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华集 > 第191章 蝶恋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姬长卿辞官的事,一时间让汴京城多了些许谈资,有人说姬长卿沽名钓誉、博取文名;有人说他胸无大志、在官家面前露了怯。

不管何种说法,官家赵祯决定诏姬长卿入宫谈谈,在劝他一番。

嘉佑五年,夏五月,姬长卿身穿一袭绿袍,又再一次被官家诏入皇帝。

姬长卿这一次并未向上次那般恪守礼仪,而是饶有兴趣的观赏起了皇宫内城。

朱墙青瓦,调梁画栋,兽檐高柱,内城的一切无不彰显皇家风范,然而姬长卿却是叹息。

为姬长卿引路的张茂则不由出声提醒,姬长卿这才收回心神,跟随张茂则来到后宫。

此时的赵祯身穿一袭常服,正在湖边观赏风景,见姬长卿来了,便笑道:“丹文来了,请坐。”

赵祯一点架子都没有,反倒是显得很亲民,姬长卿行过礼,方才落坐在亭台中的石椅上。

与其他臣子不同,姬长卿没有时刻准意礼节,反倒是显得随即自然。

赵祯见状,又命人准备茶点:“丹文,可真的想辞官归隐?”

姬长卿点头:“官家见谅,微臣近段时间在朝堂并不自由,像臣这种乡野之人,能得到官家垂青,本应鞠躬尽瘁,报效官家知遇之恩才是,只是臣实在难以适应,生怕触犯朝廷礼法。”

“丹文,今日并无他人,朕诏你前来,是想与说些话,不必在意繁文缛节。”

姬长卿躬身行礼:“臣一介白身,薄才寡德,能得官家赏识,这已是天恩,再者臣的一切都是官家赏赐的,能有幸面见官家,这对臣来说,已是万幸,臣不敢奢求其他,若能为官家排忧解难,这无愧先父教诲。”

“既然如此,丹文更应该留下才是,朕已经安排妥当,你初入朝堂,资历尚浅,只能等你立下功劳,朕只有计较。”

“非臣不愿报效朝廷,而是官家若开此口,恐怕麻烦也会接踵而至,且不说朝廷岁入年年入不敷出,单单就朝中老臣也会不服,此举势必折损官家英明,非臣之所愿。”

赵祯有些生气,冷冷问道:“卿当真要走?”

姬长卿怔住了,如果回答太多坚决,恐怕会恶了赵祯。

姬长卿叹了口气,随即缓缓念道:“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赵祯闻言,久久无语,一言不发,他已深知姬长卿去意已绝,只可惜此人身怀大才,却不能为自己所用。

“丹文先生,朕也不在多言,望先生再好好考虑一番。”

姬长卿微微点头,方才又转言道:“臣深受官家厚爱,无以为报,今日便将先祖、先父毕生心血,献于官家,望能给官家些许帮助,也算臣的一番心意。”

赵祯心情很复杂,没有及时翻阅姬长卿双手奉上的书,而是喝了口茶汤。

张茂则替赵祯接过书稿,二人一番交谈,聊些家常、趣事,赵祯这才不经意提到:“丹文,你的方略,朕已交由诸位臣工议过,来日即将施行,不知你可有什么补充?”

姬长卿想了想,又郑重的对赵祯道:“臣还一些粗鄙之言,望官家勿怪。”

“卿可放心,今日你我君臣只是闲谈,卿可畅所欲言。”

“查禁青盐,此举事关百姓民生,若无充足准备,可缓缓施行,再者党项人青盐事关党项贼子财政,一定要警惕党项贼子,狗急跳墙,不计后果,党项贼首非以常理论之,此人发疯起来,难以想象。”

赵祯连连点头,若有所思。

旁晚,夕阳落下,赵祯留姬长卿在皇宫用了一顿饭,这才将其放回住处。

又过了六七日后,姬长卿的辞呈终于得到批复,官家赵祯还特意下旨,赐其翰林文渊阁学士衔,允其通过官驿回归故里。

遥想姬长卿年近三十,竟然已经得到了,许多老臣归隐还乡时才有的待遇,一时间朝堂内外无不称诵官家仁德贤明。

赵祯无愧于“宋仁宗”之名,于此同时,赵祯还提拔了许多老臣,并诏回范仲淹,担任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七月,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担任安抚使夏竦的副手。八月,范仲淹请知延州,到任后,更改军队旧制,分部训练,轮流御敌;同时修筑青涧城和鄜城,作为军事基地,节省边境开支。仁宗诏命这支军队为康定军。

其次姬长卿之所以辞官,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如今的大宋党争灾起,若久留汴京,以自己的政治经验,轻而易举便会被人抓住辫子,介时要么选择一党,要么被贬出京。

政治斗争比任何战争都难以预料,它是无烟的战争,败者除了一无所有外,甚至还有可能留下污名。

早在景佑元年,姬长卿就察觉到,大宋的政治环境开始恶化,虽明里臣子不敢结党,但私下因为利益,他们已经形成天然的政治联盟,

也好在范仲淹被调任苏州知州,辟所居南园之地,在那里兴建郡学。

苏州发生水灾,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兴修水利,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

次年,因治水有功,范仲淹被调回京师,判国子监,很快又转升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开封府“肃然称治”,时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用亲信,向仁宗皇帝进献《百官图》,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批评,劝说皇帝制定制度、亲自掌握官吏升迁之事。

吕夷简不甘示弱,反讥范仲淹迂腐,诬蔑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范仲淹便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狡诈,因言辞激烈,遂被罢黜,改知饶州。侍御史韩渎曲意迎合,列写范仲淹同党的姓名,奏请仁宗在朝廷张榜公示。

范吕之争,牵连甚广。秘书丞余靖上书请求修改诏命;太子中允尹洙上疏自讼和范仲淹是师友关系,愿一起降官贬黜;馆阁校勘欧阳修责备高若讷身为谏官,对范仲淹被贬之事一言不发,蔡襄亦作《四贤一不肖》诗,攻击高若讷,皆牵连遭贬。朝臣畏惧宰相势力,莫敢置言。范仲淹被贬出京,竟无人敢送别,只有独龙图阁直学士李紘、集贤校理王质出郊饯行。

景佑四年,吕夷简被免除宰相之职,士大夫们接连不断地替范仲淹辩白,双方互相辩驳,朋党争论四起。仁宗诏宰相张士逊问计,下诏禁止互结朋党。

因范仲淹多次因谏被贬谪,梅尧臣作文《灵乌赋》力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范仲淹回作《灵乌赋》,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