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太子简直离谱 > 第二百二十八章 恭王的决定和五十万大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二十八章 恭王的决定和五十万大军

第223章 恭王的决定和五十万大军

听着张千纶面无表情的问责,李远牧只是淡淡一句回他:

“本宫刚才已经说了,因叛军之事刻不容缓,才紧急出兵去剿灭叛军。”

“至于京城和诸位爱卿的安危,如今城门已闭,张首辅是想说,偌大京城里现在藏有邪民妖人等待作乱?”

张千纶眼神阴沉,缓缓道:“老臣只是作个假设,万一有这种情况发生的话。”

李远牧嘴角一翘:“张首辅多虑,锦衣卫在京还有几万之数,等退朝后本宫便下令让锦衣卫去搜查好了。”

“哼!”

张千纶心中怒气升腾,太子每次都强词夺理,偏偏话中还占据着让他难以反驳的缘由。

“张首辅还有什么疑问?”

太子淡淡的话再次传来,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老臣的第二个问题,乃京城关闭城门和宵禁一事。”

“大秦有律法,朝廷有规矩。”

“殿下说出兵不容刻缓,那么让京城进入战备状态、闭城门和宵禁如此大事,为何也没与老臣等人相商?”

李远牧嘴角讥讽的朝张千纶看了一眼,毫不在意的说道:

“二十万以上的叛军正朝京城而来,正如张首辅所说,本宫就是为了京城和诸位爱卿的安危着想下此命令的。”

“几十万大军厮杀,谁能保证京营大军一定会胜利?”

“若京营输了,京城的城门还大开着,岂不是让叛军直驱而入?”

张千纶气的胡子发抖,这个竖子!!

偏偏太子这话,再一次占据着正当的缘由,他要是反驳,那岂不是变成他在不顾京城安危?

他深深吸着气,眼神开始阴鸷起来,缓缓开口:

“第三个问题,京城四营大军,自太祖以来一直就是为京师之地而存在的。”

“殿下不顾律法,不顾朝堂规矩,不顾太祖传统,私自遣四营大军出京,置京城百姓于危境之中。”

“此次若四营大军和京城有失,那殿下便是罪人。”

“殿下如此肆意妄为,已经不得人心。”

“老臣等人为了京城和宫中朝堂着想,恳请太子传令,今后,若无六部、内阁和太子所有印玺加盖,任何京城调军之事,不予通过。”

李远牧冷笑,直言道:“是不得人心,还是不得你张首辅的心?”

张千纶和太子对视着,没有丝毫退让,他沉声道:“为了千年大秦根基,为了以后京城和皇宫安稳,请太子传令!”

“好胆!”

李远牧怒极而笑,你一个快被老子架空的内阁,哪来的底气?

他眼中寒意闪过,一字一句的道:“首辅,你听好了。”

“莫说京城四营大军,就是整个大秦的军中,本宫想调就调,想动就动,何须你内阁和六部意见?”

“自太祖以来,文臣和武将互不干涉。”

“本宫倒想问问,首辅此举,是否欲要染指军权?”

“东厂和西厂办事的时候,是否也要让你内阁和六部加盖印玺啊?”

他这话说的极重,就差直说张千纶有不臣之心了。

但张千纶丝毫不惧,义正言辞的开口:“老臣一片割股之心,殿下非但不明,还妄加指责。”

“朝堂是整个天下、文武百官组成,还望殿下莫让老臣等人寒了心。”

李远牧一拍圈椅,站起身朝张千纶怒喝:“寒心?”

“自本宫监国,轻税赋、涨国力、充盈国库,连尔等之俸禄都涨了一大截。”

“寒了谁的心?”

“是不是那些对朝廷和本宫带着恶意之人的心?”

他不再理会张千纶那阴沉至极的脸色,转而看向文武百官开口:

“这次京营大军出兵剿灭叛军之事,本宫不欲多说,静待结果便是。”

“若此战不能立功,本宫到时会给诸位一个说法。”

“若此战平叛大胜,到时,本宫再向张首辅今日代表的文官集团讨一个说法。”

“退朝!”

李远牧嘴角带着冰冷弧度,望了望文官队列后,大步出了太和殿。

太子这冷漠的一眼,让文官队列许多人内心如坠冰窖、浑身发寒。

........

退朝后的张千纶回到府上乔装打扮后,立刻秘密出了府邸。

此时京城的街道上云龙混杂,张千纶的马车在内城外城兜绕了半天。

直到确定无眼线跟踪后,才在恭王的人接头下进入了恭王府。

书房中。

张千纶一见到恭王,还没开口,便见恭王含着怒意质问:“首辅,你太让本王失望了。”

“京营十几万大军动军,为何没阻止太子?”

“京城关闭城门和宵禁,为何没阻止太子?”

恭王的连续两个质问,让本就心情阴沉的张千纶更加烦躁,他沉声开口:

“王爷,昨天太子在老夫内阁和六部没反应过来之时,便下此命令。”

“今日早朝老夫等人强迫太子收回成命,却不想太子根本置之不理,直接拿皇权压老夫等人。”

“此时事已定局,老夫这次过来,就是想问问王爷,你我各一路大军,对上京城四营,可有胜算?”

“若能借此歼灭京营的大军,对你我之计反而大大有利,京城也变成了无牙的老虎。”

恭王冷冷一笑:“京城十二万精锐大军张首辅以为是闹着玩的?”

“就算你我二十万大军能歼灭一些,最少也要伤亡惨重。”

张千纶缓声开口:“王爷,老夫就是想不通,太子为何如此大胆,敢让京城大军出动。”

“老夫在想,是否太子已经发觉你我藏在各地军中的后手。”

“这样也解释的通,太子为何破釜沉舟动用京城大军。”

“现在你我二十万大军尾大不掉,直攻京城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王爷心中可有抉择?”

恭王瞥了眼帘低垂的张千纶一眼,沉默起来。

良久,他平静开口:“现在二十万大军已经暴露,根本无处可躲,我们有两个选择。”

“第一,让各地军中的棋子全面暴动,能带多少兵带多少,赶往二十万大军之处汇合后继续强攻京城。”

“第二,放弃这二十万大军,能逃多少是多少,保全其余有生力量。”

恭王随后缓缓道:“本王,选第二。”

张千纶丝毫不意外,恭王就是如此一人,见事不可为,当断则断。

而且,恭王肯定还有他不知道的其他后手,怎么可能陪他一起孤注一掷。

他只能叹了口气:“王爷,老夫也选第二。”

恭王拿起一副纸笔放到张千纶面前,开口道:“写信吧,早点送到大军手中,便能多些准备时间。”

“只希望和京营大军战过之后,能逃多一些。”

说完,他自己也起笔写信。

张千纶心里尽是不甘,但也只能着笔写信,他斟酌再斟酌,写了满满一大篇。

等他写完,恭王轻喝一声,门口一人推门而入。

交代好之后,两封信被收走,连夜送往二十万大军手中。

书房中又沉默半响,张千纶出声:“王爷,对京城和宫中还有什么打算?老夫好做准备。”

恭王对他摇了摇头:“现在京城是战备状态,看太子的布置,分明早有准备。”

“还是等二十万大军的消息传来后,再做下一步安排。”

他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他还在等北境晋阳城和蒙古再次出兵的消息。

恭王驻定,若雁门关能被攻破,晋阳城必乱。

晋阳城乱则北境必乱,北境乱则各地必乱,各地乱则江湖民间必乱。

这是一个连锁反应,也是他心中一直在等待的绝佳时机。

那时,才是他全面动作起势之时。

这次和张千纶的二十万大军直攻京城,不过是他配合北境,做出的第一个动作。

若太子能按照他的想法去调动各地大军,那接下来的后手可以一个接一个提前布置甚至行动。

可惜事与愿违,和张千纶这个老狐狸的计划因太子意外出牌半途而崩。

张千纶看了一眼心不在焉的恭王,他心中压着怒气,再次问道:

“王爷,现在太子越来越强势,加上朝廷进入战时状态。”

“老夫丑话说在前,内阁和文官集团话语权已经越来越弱。”

“还请王爷早作准备,拖的越久,老夫认为在宫内作乱成功的可能性就越低。”

恭王不置可否,淡淡开口:“后宫之主乃首辅女儿,要如何还不是你首辅一句话的事?”

张千纶立刻摇头:“王爷,之前皇贵妃传来消息,后宫并不是想的那么简单。”

“而且,太子监国后,大批大批换掉了后宫侍卫,皇贵妃虽为后宫之主,但手中力量越来越薄弱。”

他不敢对恭王说出实情,实际上,张采梦自太子监国后,对他的命令越来越阴奉阳违,信也不回了。

以前他还能肆无忌惮的入宫直接找上张采梦,现在他却连联系上张采梦这个皇贵妃都没了方法。

恭王看着他,轻笑一声:“首辅,宫中都是次要的,有超凡和无数守卫,本王也没打算就能直接杀掉太子。”

“我们存于宫中的棋子和眼线,主要是为了配合你我行事和打探消息。”

“这个作用也远远大于让他们在宫中作乱行事。”

“你要知道,一旦开始在宫中作乱,那便再也不能回头了。”

这些张千纶自然懂,但就是不甘心,他还要说什么的时候,恭王摆摆手阻止了他:

“首辅回吧,外面已经快宵禁了。”

“你我静等消息再谈。”

........

北境,雁门关。

营帐中,吕延对着众多将领开口:“阵亡将士身后事和抚恤金可安排好了?”

“大将军放心,已经安排妥当。”一名后勤将领出声。

“此次伤亡五万,在晋阳城征兵一事进行的如何了?”吕延继续问着。

“大将军,征兵一事还算顺利,晋阳王未作阻拦。”

“但新兵良莠不齐,若仓促上了战场,只怕也是送死。”后勤将领再次出声。

吕延点头,沉声道:“无妨,让他们先训练一段时间,抓紧审核新兵身份。”

“是,属下知道。”后勤将领抱拳应下。

这时,营帐外突然传来探子大声禀报的声音:“启禀大将军,前线烽火台突然发现蒙古大军踪迹,正往雁门关而来。”

营帐内吕延和众将领心中一沉,纷纷出了帐外,策马朝烽火台赶去。

等他们到烽火台的时候,有探子持着望远镜禀报:“大将军,蒙古大军继续逼近,预计...不少于上次三十万大军之数。”

吕延一把拿过望远镜,亲自观看了起来。

在望远镜的视线中,至少二三十里外,有大片大片连绵的黑影在蠕动着,军旗招招。

由于太远,这些蒙古大军的数量根本无法算出,只能凭直觉和规模大概判断。

随着蒙古大军越来越清晰,吕延深深吸了口气,蒙古是打算要直接和大秦决一死战?

按他估计,这次蒙古前来的大军不会少于五十万之数,超出雁门关军队数量的大半。

“传令全军,开始备战。”吕延在烽火台对着诸多将领下令,神色凝重。

他再次举起望远镜观看,却发现蒙古大军在二十里处已经全军停了下来,看动作,是打算在那里扎营布阵了。

........

晋阳城,晋阳王府。

王府花园中,晋阳世子陈雪风跟在一名五十岁上下的华服男子身后。

此人两鬓有些斑白,国字脸上此刻却是满脸和善之色,正是外界传闻已多年不出外走动的晋阳王陈量。

花园中,晋阳王陈量逛着满园初春的鲜花绿叶,口中随意的问着:“蒙古那边有动作了?”

世子陈雪风点头:“父王,孩儿刚收到消息,蒙古可汗出兵二十万,四大部落出兵三十万,共五十万大军,前几日已经开拨往雁门关而来。”

陈量赏着花点了点头:“那神臂弩和三弓床弩,研究的如何了?”

“父王,此二弩构造已研究透彻,但二弩中的钢铁部件,军中却一直冶炼不出相同的质量。”

“因为这个,做出的二弩威力大打折扣,根本没有雁门关士兵手中那种射程和威力,但比现今的弓弩效果要好。”陈雪风一脸赫然的回着。

陈量仿佛丝毫不意外,淡声说道:“继续让军中研究,直到做出来相同威力的为止。”

陈雪风恭敬低头:“是父王,那孩儿先下去了。”

陈量点头,自顾自背手逛着满园春色。

良久,他抬头望向天空,脸上神色暗了几分,喃喃自语道:“陛下,你有一个好太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