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五十五章 神霄散吏书法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十五章 神霄散吏书法好

再简单把白玉蟾的雷法交代一下。

前面讲到南宗五祖是从陈楠开始除了修丹法外还修雷法的,至少没查到张伯端等人有修习过雷法的记载。雷法是道教中比较神性的一支,源自先民的自然崇拜,此后自成体系,地位也非常高。讲林灵素时提到过他的神霄派的雷法,陈楠的雷法是否传承自神霄派呢?

据当时的陈与行在《跋陈泥丸真人翠虚篇》中讲了整个南宗的详细传承,这些前面已经讲到过,大概就是西华真人传张伯端,然后一直传下来,不过写到陈楠时却来了一句陈楠“得太乙刀圭火符秘诀、景霄大雷琅书,以雷法行于世,所至与人治鬼”。如果明确知道南宗是从陈楠才修习雷法的还好,如果不清楚这点,那么就容易让人理解为陈楠的雷法是西华真人、张伯端……这样一脉传下来的样子,不知道陈进士是故意的还是不知道内情。

首先肯定,陈楠的确是修了雷法,在其他一些道教典籍中是有明确记载的,比如《道法会元》等。作为衣钵传人的白玉蟾也多次提到过陈楠的雷法,并且还明确说师傅的雷法却并非来自神霄派,而是直接得自一位雷神的。

具体是哪位雷神呢,白玉蟾在《翠虚陈真人得法记》一文中有详细的记载,再综合其他一些文献相互印证可以知道,陈楠是在海南的黎母山中偶遇狼牙猛吏雷部判官辛汉臣,就是这位判官传下的景霄大雷法。

诸位道友可能会有疑问,神霄雷法名气多大啊,怎么还要再创一套雷法?大概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林灵素的名声的确是不怎么好,对于三教合一的倡导者来说,要是和他沾上关系感觉不太好,何况南宋时神霄派的日子并不好过。其二是海南岛天然就有雷神崇拜的条件,包括隔海相望的雷州,由于长年雷雨,自古就有很多雷神传说,所以陈楠也根本不用舍近求远,去和神霄派拉上关系。

在一般人看来,白玉蟾的雷法是传自陈楠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了,白玉蟾也说过自己从陈楠那里学到了雷法。可是,细心的道友可能注意到了,上面讲白玉蟾自己说三次被贬的诗中,可是明确说自己是神霄府的,经常以“神霄散吏”自称的,既然他瞧不起林灵素,那为什么又说自己在神霄府上班呢?

道友们不要忘记,神霄派还有另一位重要人物王文卿呢,如果记不清王文卿是谁的道友,可以回头再看看前面的章节。

有些学者仔细研究发现,白玉蟾的雷法实际上是王文卿的传承,准确的说是得自王文卿的外甥,一位复姓上官的人传给白玉蟾的,如此说来白玉蟾的雷法并不是陈楠教的,实际上是属于神霄派的。就可以解释得清,为什么白玉蟾在诗中经常说自己的神霄派的了。

当然了,陈楠的雷法与神霄派的雷法到底有哪些不同,或者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不好说,白玉蟾有没有从陈楠那里也学了一些雷法也不好说,不过雷法在传道中无往不利的用处,师徒二人体会都很深的。从1215年开始,就有白玉蟾使用雷法的一些记载,主要的活动范围也是在武夷山。

白玉蟾还对当时比较混乱的雷法进行了规范和整理,本意就是想制定一个行业标准,如果能出个ISo是最好的,其中就包括神霄雷法。这很好理解,神霄派就比较混乱,自己的师门也好不到哪去,要不然自己学的和师傅学的哪里能不一样?

比如他对神霄派的雷法体系进行了新的定义,基于神霄体系构建起了一套新的神仙体系。首先,整个宇宙被他分成了九天,也叫九霄。道家原来定义的十方三界、三十六天等也没有废止,而是划入了九天里面。同样,神霄也在九天里面,原来的老大也没有退休,还是那位的玉清真王,不过在他的上面多增加了一个老大,就是元始天尊。这样就规范了徽宗和林灵素胡乱搭起来的那套反传统道教的领导班子,重新明确了元始天尊的老大位置。元始天尊不再单独掌管一天了,而是由他的九个儿子分别去管理。

那么白玉蟾上班的那个雷府归入了哪个科室呢?按白玉蟾构建的神霄体系说,玉清仙王管着神霄玉府和雷城两个部门,神霄玉府应该是他的办公地点,雷城就是具体管业务的部门了,其下设了左右五雷使院,应该就是具体的科室了。白玉蟾应该是在雷城里面一个叫玉枢五雷使院的部门上班。同时他也解释了自己师傅陈楠的景霄大雷的传承,同样是从雷城里上班的辛汉臣那里学到的,大概就是师徒二人属于一个局,但又不在同一个处室上班。

白玉蟾还统一了“五雷”的定义,即天雷、地雷、水雷、神雷和妖雷,进一步还对十雷、三十六雷和雷法七十二阶这些内容都加以整饬,至少避免了两位道士说出来的基本概念都不一样的尴尬情况发生。

经过白玉蟾的努力,虽然没有最终出台雷法体系的ISo,但是比以前来说也规范得多了。前面刚讲过,白玉蟾还把雷法和内丹修炼加以联系,同时还和儒家的伦常建立起了关系,从体内五脏、阴阳运用、天人交感等多方面系统阐发雷法,这些为雷法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所以说在雷法上面,白玉蟾的贡献是无人能比的。

除了是一位高道外,白玉蟾还是一位诗人、艺术家。

白玉蟾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非常多,特别是诗,上面也给道友们展示了不少了。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白玉蟾的成就同样非常高,素有“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天下”之称,这是说他特别喜欢在崖壁上留下大作。喜欢名山大川的道友肯定看到过很多的摩崖石刻,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字大,蝇头小楷可能也有吧,不过谁看得到呢。

据说,因为咱不是书法圈内的人,所以只是听说,海南岛历年来只出过两位书法家,除了白玉蟾外,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海瑞。白玉蟾的书法家的称号并不是现代人封的,而是得到历代名家认证的。比如彭耜和赵道一都曾表示过,白玉蟾的草书极佳,而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他的字已经有了灵性。除了草书以外,白玉蟾的行书、隶书、篆书也都不错,而且还比较擅长画梅和竹,可惜这些都罕有流传。

白玉蟾传世的书法也不多,现今发现的也仅一掌之数,后人评价说他书法用意超逸,笔势劲爽,如风送云收,颇有晋人风度。其中最着名的一幅《足轩铭》的草书作品,现在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字是白玉蟾在宝庆二年(1226年)写的,如果他是1194年生人,那么就是他33岁时的作品。明代项元汴说白玉蟾的字“用意超逸,作书有晋人格度,亦是能品,敬而袭之”,清代荣郡王则说“草书有龙翔凤翥之势”,清代中晚期收藏家崇恩对此帖评价:“笔致潇散”。

白玉蟾还有一幅草书的四言诗帖《天朗气清诗帖》,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道友们可以欣赏一下:

天朗气清,三光洞明。

金房曲室,五芝宝生。

天云紫盖,未映我形。

玉童侍女,为求天灵。

九帝高气,三光洞軿。

得尔飞盖,升入紫庭。

圈内人士评价说,和《足轩铭》比较,这幅诗帖写得更好,白玉蟾的大字草书的那股神龙飞动的灵性就连书法小白都能感受得出来。

白玉蟾还写过一幅陶弘景《真诰》的书法,是难得的传世的行书作品,共计2371个字,这是他在1212年跟随陈楠学习期间的作品,现收藏在上海图书馆中。

1219年白玉蟾写给李訦的“与宝谟郎中书”,是共274字的草书作品也流传了下来。这也是一幅水平极高的作品,后人评价极高。其中元人杨维桢是这么评价的:“余开合此书,深叹儒言之不如”,安绍芳说:“得拜观白真人手翰,乃中年佳迹,与余向藏海云楼诗相似。无唐宋陋习,潇澹虚和,有魏晋笔外意,信非寻常者流,所可知也”。叶恭绰也曾评价过此帖说:“余所见三卷皆行书,劲逸而略纤瘦,有贞白、图南风致,此卷则纯乎晋、唐法度,功力深至”。

1218年左右他还写过一幅“仙庐峰六咏诗卷”的行楷作品,收藏在上海博物馆中。

以上就是已知的白玉蟾的书法作品,至于是否还有没公开的民间收藏就不得而知了。后人其实更多的是赞赏他的篆书和隶书,可惜没有作品传下来,仅就草书来看,那种龙翔凤翥、龙蛇飞动之势,笔断意连,圆转流丽,大小相间,自由穿插,信仰依然,各有情态……总之,溢美之词还有很多。白玉蟾对自己的书法也很满意了,在《画中众仙歌》中说“献之兴来拈起笔,笔如解飞自钩掣”,感觉他就是在自比王献之呢。

白玉蟾的其他书画作品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道友可以自己找资料研究吧。

关于白玉蟾就讲到这里了,实际上他的道学思想还有很多方面没有讲到,比如他的性命思想、道心论、炼丹十九诀等,对后世的道教理论发展影响很大,历代道家也都非常重视,时至今天,仍然有很多学者在深挖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