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二十九章 非武侠之华山郝大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十九章 非武侠之华山郝大通

在武侠小说中,华山派是一个非常有江湖地位的大门派,描写最为精彩的无过于金庸的《笑傲江湖》,不过在一般的武侠作品里所谓的华山派却基本上和道教没什么关系,只是一个江湖门派,那么真正的华山派是道教门派吗?

现实中华山的确是一座道教名山,去过华山的道友们会看到很多与道教有关的人文痕迹,比如建筑、石刻、传说,是道教着名的洞天福地。前面也讲到过很多高道都曾经在华山修行过,其中就有最着名的陈抟,如今还在玉泉院里怡然酣睡,所以华山有着非常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今天常说的道教华山派是全真教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相传创立人就是全真七子之一的郝大通那么真的是他吗?

提及郝大通生平事迹的史料有很多,诸如《金莲正宗记》《金莲正宗仙源像传》《七真年谱》《遗山集》等等,但大多比较零散,也不全面,下面简单整理如下。

姓名:郝大通

籍贯:山东宁海

出生时间:1140年正月初三

去世时间:1213年

主要着作:《太古集》《三教入易论》《示教直言》《心经解》《救苦经解》《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易图》《金丹诗》等

和马钰的家境类似,郝家在宁海当地是首富,虽然郝大通的父亲去世得很早,不过他的哥哥郝俊彦曾出任山东昌邑县令,所以家族并没有衰败,郝大通则从小就不缺四处浪的条件,能够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仔细想想王重阳来山东以后,先收了一个首富马钰,郝大通和其他弟子也基本上出身豪富,少有家境不好的,对于王真人的眼光只能表示佩服。

实际上,无论王重阳有没有把他这种猛盯着有钱人和有权人使劲发展的做法传授给七大弟子,但身教总是胜于言传,全真教一直致力于搞好和统治阶级的蜜月般的关系,几乎成为了一种本能。当然了,重视上层路线并不意味着忽视了底层的百姓,更加令人佩服的就是全真教一直存在着广泛而坚实地群众基础,在底层百姓心中那种近乎盲目的尊崇,正因如此,到清代完全失去了统治阶级的认可以后,全真教依旧在民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当然这是后话了,下一篇还会讲到。

郝大通家族条件不错,有条件识字读书,他早年就喜欢读书,读书面极广,什么黄老、诸子,均有涉猎,其中尤其喜欢周易,这就奠定了他以后在易学方面的深厚功力,通阴阳、晓八卦,算命水平超高。郝大通年轻时就立志不入仕,所以经常外出寄情山水,一走就是好几天,回来也不喜欢宅在家里,经常到街上弄个卦摊给人算命,不为了赚钱,就是喜欢。

1167年,王重阳来到山东大地,在宁海注意到了这个又有钱,又喜欢黄老的青年才俊郝大通,这样的人才必须要发展进我的组织来啊。想好了套路,这一天,王重阳来到郝大通的卦摊前,故意背对着郝大通坐了下来,说:“我要算一卦。”

郝大通说:“您转过头来啊,这么怎么算?”

王重阳却用一种仿佛来自遥远天际的、低八度、极富磁性的声音说:“你为什么不回头?”

郝大通当即一怔,连指间不停翻飞的三枚通宝大钱掉到桌子上都不知道,接着大惊,心知这是遇到奇人了,于是王重阳便乘机大灌鸡汤,不久便成功收获了郝大通的向道之心,决心跟随王重阳修道。

王重阳当即就先传授了一些秘法口诀,郝大通悟性极高,虽然知道这些只是皮毛,还是对师傅的高深造诣表示佩服,不过现在还不能立刻就出家跟随师傅浪迹天涯,因为家有老娘还需要堂前尽孝,只说等老娘千秋以后必定正式拜师。

据各种资料分析,王重阳当时实际上并没有传授给郝大通什么高深的道法,因为他曾说过“汝当自成”。经后世大能们分析,王重阳和郝大通所学的体系似乎不同,郝大通更喜欢的是易学,而王重阳虽然也懂点五行八卦之类的,但兴趣并不在这方面,就没有过多研究,水平估计还不如郝大通呢,所以就只好说你以后自学就行了。

第二年,郝大通的母亲过世了,总感觉她老娘去世的时间太巧了,要是能多活三五年,那时王重阳先走一步,后世也就只有全真六子了,不能再多想了,有点腹黑了。

感觉王重阳或者不怎么在意郝大通,要不就是真没什么好教他的,郝大通跟随王重阳来到昆嵛山正式拜师出家不久,1169年六月就离开了王重阳,找查山隐居的王处一去了。学术界对此或多或少地表示了不太理解,有人说是他的心性问题,为人跳脱,爱四处跑四处浪,也有人感觉是王重阳教不了他什么东西,总在那看师傅有几个师兄一本正经地讲道无聊便跑了。

和王处一隐居期间,师兄弟二人也没处多久,而且还有点不愉快,原因可能是王处一感觉郝大通吃不了修行之苦,“忠告而劝激之”,所以学者们更加确信了郝大通年轻不沉稳,所以才离开了王重阳。

和王处一闹了矛盾以后,郝大通便离开“西访四师”,这四师就是马钰、谭处端、刘处玄和丘处机。

无论郝大通心性如何不稳,王重阳还是非常挂念这个有钱的弟子的,他可能也知道郝大通喜欢学的易学、术数自己教不了他,又怕他哪天一高兴地放弃修道,还时常嘱咐四大弟子以后要多关心这个师弟。

就这样分分合合,结果在1170年正月初四,王重阳逝于汴梁,马、谭、丘、刘赴陕西西户县刘蒋村修墓,郝大通闻讯后立刻一路追随着赶到陕西师兄弟汇合,这在前面都讲过了。

1172年,四子一起迁了王重阳灵柩回到刘蒋村,郝大通随后又找来,当他提出和师兄们一起为师傅守丧时,谭处端却表示反对,说“随人脚跟转,可乎?”,意思就是说你总像个跟屁虫似的跟着我们,有意思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不想去看看吗?可见四子对他也并不是很看重,更谈不上什么友好。一般来说,马、谭、丘、刘四子是个小圈子,算是王重阳的入室弟子,而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则是后来得到认可,所以和四子有着明显的远近亲疏区别。王处一就曾经多次向马钰、刘处玄他们示好,今天去西餐、明天日料,希望得到四子的认可,加入他们的小圈子。

眼看人家四个人对自己不怎么感冒,非要在那住下来也面皮上也没意思,所以郝大通便独自离开刘蒋村,四海云游去了。正是这次出游,他在岐山遇见了一位高道,也许是个神仙,“复授以易之大义”,不但教了他最喜欢的易学奥义,还给他起了“大通”这个名字,字太古,号广宁子,这次遇仙对于郝大通来说意义重大。

学到了真功夫,郝大通便着急回家,打算好好闭关修炼一番,所以时间不久,于1173年他便离开陕西东归,顺便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传道。

1175年,郝大通来到沃州南石桥下,福至心灵坐了下来,这一坐就是六年,“虽祁寒盛暑,兀然无变,身槁木而心死灰”。这次修的有点类似于佛家的闭口禅,他在桥下坐的这六年,炼性于尘埃混合之中,志在忘形,不但易学大成,触类旁通,也终于悟通了重阳密语,定力圆满,天光发明。

六年苦修结束以后,郝大通便开始在真定,就是河北正定一带开始传教活动,“大兴宫观,升堂诱化,玄风为之炽盛”。

不久,郝大通又得到高人传授《太易秘义》,具体这位高人是谁也不得而知,总之加上他以前深厚的易学功底,道法大成,于是经常在镇阳观升堂讲道,“阐化诸方,专以利物度人为务,由是郝太古之名闻天下”,远近前来听道的经常几百人。哦对了,他算卦的水平更高了。

1213年,73岁的郝大通仙逝于宁海先天观中,由于郝大通字太古,所以有个太古真人的尊号,元武宗时被加封为“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

以上可以看得出,郝大通所学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和全真教的教义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在易学方面。

太古真人郝大通的《太古集》,是他易学的理念的代表作,在易学领域成就非凡。在自序中他表述得非常清楚,上承《易》《老》,易学中融汇象数与义理,进一步突破了传统易学的窠臼,通过易图、内丹和道学,把宇宙万物和教化之道尽括其中,建立起一套细致、宏大而且堪称经罗万象的易学体系,是融合道学和易学的形而上的修炼理论。

喜欢易学的道友可以读读郝大通的这本《太古集》,限于内容深度及篇幅,这里就不详细展开和道友们分享了,后面会专门讲讲另一位易学大家,也是前面提及过的邵雍邵康节,到时再简单聊聊易学吧。

郝大通的着作里同样反映了他的全直教的很多思想:以开通为基,以见性为体,以养命为用,以谦和为德,以卑退为行,以守分为功,要求弟子决定出家投身于全真道的事业中,就须忘忧绝虑,知足常足。

讲了半天,书归正传,就是华山派究竟是不是郝大通建立起来的?通过上述记载,郝大通的主要活动的范围是在河南、山东一带,貌似他虽然在陕西活动过一段时间,但并没有史料讲过他去华山开宗立派。实际上,华山道教也确实和全真教有关系,不过不是郝大通,公认的第一代高道叫贺志真(1212-1299),是丘处机的弟子吕通明、綦志远的弟子,所以是全真教的第四代弟子。

贺志真是宁夏隆德人,主要活动在西北地区,对全真教发展贡献非常大。1276年,贺志真来到华山,在玉泉院西边修建全真观,接着又在华山各地开辟了四十多座洞府,还冒险在南峰绝壁上刻下了全真岩几个大字,有机会去华山的道友可以注意看一下,松桧峰上悬空伸出来的石壁上,每个字都有两米左右,算是华山十大谜之一。贺道长这种行为,怎么看都像是在占地盘,宣布华山归我所有的意思。

现在的华山着名的长空栈道也是他的主持下开凿的,当然这是一个大工程,以至于他死后,弟子姚道常又花费了十几年,直到1312年,前后共花了近四十年才最终完成,并且还同时开凿了大朝元洞,供上了四百尊神像。当道友们踏上素有华山第一险道的长空栈道的时候,无不对其险峻和艰辛兴叹。

既然有了这么准确的记载,为什么又把郝大通视为华山派的创始人呢?有些学者也试着分析,总结起来大概是这样的:郝大通两次遇神人传授易学,具体传授了什么虽然没有记载,不过对比《太古集》和陈抟的“龙图易”,二者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地方,所以就令很多学者联想到二人之间或许发生了某些联系。《参同契》是引易来论内丹修炼之理的,钟离权、吕洞宾、陈抟、刘海蟾一脉相承下来的内丹学均是以易理还丹的至理,钟吕的内丹学、陈抟的龙图易学、张伯端的内丹学,包括现在的《太古集》,无不与《参同契》相关,而且是关系极深。再加上还有两个重要原因,陈抟这位华山老仙是将《参同契》的理用易图的形式来表现的第一人,而且他的地盘又恰好是华山,所以,虽然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陈抟和郝大通存在师承传承的关系,但是学者们显然更喜欢把郝大通一脉的全真派称为“华山派”,这样感觉更道教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