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棣捋了捋胡须,脸上尽是追忆之色

沉吟道:“我在睡梦之时,忽见我爹高皇帝,一时情难自已,他拍着我的肩对我说,大明如今四海升平,海禁之策可废,如此我大明才能更进一步。”

百官听完,嗤之以鼻,这天下谁不知道你是靖难夺位,你把高皇帝亲自培养的继承人赶了下去,至今生死不明,现在又大义凛然的说你梦到了高皇帝...

朱高炽脸色都绷不住了,虽然他们说的时候是随便找个理由,要是百官不信服再做其他打算,但你提皇爷爷是不是有点扯了。

好在百官此时还没从刚才的阴影中走出来,大家都不傻,竟没一人出班反对。但是没有演员这戏是唱不下去的。

蹇义出班道:“陛下,我大明沿海饱受倭寇之乱,苦其久矣,海禁之策正是防于此啊,怎可轻易废之,况且自您登基之后,还亲自下令加强海禁,政令如此朝令夕改,朝中上下恐是不能信服的。”

朱棣双眼如刀,紧盯着蹇义,寒声道:“你的意思是,我巍巍大明,就因为一个小小倭乱,便夹紧了尾巴,缩在家中不敢见人了,这海禁我还非开不可。”

朱棣继续道:“高皇帝还明示于我,说海中物产丰富,其中渔获甚至可以满足我整个大明百姓所需,朕听及此震惊不已,如今我大明天灾四起,饿殍遍地,若是可凭此养活我大明百姓,哪怕并没有如此夸张,也可大大减少朝廷压力。”

“况且,海禁若是放开,商贾也可出海贸易,渔民出海捕捞,这对我大明税收更是如虎添翼,岂不美哉,至于我曾加强了海禁,也是在朕不知情的情况下,若此事为真...”

朱棣顿了顿,肃声道:“朕愿下罪己诏!”

此言一出,百官惊骇,朱棣自小便是特别骄傲的人,除了他爹和大哥朱标之外,谁都不服,这才在朱元璋去世后,起兵靖难,自己做了皇帝。现在竟然会为了一个海禁之策主动要求罪己诏。

实在骇人听闻,这更加说明在朱棣眼里,这海禁的重要性。

蹇义见此情景,赶忙趁热打铁:“陛下若是如此,那臣也无话可说,但倭寇之乱仍是我朝大患,若不彻底肃清,后患无穷啊。”

朱棣面色平静,略一思付开口道:“蹇尚书所言不无道理,但诸位也不要忘了,今年正月之时倭寇三千余人进犯我大明浙江昌国卫千户所,大败而走,被杀和溺亡者不计其数,由此可见倭乱并非如尔等想象的那般可怕,只是我大明未曾腾出手荡平而已。”

百官之中有几人面露苦色,几度想要出班反对,但仍然下不了那个决心,属实是不敢啊,前车之鉴刚被拖出去,现在若是再找死,这位陛下绝不介意再多砍几个。他们在沿海都有自己各自的船队,以自己权限隐瞒下来毫无问题,每年走私所得盈利不菲,而且他们还暗中与那些倭寇有着约定,准时上供以求平安。

事已至此,再无转圜余地。胡广突然出班,这位当朝首辅此时满头银发,自上次辩败之后,精气神已不复往日那般抖擞。

缓缓开口道:“陛下,您所说并无实据,高祖皇帝托梦也无法查实,老臣并不知道您消息从何而来,可若是贸然打开海禁,沿海倭乱将会更加严重,届时我大明浙江到山东一线将会彻底暴露在他们眼中,沿海居民怕是还没等到陛下您所说的那般,便已死伤惨重,尸横遍野了,这对我大明百害而无一利啊。”

“虽说各地都有备倭军,陛下又如何保证他们能连战连捷,但倭寇在暗,我等在明,目前来看毫无优势。”

胡广话音刚落,百官之中本就对此有所抵触,眼见有人出头,纷纷出班熙熙攘攘的跪了一大片,全是支持他的。

朱棣眼看事情已经快成定局,这老头子突然出来捣乱,有些气急,偏偏他还位高权重,门生满天下,不可轻动。

朱棣眉头紧皱,眼神冷峻无比,死死的盯着胡广,寒气逼人。

胡广亦然不惧,有恃无恐的与他对峙。

悠然道:“陛下,老臣为大明臣已十三载,蒙陛下看重,位列首辅之位,不说有大功于社稷,也自认兢兢业业,一日不敢懈怠,如今老臣已垂垂老矣,唯有更加尽心的督促陛下。如此荒唐之举,若是因陛下一个无从考证的梦,而贸然施行,老臣决不同意。”

朱棣双拳紧握,额头青筋暴起,杀机毕现,心中暗付:“这老不死的明显就是仗着自己年纪大了,活不了几年了,才如此有恃无恐,想当个铮臣,朕若以此杀了他,他便可以凭此博个身后美名,若朕不杀他,退这一步,他就会裹挟百官得寸进尺,这海禁之策怕是推行不下去了。”

正在朱棣左右为难之时。

杨士奇突然站了出来开口道:“陛下,胡首辅所言也不无道理。可陛下对此又无比笃定,愿下罪己诏以开海禁,倘若真如您所言那般,这海禁臣是一百个愿意开的。既然如今各执一词,臣以为不如以一地为试点,以观后效,再做打算。”

朱棣闻言,眉头渐渐舒缓,嘴角勾起一丝笑意,沉吟道:“杨卿此言大善。”

复而转头望向胡广问道:“胡首辅,以为如何?”

胡广此时脸色有些难看,脸上的褶子多了不少,但若是再得寸进尺,恐生变故。

只得微微点头:“臣无异议。”

朱棣心中激动,总算是打开了一条口子,面色却依旧平静:“既如此,那便以宁波为试点,打开海禁,宁波府四卫二十四千户所枕戈待旦。”

此时太和殿内再无怨言,朱棣和朱胖胖二人对视一眼,一切都在不言中。

因今日早朝接连宣布了两件大事,百官各自消化着,就这么散朝了。

奉天殿内,众人都是满脸喜色,交头接耳一时好不热闹。今日早朝无异于打了一场大战,着实不易啊。

收获也是盆满钵满,五百余万贯白银,对如今的大明来说简直就是一笔救命钱,月前又有消息传来,杭州大风潮,时天淫雨,江潮滔天,水高数丈,溺死者无数,存者四处流移,田亩庄稼更是漂末殆尽,这又是一巨额支出。

朱棣轻咳两声,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朗声道:“今日早朝各位爱卿出力不小,朕心甚慰,”

众人躬身:“都是仰仗陛下圣威,才可如此顺利。”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

杨士奇感慨一声:“若不是陛下提出此事,我等到现在也不知下西洋竟有如此之大的利润,陛下高瞻远瞩,我等佩服。”

夏元吉也附和道:“今日在陛下威慑之下百官无不胆寒,众筹这才能顺利进行,臣是做梦都没想到满朝文武家产竟如此丰厚。”

说到这夏元吉还不禁抱怨的:“这帮人平日里天天跟我户部哭穷,解开裤腰带一个赛一个的富有,真乃国之硕鼠。”

说到这在场的太子府属官无不义愤填膺,他们对此深有体会,每天上报来的奏疏都有不少哭穷卖惨的,国家的钱到底去哪了?哦~到头来一多半进了手下人的裤腰带里。

朱棣对此是极为恼怒的,但理智告诉他,作为一国之君,不能意气用事,一次性全杀了固然痛快,但若真这样做了,百官极可能哗变不说,落个暴君的名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嘛,削官降职则是必须的,后面随便找个由头砍杀了就是,反正这里面一个好东西都没有。

心中已然做好打算。

旋即几位大臣眉宇间又多了一抹担忧之色,互相对了个眼色。

夏元吉出班躬身道:“陛下当真笃定海中渔获如此庞大吗?”

“微臣也不是质疑陛下,只是我等从未见过,心中着实不安,若不是我等知道太子殿下的性子,是万万不会跟着陛下冒险的。陛下此举属实太过激进了,一着不慎后果……”

对于是否属实这点朱棣和朱胖胖父子二人是深信不疑的,朱瞻埈的存在太过特殊,不能暴露给任何人。

但手底下的人不知道啊,这等匪夷所思的事情,若不是朱瞻埈描绘的太过详细,加上经过他们证实,他们也不会这么轻易的相信。

朱棣神色一正,肃声道:“此事成功与否朕心中有数,尔等切莫多言。”

“现在最重要的事,一是下西洋船队的扩编,二是流民的安置,三是宁波开海的事宜。这些都需要众位爱卿殚精竭虑。”

几人见朱棣信心十足的模样,也不再多言,是非曲直宁波试点都会给他们答案。

纷纷躬身道:“必不负陛下厚望。”

朱棣颔首。

“都下去吧。”

几人应声退下,奉天殿只剩父子二人。

朱胖胖虽然对朱瞻埈的话深信不疑,但这种事真正做起来远没有这么简单。

眉眼间尽是忧虑之色。

朱棣见状有些不悦,幽幽道:“太子难不成也觉得此事太过激进?还是说你连自己儿子也信不过了。”

朱胖胖一愣,苦着脸回应:“爹啊,此事虽然太过仓促,但尽早为之对我大明发展助力巨大,而且儿对瞻埈的话也是深信不疑的。”

“但......”

朱胖胖话没说完,朱棣也非蠢人,其中的利害他何尝看不清。

只见他闭眼凝思片刻后,猛然睁开,双眼锐利如刀,沉声道:“开海对我大明至关重要,平日里他们怎么暗地里耍手段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若此时给朕使绊子,呵!”

“我倒要看看他们有几个脑袋够朕砍。”

朱胖胖见状下意识的咽了咽口水,低着头不敢直视朱棣。

朱棣又继续说道:“朕会派人前往日本,与怀良王商议倭寇之患。”

“但...若这撮尔小国依旧如此不识抬举,即使我爹将他列为不征之国,我必兴兵讨之。”

因为大明实施海禁的缘故,日本此时十分小觑明朝,放任海寇作乱,甚至更有甚者还会伪装海寇劫掠大明。在洪武朝时期日本就十分嚣张,多次扣押使臣,朱元璋对此极为震怒,威胁要远征日本,结果当时的日本国王浑然不俱,甚至说要积极备战。

朱元璋对此大为光火但也极其无奈,空有远征之心,但‘鉴蒙古之辙,不加兵也’让他不得不放弃,还将日本列为十五个不征之国之一。

这也不能怪朱元璋,元朝国力巅峰之时,远胜大明,即使这样两征日本都以失败告终,那时的大明刚刚立国,实在不敢冒此风险,空耗国力。

朱胖胖心下一惊,朱棣此时眼中满是战意,赶忙抬头劝戒道:“父皇,皇爷爷执政之时,万般无奈都不曾对日本动过刀兵,我大明如今急需休养生息,万不可轻易发动战争。何况日本如今依旧对我大明朝贡,无任何把柄在手,贸然发动国战,将受到举国抵制。”

朱棣愤然,怒视着大儿子,呵斥道:“日本不过一撮尔小国,自我大明立国开始屡屡挑衅,虽为朝贡国,却无一丝敬畏之心,甚至我爹在时还主动提供刀剑供胡惟庸造反,如此狼子野心,你却告诉我不能动他!”

朱胖胖在朱棣的眼神慑下,冷汗淋漓,双腿都在打颤。低声道:“儿臣只是觉得,此时动兵属实不智。并无他意。”

朱棣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不再说话,冷哼一声径直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