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 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成仁远伯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成仁远伯了?

怡春苑内,桃红柳绿。

苏璟身为老手,在其中游走很是轻松。

“这位公子看着有点面生,是第一次来怡春苑吗”

这才刚走几步,便有一袭青衣来到了苏璟的面前。

苏璟点头道:“不错,这京城不愧是京城啊,什么都很大。”

说话间,苏璟的双眼飘到了它该飘到的地方。

“这位公子真是会说话,绿眉的年纪可不大。”

青衣抬起手,捂嘴笑道。

苏璟笑道:“绿眉,真是个好名字,可惜了,今日你我无缘,还是让我自己转转吧。”

不等绿眉反应过来,苏璟的身形已然到了远处。

绿眉看着苏璟,有些恍然。

本以为是个雏,没想到根本就是个老手,完全没有和她多搭话的意思。

苏璟继续漫步向前,身为个中老手,他很清楚,能主动招揽客人的小姐,都是资质最为一般的。

别看这里灯红酒绿的,那也是个业绩考核相当严苛的地方。

一直找不到金主,不能促进消费,那么地位只会越来越低。

而找不到的金主的原因么,自然很简单,自身的条件不够硬。

苏璟玩耍的时候,外面的拱卫郎们,急的是团团转。

这些保护的人,其实就是之前在溧水县监视苏璟保护朱标的那几个。

因为比较熟悉苏璟,所以朱元璋就一直都没换过他们。

“老大,我们现在怎么办这怡春苑可不是小地方,里面大得很,苏先生的情况,我们完全掌握不了啊!”

一名拱卫郎朝着自己的老大说道,脸上满是担忧的神色。

这会可和在溧水县的时候不一样,朱元璋嘱咐他们的是,绝对要保护好苏璟的生命安全,不能出现半点差池。

必要的时候,就是他们死,也不能让苏璟少了一根汗毛。

但同时,也不能拘禁或者是限制苏璟的活动范围。

拱卫郎对于朝局的事情知道的不多,不过他们了解朱元璋。

能够让朱元璋如此郑重下达命令保护,那只能说明,苏璟并不是多么的安全。

现在苏璟到了怡春苑内,保护工作,立马就变成了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老大,要不然咱们也进去吧。”

另一名拱卫郎提议道。

在外面,完全掌握不了内部的情况,根本把握不住。

“别急,等等再看。”

老大显然还是比较稳重的,并没有太过慌乱。

当然,他的心里依旧紧张,苏璟要是真出点什么事,他肯定是第一个主要责任人。

但在溧水县监视了苏璟那么长的时间,对于苏璟他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在怡春苑这样的地方,苏璟出事的可能性很小。

“那老大,我们是现在就去汇报陛下苏先生的行踪吗”

又有拱卫郎问道。

既然出现了不可预期的状况,那请示朱元璋是最明智的选择。

“好,你快去。”

老大点了点头。

不多时,消息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苏璟,你小子就这么不检点吗!”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恼怒。

怡春苑是什么都地方,朱元璋虽然没去过,但也是清楚的。

娼妓这事,在朱元璋这里,并不是什么不能谈的话题。

礼部下辖原本有一个叫做教坊的部门,一开始呢主要是礼部出钱去培养一批人去精通曲乐歌舞,在一些重要的场合给皇帝与达官贵人们表演。

但朱元璋就不一样了,他直接将教坊改成了教坊司。

司者—刑狱、纠察管理也,加了一个“司”字,这个组织的性质就完全变了。

教坊司不再是单纯的培养礼乐之人的地方,而是将政治案犯、战争俘虏等罪人的家中妻女发配到教坊司内。

年轻的会被教习姑姑统一的进行传授技艺,有些是琴箫、有些是吟唱,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学习不一样的技术。

但最终的结局没什么太大的变化,那就是在学成之后被教坊司分发到各个官办妓院里去,给那些商贾贵人献艺献身。

秦淮河两岸,那就是官办妓院最集中的地方。

晚上,这里也是最为热闹的。

妓院的收入收归国库,里面的女人都是戴罪之身。

不过,朱元璋也明确的规定了,官办妓院只能对民间开放,任何朝廷官员不得踏入一步。

所以呢,民办妓院便应运而生。

对于民办的妓院,朱元璋的管理没有那么的严苛。

现在苏璟所在的怡春苑,便是一家民办的妓院。

当然,对外,怡春苑不会说自己是妓院,而是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

白天开门的地方,还是得收敛点。

“陛下,这怡春苑不小,我们应该怎么办”

跪在地上的拱卫郎硬着头皮问道。

到底是跟进去,还是就在外面守着,总是要等朱元璋发话才是最准确的。

“你们先在外围吧,不用跟进去。”

朱元璋摆摆手,拱卫郎随即便退下了。

苏璟的事情,他早朝之后,便已经有了安排。

只是,在这怡春苑内,属实有些不太好。

这可是刚给苏璟封了仁远伯,转头就到了妓院,还是大白天去的,苏璟这一波,属实是让朱元璋的脸皮有些挂不住了。

“苏璟,你不会是故意的吧”

朱元璋喃喃自语,总感觉苏璟现在出现在妓院里,分明不像是随便逛逛。

自污也是一种手段。

一个商人逛妓院,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但若是伯爵,那可就不一样了。

偷偷摸摸的还行,光明正大的,那就容易授人以柄。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

而此刻的诚意伯府内,刘伯温刚刚送走了宋濂。

“仁远伯,仁远伯。”

刘伯温的口中不断的重复着朱元璋给苏璟的伯爵封号。

一个封号,其实也能看出不少的东西来。

苏璟的这个封号里,是朱元璋对于苏璟才学和品行的双重认可,相当的具有深意。

而伯爵的封号,也没有出乎刘伯温的意料。

以苏璟的功劳,封个伯爵已经是极限。

不是说功劳不够,而是朱元璋必须考虑淮西集团成员的情绪。

现在的大明,左丞相是韩国公李善长,右丞相是忠勤伯汪广洋。

虽然是以左为尊,但右丞相也不是什么小官,汪广洋也只封了伯爵。

这说明啊,在现在的大明,想要被封侯爵,出身就很关键。

而苏璟能以一介白身,直接封仁远伯,说明其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地位已经相当的高了。

“可惜了,苏先生,都是我害了你。”

刘伯温微微摇头,对于这事,还是颇为介怀。

苏璟原本在溧水县待的好好的,因为自己,变成了如今这个情况。

尽管刘伯温相信,以苏璟的才学,即便是身处复杂的大明朝堂之上,依旧是能够保护好自己的。

但终究还是要耗费心力,对于真理的追求,那是大大的阻碍。

倒是朱元璋,刘伯温对于这位陛下,心中的感情十分的复杂。

一方面,刘伯温协助朱元璋,打下了这大明诺大的江山,可以说将自己的屠龙术给施展了出来,朱元璋就是刘伯温的贵人。

另一方面,刘伯温因为各方面的能力太强,又是半路加入,遭受了朱元璋的猜忌。

明明有着一身本领,这会却只能在府邸内养花种草,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这样的感受,是非常复杂的。

哪怕是此前,刘伯温也是作为这浙东集团的领头,与李善长所代表的淮西集团成为朝堂之上的两大对抗势力。

现在,自己请辞了,苏璟却要顶上自己的位置。

刘伯温并不嫉妒苏璟,因为苏璟的才学,是他无法追赶上的。

但他的心里,对于朱元璋的这般行为是反对的。

只可惜,现如今的刘伯温反对并没有任何的作用。

“只希望凭借苏先生的智慧,这一切都不会是问题吧。”

刘伯温微微一叹,选择相信苏璟的智慧。

怡红苑这边,苏璟并没有呆太久。

这种烟花之地,他追求的一直都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看看就行,至于上,那就算了。

跟踪保护苏璟的拱卫郎们见到苏璟出来,那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没出事,那就是最大的好事。

事实上,敢在京城内动手的人,目前还真没有。

想对苏璟动手的,早朝上基本都在。

而早朝上在的,全部都看到了朱元璋对于苏璟的态度。

这是铁了心的要将苏璟给推出来,这种态度,谁敢在京城动手

哪怕是朱亮祖那样的愣头青也明白,这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苏璟在京城出了意外,那不管是谁,朱元璋都会查到。

倒霉是必然的。

老老实实什么都不做,那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苏璟继续晃悠,不多时便看到了一处商铺前十分的热闹,不少人群聚集。

准确的说,应该是读书人。

“来一来看一看了,新出的书报,青州府大疫后续消息!”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店铺口,叫卖的声音很是宏亮。

书报!

苏璟乍一听,还觉得有些奇怪。

因为一开始,他给朱标讲的,那可是民报。

朱元璋在出发前问的,也是民报。

现在怎么又搞出来一个书报了

苏璟快步走上前去,在人群中挤了一会,很快就买到了一份。

与此同时,苏璟也注意到,在书报售卖点的旁边,还有着一个人群聚集点,丝毫不比书报店要逊色。

但叫卖的销售,就没有那么的激情了。

或者说,是生意实在是太好,完全没有叫卖的空闲。

凑热闹这种事,苏璟很擅长。

他又挤了过去,这一次挤了老半天,才到了货架前。

定睛一看,是民报。

书报和民报!

苏璟来不及想那么多,买了一份直接溜溜球。

路边大树下,苏璟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两份报。

只是粗略的扫了一下,其中的区别便清晰可见。

书报正式,官方口吻,而民报随意,夸张描述。

“有点意思,这是谁,竟然想出了这样的分办形式,不错不错。”

苏璟点头赞叹。

要知道,在大明朝,苏璟教导的民报已经够新颖了。

之前扯了一通uc震惊体,已经算是来了点相当强烈的干货了。

苏璟本以为能正常执行下去就非常好了,没成想不仅执行的很好,还做出了民报和书报的区分。

一个做官方通知,一个做民间传播。

这个思路,以大明朝的时代背景来说,相当不错了。

苏璟简单了扫了几眼民报的内容,不得不说,这些文人在玩弄文字的功力上,是十分可以的。

苏璟只是简单的教导了下uc震惊体的形式,他们已经应用的非常好了。

只看这些标题诸如:

《灵寿县百岁老人为何无需睡觉,是神仙上身还是妖魔降世》

《莱州府一男子独居家务却自己做好,只因为捡了一颗螺!》

……

虽然现在是大明,但不代表这个时代的文人就笨。

朱元璋那可是亲自下达的命令,写这些内容全都是大明朝顶尖的文人。

苏璟的示例,他们吃的很透。

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这些标题十分的具备吸引力,这也是民报虽然不吆喝,但卖的要比书报的好原因了。

八卦猎奇,永远是核心的需求。

不过苏璟前世早就被这些虚假标题给骗多了,也早就免疫了。

民报简单扫了一下便放到了一旁。

这书报,才是苏璟关注的重点。

虽然很正式,也非常的简洁,没什么复杂的描述,但这也意味着信息的密集度很高。

因为是年后的第一期书报,所以有很多总结性的信息,大抵是赞美去年的大明,一切顺利,在朱元璋这个皇帝的治理下,欣欣向荣。

其中也提到了一些重点的事情,比如赈灾粮贪腐案、还有空印案等等。

不过这些案子都是大案要案,之前也十分轰动了,所以基本都是略过。

而此刻,让苏璟注意到的,是青州府瘟疫的内容。

内容不是很多,但核心很清晰,在太子朱标及其老师的治理下,成功的将青州府的瘟疫给遏制住了。

陛下朱元璋大喜,将太子朱标的老师,封为仁远伯。

虽然没提苏璟的名字,也没提到牛懿。

但这显而易见了。

苏璟是真没想到,就这么一天的功夫,自己成了仁远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