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刘二的江湖 > 第十六章 拿下金陵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相比扬州的繁华,金陵一点不逊色,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这座古城已经上百年没有经历大的战乱,毕竟在他的北面有扬州、徐州这样的大要塞挡着,东面就是长江入海口,南边很多还是蛮荒之地,西边则是长江沿线的小城。所以对他影响都不大,有种稳坐钓鱼台的感觉。

谢家其实最初是琅琊的望族,大概是五代之前才陆续搬迁到南方,所以在南方的根基比其他南迁的贵族要深很多,而金陵的谢安已经是第三代了,他生于金陵长于金陵,非常迷恋这儿的温柔富贵乡,至于政治,他实在没啥兴趣,所以更没有政治意识。

之前临安城被智敏围困,谋士徐苏建议营救,谢安因为忙于吟诗作画不予理睬,前不久有探马报,临安的水师有移动,谢安依旧不为所动,谋士徐苏见主子如此无可救药除了摇头也没其他办法。

在谢安的神助攻下,肖志刚和朱步聪的水师很快就扫平了长江江面的金陵水师,而刘二则是抓紧时间在金陵周边清除小的要塞和据点。

等到探马报告谢安金陵城外十里地发现长林军旗号时,谢安还完全不知道危险的存在,此时金陵的步兵加水师还有上万,足以一战,但是这些兵将都完全没作战经验,关键是城主如此文艺,属下的将领基本也都是因为文艺上的造化所以被提拔,这样的将领要打仗实在是勉为其难。

这时的谢安想到了徐苏,毕竟这位老臣是父亲留给他的,关键时刻只能靠他。

徐苏毕竟辅佐过多任城主,遇事不慌,提出了几个建议,

首先是求救,徐州的陶陶太远,但是扬州不远,虽然李晓俊薄情寡义,但是唇亡齿寒道理应该懂,所以必须试一试。

其次是金陵城墙非常高,基本攻不进来,所以水路是命脉,先截断各处水路进出金陵的通道。

如果做到这两点,凭着金陵城内的粮食,坚持个一年没问题。

谢安自己实在没注意,就完全听从徐苏的。

再说扬州城,李晓俊看到金陵的求援信,开心的不行,之前因为他刚从大都来到南方时,曾去拜会谢家,在晚宴上谢安年少轻狂居然当面嘲笑他像乡巴佬,李晓俊是记仇的料,所以此时和他谈什么唇亡齿寒,实在不入他耳,在他心里最好的算盘是长林先灭了其他几家,然后他全力以赴击溃长林军即可,何况曾经骁勇善战的智敏在他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导致他对大夏国的实力非常之看轻。

眼看扬州那边按兵不动,谢安到无所谓,因为他心底里看不起李晓俊这类人,不救就不救,反倒是徐苏已经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

徐苏一个人把自己关在房间,看着金陵周边的地图,姑苏现在是长林军的总部,明州是金陵西北部的一颗钉子,更何况还有临安那边是长林水师的总部所在,瞬间感觉金陵真的成了一个孤城了!

就在此时,突然外面通报,有临安的故人求见,徐苏实在想不到自己在那边有啥旧友,也只能先见了再说,见了来人,并不认识,但是此人拿出的一样东西让徐苏大吃一惊,居然是刘二的亲笔信,而信使自然就是天眼军的人了。

令徐苏吃惊的不单单是刘二的信,更关键是他都封城好几天了,怎么会有信流入,可见看似铜墙铁壁一般的金陵被渗透的有多厉害。

徐苏还没打开信,其实心里对金陵的未来有了答案。

刘二的信开门见山,没有任何拐弯抹角,期待以临安的方式解决金陵,但是相比临安,但是条件苛刻些,就是必须让徐苏主持军务和政务,谢家的待遇和之前不变。

徐苏是个有远见的人,临安城现在的处境和当时谈的一模一样,那就说明刘二讲信用,这么一来一旦金陵落入刘二手里,谢家子嗣的处境肯定比李晓俊来的好。说白了,像谢安这样百事不管,总有一天金陵会旁落,那就为他找个新的主人吧,这样对谢家对全城百姓也是一个交代。

徐苏和谢安的交流异常顺利,谢安觉得只要自己的待遇都不变,愿意接纳刘二的提议,再说今后金陵还是徐苏的,自己并不担心。

三日后,全城礼炮响起,刘二和圆圆昂首进了金陵城,刘二和谢安一番交谈,发现此人实在生错了地方,如果生在文艺家庭,那对他来说是如鱼得水,现在索性让他能全身心的醉心艺术,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帮了他。

长林的军旗如此快的插上了金陵城头,基本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但是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临安的维维,为刘二高兴,也为自己的丈夫高兴,只有刘二壮大了,临安这个小城才不会再经历风雨,襄阳的李元昊知道后却感慨自己廉颇老矣,有些不是滋味,扬州那边李晓俊则是破口大骂,骂谢安像女人,毕竟刘二这么轻松拿下重镇金陵,实在是糟透了!嗯徐州这边陶陶反倒是最最冷静的,他经历了多年的战争,打退过毛文龙补,也曾长期和李晓俊部摩擦不断,对他来说,也许以后会来一个真正的劲敌。

刘二在金陵一住就是两个月,绝非他迷恋金陵的繁华,而是他又找到了人生的第二位导师,徐苏。

徐家是江南的望族,当年谢家南迁,为了巩固南方的势力,便开始和当地的几个大家通婚联姻,徐家就是其中之一,而徐家的子嗣基本也都在谢家做幕僚,徐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从小博览群书,所以长大后顺理成章的成了谢家倚重的重臣,相比那些空谈的谋士,他几乎用自己的双脚丈量过金陵周边的所有土地,所以金陵城以及周边的风土人情他都了如指掌。

徐苏之前对刘二的了解完全是来自江湖传闻,比如有神力护体什么的,还有就是一个屌丝因为比武招亲迎娶了白富美,一个屌丝逆袭的人,所以起初徐苏对刘二并不在意。

但是此次见面交谈,徐苏意外发现刘二是有慧根的,于是也愿意把毕生绝学与之分享。

因为有了公孙策的底子,所以刘二对不管是五经还是儒释道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一来他也更能从徐苏这吸收到能量。

因为徐苏喜欢到处走走看看,所以趁此机会正好带着刘二行走在金陵的大街小巷。

金陵城如此繁华,但是谢安却是众所周知不是明君,这一切如何做到呢?刘二问

世间的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当权者无非是制定出可以适合万物规律的法条即可,所以一旦政策符合规律,不需要太多的外力,这个市场自然会繁荣,反之亦然。

相比公孙策的理论,徐苏的回答更能让刘二听懂并着迷,刘二接着问,那如果一个人得了天下,是用道家的无为而治还是儒家或者法家呢?

这要看乱世还是治世或者是盛世了,乱世需要重典,法家的一套非常合适,如果是治世,儒家比较合适,哪天到了盛世了,道家即可!

那我们现在算什么世?刘二追问。

哈哈哈,老夫就知道你会这么问,现在的情况非常非常复杂,首先南北差异大,即使南边每个城邦差异也很大,要说什么世?乱世吧!

好一个乱世,那如果单单看金陵算不算盛世?

刘二的步步逼问,让徐苏对刘二另眼相看,说不定自己多年的学问可以不单单用在小小的金陵,而是通过刘二传播到天下。

徐苏道,金陵百姓的日子基本可以不夸张的说是盛世的日子,城里的百姓可以说是富足生活,即使是外面偏远的地区也可以说吃穿不愁,虽然老夫努力经营,但是毕竟这是弹丸之地,你看这不是,你一来我就给你让位了不是?

刘二听出徐苏在揶揄自己以力服人,恭维道,正是先生的运筹帷幄,才能让金陵百姓免收战乱之苦,先生现在在金陵独当一面,可以更好的放开手脚,我作为先生的弟子也能从中多学些道理和方法,如果这样,今后一旦有机会把全天下都变成金陵岂不是更好?

刘二的回答说到了徐苏的心坎里,徐苏一边谦虚说道,你做弟子怎么敢当?一边还是高兴地拍了拍刘二的肩,一老一少两人颇有相识恨晚的感觉。

第二日,徐苏索性领着刘二离开闹市区,在郊外骑马,刘二则是借机问起了天下大势。

先生,您觉得如果我之后用兵,是先取徐州还是扬州呢?

哈哈哈,徐苏摸着胡子道,你的野心真的不小,这徐扬二州可都是当年的大禹分的九州之一,国的栋梁,你这么快想动这个脑筋了?

刘二理直气壮说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呦,这是你那个师傅教你的吧?那我好好考考你,你现在是什么角色?或者说你的定位是啥?大夏国的皇帝?大夏国的女婿?

刘二这下被愣住了,是呀,我打仗打到今天,算是为了谁而战?李元昊?

见刘二回答不出,徐苏继续说,你是有抱负的人,那既然如此就必须给自己明确的定位,你了解李元昊吗?我再问你

刘二脱口而出,是个英雄,起码是个枭雄。

徐苏道,当年的事情你不知道,他为了能当上皇帝,没几天功夫就利用宫廷政变把他的几个亲哥哥还有支持者杀得血流成河,你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可得小心哦,不是我离间你们。

但是他年纪大了,现在感觉不像从前了,何况他的很多兵马也都给了长林,再说了不瞒你说,我也留了心眼,在襄阳城有天眼军监视。

徐苏道,那很好,至少说明你不傻,但是重点是对权利如此看重的人不会轻易放权,你作为他的女婿为他打仗,他肯定百分百支持,但是,你问你,他是否许诺过你什么?我想没有吧,所以真要是得了天下,以后还是糊涂账!

怎么会这样?他的亲儿子就一个,死了,女儿到好几个,但是能打的女婿就我一个,以后我还不是继承法统?

徐苏见刘二有点急了,安慰道你说的都对,那我举个例子,那个能人马上鞍投靠了襄阳,只要李元昊愿意,再嫁个女儿给他又何妨,到时能打的女婿可就不止一个咯,这点你想清楚。

刘二真的蒙了,原本以为只要在战场上打胜仗,扩大地盘,其他的一切都在不言中,现在想来皇帝也就五十不到,说不定还能活三十年,他能忍受这么多年大权旁落的感觉,他可是当年为了皇位杀人如麻的野心家!

刘二想了许久,终究还是没能想出来,只能继续请教。

徐苏说道,首先必须分清你和李元昊的边界,你能创立长林很好,有了独立的武装,以老夫之见,你毕竟是汉人,所以蒙古人不会太相信你,你可以趁在南边打仗之际,多多扩大汉人的兵源,你要知道,当年李元昊给你的骑兵或者是其他部落的骑兵,真要有一天你和李家为敌了,这些人支持谁真的不好说吧,所以只有自己练出来的兵才行。

停了徐苏这么一说。刘二后背直冒冷汗,甚至感觉睡觉的时候都会被圆圆捅一刀!

现在我说我的建议了,徐州和扬州都是坚固的堡垒,除非你已经非常强大不然这种大型的攻坚战先别打,你的俘虏智敏不是就是因为强攻小小的临安不成,半道又被李晓俊打的打败,才伤了元气,被你捡了现成?

刘二打断了徐的话,说起智敏,我只问先生一句,此人能用吗?

这人呀,名气是臭了点,既然你能不杀他,说明了你也看好他,这人的思路和草原人完全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他谋害了李元昊的独子,这样的人起码今后不会和李元昊搞在一起,所以说不定以后可以当奇兵用。

徐苏的话基本肯定了刘二的选择,刘二想着徐苏的话,便说道,那我就在明州、临安、姑苏、金陵之间拓宽航道,操练水兵,招募新兵,先把我的长林基本盘打牢靠了再说吧。

徐苏笑道,孺子可教也。

刘二离开金陵后回到姑苏,一边全力把姑苏城扩建,为今后做国都做准备,一边叮嘱肖志刚和朱步聪积极扩编水师,今后刘二在南边的地盘是否能稳固就看水师的表现了。

姑苏城基本都是在南边招募的步兵,而临安和金陵本来就是本地人马,没有任何调动,明州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汉人的骑兵,也有当年李元昊支援的蒙古骑兵。

精明的圆圆发现刘二拿下金陵后并没有显得高兴,反而有点和自己疏远的感觉,于是找了个机会支开身边人,找刘二好好谈了一次。

其实刘二的心里是真心接纳圆圆的,即使李元昊可能今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既然圆圆什么都愿意聊,刘二索性一股脑把徐苏的话复述了一遍,原本以为圆圆会生气,没行到圆圆却意外夸起了徐苏,说他的智慧不比公孙策差,这下可把刘二有点弄蒙了。

刘二想了下说道,既然你也同意徐苏的观点,那万一以后你父王对我们不利,你会怎么办?

看着刘二一脸迷茫的样子,圆圆装模作样地说道,是不是很担心呼呼的时候我一刀把你宰了?

别怕,父王不能陪我一辈子,但是你可以,所以这个道理我懂的,在我们草原上,永远是拳头大的是大哥,父王当年为了当老大,把我的伯伯们杀得这样,弄得人心惶惶,以后他要是还想和马上鞍合作对付我们,那姑奶奶也不是吃素的!

这么一说,刘二算是彻底松了一口气,不管以后有多难,只要有圆圆相助,也没啥可怕的。但是一想到这么久了父母的信息居然了了,也高兴不起来。

圆圆看刘二的样子,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多少高兴,拍拍肩说,是不是还在想你素未谋面的父母?

刘二每次被圆圆看透心思总是又无奈又惊喜,谁叫他能遇到如此聪慧的老婆呢?

相比在昆仑时候的一个人的迷茫前途未卜,现在看似前途还算光明,但是自己的过去,自己到底是谁,自己从哪里来的,父母又在哪?自己的过去几乎都是听别人说的,你爷爷怎么样,你父母怎么样,但是刘二真的自己感触过的家人只有从小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外婆,想到这,刘二又感怀起来:一个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的人,今后又能走多远呢?

相比刘二对自己过去的怀疑,远在草原之上的高国亮正在和蔡金财讨论着天下的局势,说实在的,如果没有蔡金财辅佐,高和其他部落的首领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蔡不一样,他之前在大梁的基层做官多年对大梁以及汉人的想法知根知底,所以他知道,一个来自草原的部落,如果不能激流勇进,彻底去征服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汉人,并且全心全意融入进去,一旦对方缓过神来,以举国之力来对付,那草原的部落终究不是对手。

所以蔡基本过个几天就会给高敲警钟,让他不能因为得到了大都就沾沾自喜,当晚蔡又在给高分析局势,他的目标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北方的草原完成大统,这样按照草原部落人口和战士5:1的比例,到时高下面的人口可以达到30万,那战士可以高达6万,等有了这6万人,即使襄阳城再坚不可摧,李元昊也未必能守住。

正是在蔡金财的不断施压下,高国亮部落的确在草原加速着整合力度,而相比辽阔的草原,大都城则是风平浪静,毕竟蔡算是信守承诺,把整个大都完全交给了曹辉主持,而此时的吕后则是有了身孕,不用多说,这孩子正是曹辉的,也许在高国亮眼里草原就是他的全部,而在曹辉眼里大都城就是他的一切,所以他现在的日子比皇帝还要潇洒很多,该吃吃,该喝喝,经过了多次易主的大都结果还是落到了他的手里,他甚至怀疑自己不是武将,而是生意人!

而更令曹辉欣喜的是,在他的夜也耕耘下,风韵犹存的吕后终于怀上了自己的种,这可是马致远当时没做成的,在曹辉看来他已经是大都之王了,今后不管天下是谁的,无论谁要进这大都城,都要他点头才行。

高国亮的一举一动自然逃不出李元昊的眼睛,而他也不会坐以待毙,在襄阳和大都之间有溧阳城,守将哈耶克不算是李元昊系统,所以李元昊知道哪天和高国亮硬碰硬还是要靠自己,凭借着他的威望以及马上鞍的能力,襄阳附近的高的部队这些日子已经增加到近两万人,千万别小看这两万人,高国亮满打满算以后全草原的骑兵一起出击也就不过五万,而为了拉拢马上鞍,李元昊果然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了马上鞍,当然这些细节都被天眼军记录下来及时传递到了姑苏城。

此时高国亮在草原上野心勃勃,那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智敏在干啥呢?可能没人想到他在设计武器,世界上的确有些天才,做什么都能做到极致,比如说智敏,当他沉下心,想先试一试自己的手艺,发现他不但是个阴谋家,居然对武器的改良感觉也超级好,现在刘二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智敏的机械所,他把平时需要巨大臂力才能拉开的弓改成了弩,相比弓,弩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和操作,一旦出现一个城镇被围,只要有足够多的弩,那男女老少都可以走上城楼,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倚重弓箭手。

相比防守,智敏更是脑洞大开,发明了骑马用的马镫,这样一旦骑兵能双脚踩住马镫,那比如射箭会更加稳定,当两队骑兵相互突击时,踩着马镫射箭肯定是又准效率还快。

对于智敏的这些研究,刘二实在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有了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以后在战场上就可以以一敌三甚至以一敌十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北方连年战乱,在南方已经集聚着数量可观的匠人,所以这些设计的量产很容易就能做到。

那问题来了,智敏就这么的准备一辈子做刘二收下的兵器设计者了?从他的眼神中看,不太像,而他之所以能这么快的时间设计这么些兵器,更多的是告诉刘二自己的用处大着呢!所以对刘二而言智敏就是一个谜。

其实不止高国亮在紧锣密鼓整合草原的资源,圆圆的部下也在南方不断蚕食一些曾经跟随大梁的小城邦,只是因为有了徐苏的引荐和信用背书,所以绝大多数城邦都不需要使用武力,毕竟这么大的金陵都能不战而降,那这些小城邦如果抵抗无异于以卵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