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4章 三来一补

娄晓娥其实并不想走后门,她对走后门不感兴趣,其实不想找傻柱帮忙。

但是她自己找不到生意,只能找到傻柱。

傻柱开始还挺高兴,不过没多久,娄晓娥就提出,想去厂里看一看,能不能合作。

傻柱立马明白了,娄晓娥是想利用自己,跟厂长搭上话。

傻柱不是傻子,厂长更是很有原则,所以娄晓娥来回几次,厂长对她都非常客气,问了娄董事的近况。

但问到娄晓娥有什么厂子,能提供什么先进的金属加工项目,娄晓娥却答不出来,

所以,厂里把娄晓娥的要求全都婉拒了。

这里说到八十年代的招商,不光是为了引资,还要学习香江的技术。

虽然后来香江没什么工业,但在80年代初,轻重工业实力相当客观,而且技术不算落后,虽然比不上东洋人,但也远远高于东南亚小国。

深城第一家港商合资企业,就是石岩上屋热线圈厂,由当时的石岩镇上屋大队与港商合作成立。

这时候有个词叫“三来一补”,所谓三来,指的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说的是“补偿贸易”。

来料加工,指的是由外商或者港澳台商人提供原材料,委托我们的工厂加工成为成品。

这种合作形式类似于代工,最后的产品归外商所有,龙国按合同收取工缴费,就是赚手工费。

来料加工会规定成品率,制定用料定额并且实行包干。

龙国这边一穷二白,外商经常会提供生产设备,龙国就把设备钱从加工费里扣除。

来件装配指外商提供零部件和元器件,并提供必须的机器设备、仪器、工具和有关技术,由我方工厂组装为成品。

还有一个词,叫“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是指原料进口,生产国内,销售出口。把生产经营的两头,也就是原材料采购、销售市场,都放到国际市场上去,这样可以解决沿海地区与内地争原料、争市场的尖锐矛盾。

深市起飞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于“三来一补,两头在外”带来的利润,当初觉得利润很高,但后来很多人就不满足来料加工的地位,向上游挺进,要把大部分利润,从控制着品牌的外国人手里拿回来,否则就自己做牌子。

当初深城其实没多少真正的外商,大多数都是港商。

而八十年代龙国比较落后的就是轻工业,香江的商人来大陆投资建厂,刚好把这个短板一下拉齐了,

哪怕是制衣厂、塑料厂,玩具厂一类,也都是实打实的工业生产,

何况香江的电器厂实力也不弱,当初大到电视,很多小家电都是港产,

七十年代,香江就有二百多家电子厂,甚至有些军工产品都是香江产的,装配过有线无线两用电视机,火箭发射零件和雷达装置等。

1980年,香江竟然有一千三百多家电子厂,工人达到十万人,电子产品出口占到香港出口总值的百分之十二,达到 135亿港元,能生产装配集成电路、电子表、音箱器材、计算机、电视机。

电子业在目前,就是制衣业的235亿港元之后,香江的第二大工业,半导体收音机出口量是世界第一,这还不算水货运进大陆的那些。

香江合资的牌子更多了,比如那时有个电威电器制造厂,厂子宣传册里里外外全是繁体字,其实是广城人民电器厂与香江老板的合资企业。

一直到2000年后,小家电市场里都是港风盛行,很多电热水壶之类的电器还都是香江合资牌子,或者是仿冒、盗用香江牌子的。

大多数家电外包装和说明书,也都是香江那种风格,全是繁体字。

此外,钟表、塑料、玩具、纺织,分别是此时香江工业的第三到第六大行业,钟表出口额都有六十多亿港元。

在八十年代,香江已经开始生产微型电脑、多层次线路板、电脑外围设备、高级通讯器材、音响等设备。

而香江工厂也发愁地方狭小,不断被房地产侵蚀地盘,

而港资工厂到深城、广城附近投资以后,营业额翻了十倍。

所以,大领导要引进的,绝对不是娄晓娥这种只有一百多万,没有实业的皮包公司。

那时候引进的香江公司,不是光有钱,而是带着技术、设备、市场来的厂子,很多都是直接扎根在了粤省,开创了三来一补的经济模式。

任何时候,都是要靠实力说话。

大领导建议娄晓娥,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可以仗着香江的资源,采购一些急需的商品,让傻柱帮她联系一下。

娄晓娥刚来香江时,学过一阵金融和贸易。

上次靠着刘光福,挣了一百万港币,所以娄晓娥信心满满,想再倒腾几次大买卖。

听说现在买期货很挣钱,所以决定购买一批黄铜期货。

但她不知道,期货是要交保证金的,涨跌超过百分之二十就要平仓。

娄晓娥买进了五十万港币的黄铜,结果正遇到黄铜价格大跌,她的期货合约跌了一半,娄晓娥只能挥泪斩仓出局。

娄老三跟着李汉祥,认识了牡丹电视机厂的厂长,说现在电视机热销,国内的电阻和电容都脱销了,如果能从香江采购一批,肯定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

娄晓娥听说后大喜过望,打听了一下,电子配件现在真的很挣钱。

她从香江周围的小厂进口了一批高性能的电阻和电容,以为国内没有。

娄晓娥来到四九城,找到牡丹电视机厂,以为能打捞一笔。

牡丹厂的总工看了一下样本,皱眉道:“娄女士,你这些电阻和电容,都是七十年代初期生产的次品,根本不能使用。”

娄晓娥道:“怎么可能,你们是不是看错了?”

总工道:“你要是不信,可以随便拿万用表来测。”

娄晓娥拿着万用表,十分懵逼,根本不懂万用表怎么用,

总工很是无语,道:“娄女士,电子元器件本身虽然不很复杂,但也需要一定专业电工知识才能做这种生意,我觉得你以后还是不要干这个了。”

其实这类低端电器元件,酒仙桥电子城就能造,并不稀缺。

娄晓娥吃了一次亏,还没有吸取教训,又进口了五十台苹果电脑,想卖给轧钢厂画图室。

本来这是个很好的计划,傻柱也告诉了厂长,厂长知道甩掉图板,用电脑计算和制图是未来潮流,听说十分支持,所以批准了采购计划。

娄晓娥很是欣喜,跟厂里签订了采购合同,规定在一个月内交付。

但娄晓娥没有外贸经验,签完合同才知道,现在苹果机十分抢手,供货方已经反悔了,加价百分之三十给了别人,如今也没有现货,而且耍起了流氓,如果娄晓娥打官司,那就连定金都不退了。

娄晓娥也是傻楞,很快去请了一位律师,但律师说,这种跨国官司三四年都不见得能开庭,即便赢了也是五年之后,等五年以后,即便是新电脑,因为更新换代,也会成为一堆废铁。

娄晓娥没办法,只好放弃起诉,将钱要了回来,另外还要赔给轧钢厂百分之二十的定金。

经过傻柱求情,厂长同意只赔付百分之十。

娄晓娥十分心疼,娄老妈更是挑唆,说傻柱不愿意帮她,也不让傻柱看何晓,

所以娄晓娥没办法,离开了四九城,回到香江寻找机会去了。

闫解成和于莉莉,几个月前,就盘下了傻春和她弟弟赵素觉的饭馆。

这俩人请来闫埠贵来谈判,闫老师不负众望,算计的很精密,少给傻春和赵素觉一千多块钱。

其实这里电视剧是不靠谱了,四九城在八十年代根本没几家私人饭馆,比较有名的就是马兰拉面,还有紫光园,都是西域风味。

而四九城私营饭馆,主流的是常见的京菜馆,比如大鸭梨金百万一类,套路基本就是川菜加烤鸭,加上个别的其他菜比如松鼠桂鱼,菊花鱼,东北大拉皮一类,是接近九十年代中期才出现的。

原因也不难理解,八十年代工资很低,多数人还没到下馆子的经济实力。

而且那时候四九城才多大点,南二环北三环外就荒得一批,而城里那么多老字号扎堆,像淮扬府、峨眉酒家都搬到二环外了,哪还有私人饭馆的空间。

像闫解成、娄晓娥开饭馆,只有九十年代一批人先富起来,成功举办亚运会,四九城扩大面积后才有可能,大致和面的出现在同一个时期。

甭管怎么说,现在闫解成的饭馆开业了,噼噼啪啪放了阵鞭炮,于莉莉在门口招呼客人。

闫解成生意不好,邀请傻柱来当厨师,傻柱经不起诱惑,停薪留职去闫解成那里上班。

闫解成一个月给傻柱开两千块钱,这就更夸张了,别说80年代初了,就是90年代中,这在深城也算是高工资啊!

电视剧里这应该是后来才流行的包伙制,

因为闫解成不懂做饭,所以把食堂干活的事全承包给了傻柱,相当于傻柱包工,因此这两千块钱其实是全体厨师的工资,

至于到底雇多少人,每人开多少钱,都是傻柱说了算。

不过八十年代的老板,很少这样的,一般都是夫妻店,饭馆这行谁都知道,外行是开不起来的,即便开起来,也纯属给大厨当装修工,迟早得转给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