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四十一章 张伯端—南宗之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十一章 张伯端—南宗之祖

下面就讲一讲这位紫阳真人张伯端,一位开创了和北方全真教并立的金丹派南宗,写下了一部和《参同契》并称丹经之王的《悟真篇》,在道教发展史上的顶尖级大咖。

姓名:张伯端,字用成,号紫阳

曾用名:张平叔

称号:紫阳真人、悟真先生

籍贯:浙江天台县?

出生时间:984或987?

去世时间:1082年三月十五日?

主要作品:《悟真篇》《金丹四百字》《青华秘文》《奇经八脉考》《紫阳真人语录》

主要成就:开创南宗,提出先命后性、性命双修的内丹理论

对于如此重要的一位道教界名人,在正史上的记载却不多,这个可以理解,不过在各种道教典籍记载却不少,只是这些典籍发扬着一贯的不太靠谱的传统,相互矛盾,疑点多多,这也是上面有那么多问号的原因,所以这些信息至今还没有定论,对此只能再次表示遗憾,具体情况在下一章专门讲。

综合一些相关的史料,张伯端的大致生平如下:从小就喜欢看书,而且涉猎极广,从书算、战阵、天文、地理到刑法、算命风水等,感觉只要是能接触到的书,没有张伯端不喜欢读的样子。

和众多读书人一样,张伯端也曾经有入仕的理想,参加过科举考试,不过也没有考中,个人感觉是因为他看的书太杂了,好多都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当然了,也有些学者不知道从哪里得出了张伯端中过举的结论,由于缺乏可靠的支撑材料几乎没人认可。

由于科举当官之路行不通,为了生计,张伯端选择了去当公务员,在古代读书人还是很好找工作的,就业压力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就算是公务员也如此,所以他很快就成为了台州府里的一名光荣的小吏。

朝九晚五的日子是平淡的,有一天,张伯端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婢女在厨房忙了好长时间,山珍海味弄了一大桌,朋友有心和他开玩笑,就把一盘鱼藏到了房梁上面。北方的道友可能对如何在房梁上藏东西理解不了,有机会到江浙一带的古民居里看看就明白了。

大家吃喝得挺高兴,朋友也就把藏鱼的事情忘记了,不过张伯端却是最喜欢吃鱼的,他当然注意到了特意安排要准备的鱼没有送上来,所以很自然地猜测是下面的婢女偷着给吃了。所以,朋友走后,张伯端便责问婢女,婢女当然不会承认了,于是张伯端就把婢女鞭打了一顿。这个婢女也是个刚烈性子,受了主人的冤枉又挨了顿打,一时想不开就自杀了。

过了几天,房梁上的鱼坏了有蛆虫掉下来以后,张伯端才明白了所谓的偷鱼的事实,非常后悔之余,触动颇大,感叹人生无常,世事多舛,心情怎一个糟字能表达。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实际上还是有地方值得推敲,而且历史上有过类似的故事发生,这里只是捎带一提罢了。

接下来发生的这件不幸的事情才直接影响了张伯端的人生轨迹,据说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意外,当然也有人说是因为婢女之事,张伯端把县里的文书案卷一把火烧了。这种行为在当时是属于犯罪的,查了一下,大概可以划归为“火焚文书律”,处罚也是相当重的,所以张伯端“坐累谪岭南兵籍”。

他的这段经历在很多文献里均有记载,为此,南宗第五祖白玉蟾还曾写过一首小诗:

元丰一皂吏。

三番遭配隶。

遗下悟真篇,

带些烟火气。

张伯端获罪被发配到岭南的事情确实是发生了,具体那时的岭南和现在的岭南基本上一致,就是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一线以南,大体上就是两广和海南,广义上还包括越南的北部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一部分。对于生活在中原和江南的花花世界中的人们来说,那里绝对是一个远离繁华、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烟瘴毒虫遍地的一片未开化的荒蛮之地,作为流放之地是最合适,绝对不是文明人愿意去的地方。

有道友可能会问,讲了半天,这些都是发生在什么时间的事情?不是不想说,而是时间上问题比较大,稍后再详细讨论这个问题。现在只能说个可能的,大致的时间,1034年-1038年间,宋仁宗时期。

岭南的地盘还是相当大的,被流放的张伯端理应被发配到某个条件艰苦的地方劳动改造才对,但是史料上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反而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和《悟真篇本末事迹》等典籍中有“浪迹云水”的说法,张伯端自己在《悟真篇》序中也有“询求遍于海岳,请益尽于贤愚”的说法,感觉他就是到岭南旅游去了,除了不能回家,似乎没什么限制了。

那么张伯端主要的活动范围在哪里呢?南宋时期的桂林摩崖石刻有一篇《张平叔真人歌跋》,“刘君讳景,字仲远,桂林人也,嘉佑末得是歌”,嘉佑末约是1063年,这首歌是这样的:

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成千千。

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

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

再结合一些史料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张伯端当时主要活动的地方是在桂林一带,直到1064年左右投靠了桂林知府陆诜,在帐下当了一个机要秘书的官职。

陆诜其人我们不多说了,大体上就是位温和派的清廉

官吏,一生都是奔波到全国各地任职。据陆诜的孙子陆思诚在《悟真篇记》中记载,张伯端在桂林依附陆诜以后,陆诜每改任它地,也都跟随。张伯端自已也在《悟真篇》序中说“后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熙宁己酉岁就是1069年,这也是学者们比较认可的一个时间节点,也就是张伯端入蜀而习得金丹之法的时间。

第二年,1070年八月,59岁的龙图公陆诜去世,死在了成都,张伯端也就在那一年回到了台州老家,开始整理自己的学问,闭门着书写他的《悟真篇》。

不过,关于《悟真篇》的成书时间和地点,历来学者的说法不一,依据各不相同。本人比较倾向于南宋的《嘉定赤城志》中的记载(台州古称赤城),里面有这样的记载:“张用成,字平叔,尝入成都遇真人,得金丹术。归以所得萃成秘诀八十一首,号《悟真篇》。”

《嘉定赤城志》在我国方志史上的地位极高的,所以其记载的内容相对可靠性更高,而且道友们也都知道“时近则迹真”的道理。此外,再结合明代天台高僧传灯和尚和清代的敏曦和尚的记录,也都是说张伯端到四川遇到真人,学得金液还丹法,回到老家以后写成《悟真篇》。明代《赤城新志》,清代以后的《台州府志》《临海县志》《天台县志》等基本上都是参照《嘉定赤城志》中的说法。

1075年成书以后,张伯端又开始外出游历,此时已是一个年近90岁的老爷爷了,居然还能闲不住,关键是还能走得那么远。据说张伯端来到陕西以后,曾经先后收过三个弟子,详细的情况无从考证,但这三个弟子不但没能传下道统,反而给他带来很大麻烦。特别是因为他收第三个弟子,得罪了凤州太守,所幸巧遇石泰说情才免去了一场大祸,于是张伯端就把《悟真篇》传授给了石泰。

除了石泰这一脉以外,据说由于张伯端曾在扶风马默手下打过工,所以就把《悟真篇传》给了他,这一分支向下依次是张坦夫-陆师闵-陆彦孚。

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张伯端在天台山趺坐而化,弟子把他火化后得千百舍利。雍正皇帝封“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

这里的趺坐是什么姿势呢,道友们想想那些端坐的佛像就知道了,传说这种坐姿是神秀创作的,据说是坐得最稳,也最舒服,目的当然是能够更好更快地入定了,要不然打坐时倒了就尴尬了。

可以看得出,各种史料对于张伯端的记载实在是太过简单,且里面有诸多疑点值得推敲。简单归纳他的一生,大体上就是由儒入道,由道入禅,以道为本,儒释道合一的历程,这些在后面还会再讲。

在明代的《正统道藏》中,收录了张伯端的三部作品:洞真部玉诀类的《悟真篇》、洞真部方法类的《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和太玄部的《金丹四百字》。代表作当然是《悟真篇》了,前面我们也一直在说,这是与“丹经之祖”《参同契》齐名的丹道巨着。对于这部重要的道教典籍,《悟真篇》同样有数十位高人为其注释,而这些注疏无论是对张伯端本人,还是对这部书,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