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世宗福临 > 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巡(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巡(九)

第164章 南巡(九)

两世为人,这还是福临第一次踏足山东。说起山东,他可能还是大清入关后第一个全面主持分田的省份,朝廷为此派出了多尔衮和范文程两位内阁大臣。

当初福临刚入关的时候,就有明朝旧臣建议他去祭拜孔庙,然后像历朝历代一样,任命孔子的后人为衍圣公。

对于这位明朝旧臣的建议,福临当然是没有同意,借祭祀孔庙之名将多尔衮派到了山东。最终多尔衮凭借自己的手段,将盘踞曲阜两千年的孔家给一锅端了。

两千年的经营,曲阜几乎成了孔家的独立王国。曲阜县令由衍圣公推荐孔家人担任,其他县吏也都由孔家人担任,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是孔家的衍圣公说的算。

这要是没有孔子后裔这层身份护着,估计早就被灭了不知道多少回了。

不过碰上福临,也算是孔家倒霉。当代衍圣公孔胤植的进表文都写了,表示愿意归顺大清,可作用几近于无。

伏以泰运初享,万国仰维新之治;乾纲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率土归城,普天称庆。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御极,以德绥民。协瑞图而首出,六宇共戴神君;应名世而肇兴,八荒咸歌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共永。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圣学之崇隆,趋跄恐后;仰皇猷之赫濯,景慕弥深。伏愿玉质发祥,懋膺天心之笃祜;全瓯巩固,式庆社稷之灵长。臣等无任瞻仰汴舞屏营之至。谨奉表上进以闻。

这是事后多尔衮呈给福临的进表,不得不说,写的挺肉麻的,看得福临都有些不太好意思。于是将颜绍绪,曾闻达、孟闻玺这几个大明朝任命的五经博士,顺手给一起废了。

看名字就知道这几人是颜子,曾子,孟子的后人,孔子的恩泽都保不住后人了,他徒子徒孙的恩泽自然也要斩断。

不只是儒,释和道也受到了严格的管控。绝大大部分在寺庙道观里面混饭吃的出家人,被勒令还俗。

现在还留在寺庙或者道观里的人,个顶个都是佛法或者道家高人,至少基本常见的经书,可以做到倒背如流。

朝廷对出家一事,做了严格的规定,只有真的看破红尘,非常虔诚的信徒才能出家。同时还给虔诚下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定义,写八股文。

随机在几本佛经或者道经里面扒两个字出来,让想出家的人写一篇精美的八股文章。

这叫考取出家资格,而它的难度,不亚于在大明朝考中进士。真要能做到这个地步,那肯定是铁了心的想出家,朝廷自然不会阻拦。

福临这几日都在船舱里和大臣们商量兴办官学的事情,如今学制差不多已经商定好了。

小学,中学和大学,各读四年。其中中学分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各两年。

现在定下的还是只大框架,教材等细节还得等回京再讨论。小学为扫盲阶段,顺便普法,主要的教授内容就是语文,数学和律法。

这几日走下来,大家也不是没有收获。人口稠密的村庄,可能也就百来户,能上两百户的村庄少之又少。

以后可以几个村合建一所小学,没必要一村一校,这样可以节省一大笔支出。建校和招聘老师的事,可以交给乡啬夫负责。

每个乡不说多了,七八个读书人总要有。

中学以后,福临准备引入物理和化学两门自然学科,这两门课的教材还得汤若望这位洋人帮忙。大学的话,以工科为主,律法也会安排。

最关键的资金问题,暂定小学四年实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中学和大学自费。

不过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朝廷的决策是分几步走,先把最简单的小学给搭建出来,再想后面中学和大学的事。

搭建新的教育体系,现在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讨论学校教育的时候,多尔衮也在内心合计,是不是可以像培养文官那样培养武官。在他看来,构建教育体系,不就是为了更好的选拔文官嘛?

既然如此,是不是也可以挪到武官上来呢?经过这么系统性的培养,上限可能没法保证,但是可以保证下限。

学校教育培育出来的武将,可能没法成为李靖那样战功赫赫的名将,毕竟这玩意也讲究天赋。但是也不至于太草包,像大明朝那些勋贵,还有几个拿的动刀枪?

多尔衮越来越觉得此事可行,不过兹事体大,还得仔细斟酌。主要是之前的武举已经弄好了,准备放在顺治四年,和科举同时举行。

培养武官的学校任长道远,不如先办几届武举看看效果。

“兴办官学的事情暂且这么定下,回到京城以后,皇伯的内阁官员要切实负责起来,你们每天多做一点,大清的人才培养就会早一点面世。”

走出船舱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沉,天边只有一点点余光。圆圆的月亮挂在天边一角,正缓步上升。

岸上的营地早已经搭建完成,厨子们正在准备香甜可口的饭食。旁边村子的老人家和从征过得青壮已经被请了过来,众人这会儿正坐在桌子边等着开餐。

如今已是二月十六日,南巡的第六天,船队停在了山东德州。福临的船队从来不会停留在城镇边上,他也不会特地去接见当地的官员。

如今几天下来,他接见的最大的官员,就是各乡的乡官。

福临倚靠在栏杆上,看着旁边热闹的营地,露出微笑。突然眼睛被一双小手蒙住,一阵声音传至耳中。

“猜猜我是谁?”

“大姐?”大姐指的是东宫皇后朱媺娖,她比福临大了好几岁,福临便以姐相称。

“不对。”

“那是宛如?”

“错了。”

“那是媺娖妹妹?”

这时身后的人才松开小手,走到福临身旁:“可不就是我嘛,陛下怎么好几天都没第一时间把我猜出来啊?”

那还不是逗你玩的?“我以为今天换人了嘛,谁知道天天是你叫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