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确定直接服用就行了,不用熬煮?”李世民一脸不信任地问道。

“陛下,此乃我师父集十年之力,以鬼谷门派秘法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又用吐蕃高原冬虫夏草、天山雪莲、长白山人参、漠北仙草等上百种名贵药物精制而成,这药世上仅此一盒,若此药也不能救回皇后,那天下间就谁都没办法了。”李正满脸自信地说道。

长孙皇后闻言却婉拒道:“陛下不可,此药乃郡王恩师授予郡王趋吉避凶所用,臣妾又岂能为一己之私,贪图他人之物。”

看到长孙皇后临死也不滥用权力,也不强行向李正索求救命的药,李正心中也是敬佩,能拥有如此胸襟,难怪能成为一代贤后。

这时,李丽质和李漱也顾不得矜持,跑过来向李正下跪哀求道:“太白哥哥,求求你救我母后一命,我等愿意以身相许。”

哇靠,鸡腿姑娘要以身相许?李正刚想答应下来,但看到皇帝一脸不善地望着他,马上便大义凛然地说:“两位公主言重了,皇后娘娘,臣夜观星象,紫薇星弱,异星突起,臣预测唐三代后,女主武氏代有天下,就是因为娘娘早逝而起,如果娘娘不肯自救,大唐恐怕日后会被他人谋权篡位!”

李世民对李正这位鬼谷学派当代鬼谷子嫡传弟子的话自然是深信不已,而长孙皇后也是吓出来了一身冷汗,只见她满脸惊恐的说:“乐浪郡王所言当真?”

见李正点头,长孙皇后便答应吃了药,李正就和李世民一家人在这里陪着长孙皇后。

一个时辰之后,长孙皇后的呼吸逐渐的变得平稳了,气息也开始变得悠长,不在喘气了,脸色也开始逐渐的红润起来。

长孙皇后的病,就是真菌感染的肺部出现巨大的炎症,这样的病,在没有消炎药的年代,感染就是死神的代名词。

长孙皇后的变化让李二十分欣喜,当即问道:“观音婢,吃完这个药感觉如何?”

“回陛下,臣妾自幼便患有风疾,最近更是感觉病情不断加重,似乎没几天好活了,但我吃完这粒药后,却感觉一身轻松,仿佛就没有患过这个病一样!”

长孙皇后随即又对旁边的李正说道:“本宫多谢乐浪郡王救命之恩,来生定必衔草结环以报之。”

一旁的李承乾、李泰、李丽质和李漱也向李正拜道:“本王(本宫)谢过乐浪郡王救母之恩!”

李世民看着李正,心里也是十分高兴,要不是李正早已婚配,他真想许配个公主给李正为妻。

只见他满意地说:“乐浪郡王啊,今日你救回皇后一命,你想要什么赏赐,只要朕办得到的,都自无不允!”

“臣确实有求于陛下及皇后娘娘!”李正抱拳道。

李丽质和李漱闻言心中一动,她们刚才知道这李太白就是名声在外的乐浪国王李正,心里胡思乱想道,难道他看上我了,要向父皇母后请求赐婚?

长孙皇后听到还关她的事,心里想的也如她女儿所想,但还是说道:“乐浪郡王但说无妨。”

在两位公主的满心期待下,李正又开始编造说:“臣之前在芙蓉园开办博览会私下游玩时结识了微服私访的太子殿下及两位公主,今日才得知其为东宫太子,臣与太子当日一见如故,太子面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若有高人传授,他日可为明君,臣虽不才,愿将平生所学之治国安民之道,行军布阵之法悉数传授,希望太子他日登基后跟天可汗陛下一样成为千古一帝,还望陛下娘娘批准!”

李丽质和李漱听了李正的话顿时大失所望,便低头沉默不语。

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听到李正对自己的儿子竟然有千古一帝这么高的评价,并且还愿意将毕生所学悉数传授,心里当然是一万个愿意了,于是李世民便说道:“高明啊,既然乐浪郡王肯向你传授学问,不妨你就拜乐浪郡王为师可好?”

李承乾对这乐浪郡王素来倾慕,现在有机会拜他为师,他肯定不会错过了,正当他要开口答应时,殿外有一个声音传出:“陛下不可!”

娘的,是哪个混蛋阻挠我完成系统任务,李正望去,只见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孔颖达、戴胄等几个文臣听说皇后病危,马上赶着过来了。

长孙无忌已从下人口中了解到李正用神药救了他妹妹长孙皇后的命,心中也是十分感激。

刚才说话的正是魏征,他觉得李正太年轻,不够稳重,又怎么可以教导太子呢?

于是他便说:“陛下,臣认为乐浪郡王过于年轻,虽然才华横溢,但毕竟涉世未深,应另选德高望重之辈教导太子!”

李正心想,看来老子不出绝招,背一首古文出来不行了。

于是,他便向在殿中的君臣们说道:“臣忽然有所感悟,作《师说》一文与诸君共勉!”

李世民现在才知道李正便是那连作三诗的李太白,知道他要有传世名作,便叫人拿来纸笔将他的作品默写下来。

只见李正“背”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说;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太子承乾,年十六,丰姿岐嶷,仁孝纯深,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