤一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