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二章 莫名其妙的匈奸--匈奴“王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章 莫名其妙的匈奸--匈奴“王允”

第二章莫名奇妙的匈奸--匈奴“王允”

靳准,匈奴族,靠两个花容月貌的女儿起家,当了刘聪的老丈人,一跃成为匈奴刘汉政权的头号勋贵。

在五胡十六国历史上,这个靳准,留下了n个历史谜团,至今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扑朔迷离,就是那英也看不透、摸不清。

刘聪虽然宠爱靳准的女儿靳月光,可毕竟后宫美女太多,一时忙活不过来。上皇后靳月光,早已从情窦初开之季渐入虎狼之年,生理需求旺盛。

你无暇与我风花雪月、春风共度,那我就去呼伦贝尔大草原寻找一抹春天的颜色亲手送给你。月光终于春风暗度、红杏出墙,对象,是宫中的一个禁卫。

陈元达,就是因劝谏刘聪立后过多而被贬的那个大臣,可能是天蝎座的,比较记仇、腹黑,利用宫中的人脉狗仔队,收集了诸多证据,一本奏到了刘聪处。

居然敢给皇帝戴绿帽子!

盛怒的刘聪将陈元达制作的“大汉靳月光皇后偷情案”的卷宗扔在靳月光的脸上,让其自己察看。案卷里,主要是证人证言、同案犯陈述等。脸色煞白的靳月光略了一眼证据目录,未对证据发表任何质证意见,只是跪在地上嘤嘤的哭。

这等于自愿认罪。

那时不知道有没有认罪认罚从宽处理制度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反正被害人兼主审法官刘聪是拂袖而去,准备择日宣判。

然而,第二天,靳月光服毒药自尽了。“嫁你两年,不及跟师兄两夜快活。师兄死了,我也不想活了”,《水浒传》里中淫fu的战斗机“双潘”之一的潘巧云,怒怼丈夫杨雄的悲愤之言,可能代表了这一类女性的心态。

杨雄,人称“病关索”,“一个月倒有二十来日当牢上宿”,应该是因为身体问题逃避夫妻生活;而刘聪则是需要浇灌的花太多,应接不暇难免冷落了其中一朵。女人为此宁愿背上的yi

妇骂名、丢掉性命也不惜飞蛾扑火式的以身试“家法”、“国法”,寻找那一刹那的颤栗和由此带来的长久温柔。

可悲、可怜、可叹。可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靳月光因“给天子戴绿帽罪”而自尽,可靳准毕竟还有一个女儿靳月华,仍受宠爱,故并未影响他在宫中的地位,他也从此开始了对匈奴刘汉政权的无尽折腾。

折腾的第一个突破口,是帝位接班人、皇太弟刘乂。

刘聪封刘乂为皇太弟、名义上的接班人,谁最不满?当然是刘粲,刘聪的儿子。靳准对此早有察觉,他联合王沈,共同煽动刘粲陷害刘乂。

陷害的过程基本上是老俗套,与唐代酷吏来俊臣所着的整人界的葵花宝典《罗织经》总结的陷害程序一样。

先是诬陷刘乂造反,将其抓捕。至于证据,人都抓了,证据想罗织多少就罗织多少,总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达到造反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定案标准的。

刘乂毕竟身份特殊,为取证,靳准煞费苦心。

一是逼取证人证言。

按匈奴官制,刘乂有一特殊职称--“大单于”,依附匈奴的氐族和羌族贵族均归刘乂管。

靳准就把目光瞄准了这两支外族。他逮捕了十多位正在京中的氐族和羌族贵族,严刑拷打,逼其招出刘乂谋反的“事实”。这样,虽然只有言辞证据,可毕竟证人证言多,且各证言间相互高度“吻合”,至少达到批捕的标准了。

二是诈取物证。

靳准让刘粲告诉刘乂,京师将发生叛乱,赶紧让王府的人衣服内穿上铠甲以备不测。侄子的话,刘乂哪能不信?照办。

这招极其阴毒。因为,在古代私藏铠甲,是重罪,比私藏武器情节要严重的多。为甚?

你家里私藏个弓箭,可以说是用来打猎;私藏把斧头,可以说是用来劈柴;私藏个刀枪剑戟,可以说用来练武。藏个盔甲,你拿来干什么?这玩意儿除了上战场,还有什么用?防止跟老婆打架被挠?

再者,刀枪剑戟你找个铁匠铺叮当几锤,一天能造好多把。而制作盔甲,需要大量的铁锻造甲片,还要编织在一起、包边内衬,日常还要保养防止生锈发霉。造出来几十斤重,穿在身上刀枪不入,再配上易于操作的弩(弓需要专业训练),不需要太多专业训练就可大幅度提高战斗力,你处心积虑的费这么大个劲儿弄这玩意儿干啥?

当然是为造反!这就是统治者的逻辑。所以古代有限长不限短、限重不限轻、限弩不限弓、限甲不限兵的说法。历史上死于私购、私藏铠甲问题的名人真不少,如:平定七国之乱的西汉名将周亚夫,有个坑爹的儿子,眼看戎马一生的老周年纪大了,为老爹预购甲盾当陪葬品,藏着掖着偷偷摸摸的干也就罢了,还拖欠工人工资导致上访,汉景帝得知后把老周以谋反罪下狱,刚烈的老周绝食而死;武则天杀儿子李贤的理由,也是因为在他家里搜出了300副盔甲。

现在,整个京师里就你刘乂王府的人暗穿铠甲,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人证、物证俱备,就成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铁案。

刘聪废刘乂为北部王,立刘粲为太子,如愿替换了接班人。一旦成为前接班人,命也就到头了。刘粲很快就令靳准将刘乂肉体灭绝。

刘乂威望很高,无故被杀,引起两个后果:

一是,不久,氏、羌两族聚众十余万叛变,后被靳准镇压。

二是,无数匈奴刘汉政权铮臣死谏,结果是,多名死谏大臣因谏而死。

318年,刘聪去世,在位仅8年。当年能开三百斤弓、膂力过人,如今在盛年即死,可见酒色危害之大。干掉皇叔刘乂、扫清接班障碍的刘粲如愿即位,拜靳准为司空,录尚书事。

刘粲继位,靳月华成了太后。说是太后,资历老年纪轻,还不过二十岁,正是花开艳于野、春水碧于天的年纪。刘粲完美的继承了刘聪的好色基因,继位的当夜,就上了靳太后的香塌。

应该是预谋已久了。

睡了靳太后,刘粲又册靳准另一女儿为皇后。而靳准的一个侄女,是刘粲的贵嫔。这样,早前刘聪与他爹刘渊因呼延氏而成为“叔伯连襟”,刘粲继承了他爹的光荣传统,也因靳氏给他爹刘聪追认了个“叔伯连襟”的身份。

有了皇帝丈人和“姥爷”双重身份的靳准,完全控制了朝政。从弟靳明,为三军总司令(车骑将军);侄子靳康,为首都卫戍区司令(卫将军)。

总司令和首都卫戍区司令是自己人,就完全掌握军权?怎么可能,因为,匈奴政权的刘姓亲王们,人人手里都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靳准对此十分忌惮。

忌惮归忌惮,倒也难不倒靳准,因为,他有大杀器。

这个大杀器,自然是他的妖艳销魂的太后、皇后女儿们。靳准入宫密见皇太后、皇后女儿:刘姓宗室们正密谋废帝,立济南王刘骥(刘粲之弟,大司马)为帝。如果成功,靳家会被灭族。你俩一定要趁机睡服陛下早点下手。

靳准的女儿真没白养,吹枕边风能力一流,刘粲被吹的杀戒大开。刘氏皇族因此上了烈士名单的有:济南王刘骥、上洛王刘景、齐王刘励、昌国公刘凯、吴王刘逞等。

杀这么多握有重兵的亲王、手足兄弟们,怎么也得费时个把月吧?

事实是,刘粲只用了一天。

手足都砍光了,谁还替你遮风避雨?

318年9月的某日,赤日炎炎、椅席炙手,刘粲正在后宫与妃嫔们挥汗淫乐,老丈人靳准带领数十名全副武装的亲兵闯入,将其从卧榻上拖出来,押到光极殿。然后,召集大臣,指着这个光溜溜、冷汗热汗齐流的皇帝女婿,尽数其罪后,再将其处决。

伤害性巨大,侮辱性也极强。之后,靳准一不做二不休,将在京城的所有刘氏皇族,不管男女老少,尽数斩杀。

灭亡西晋的匈奴刘氏,没有遭到汉人的报复,反而被同族人灭族,令人唏嘘嗟叹。

如果说靳准是为当皇帝而屠刘氏,其行为尚可理解,那么,接下来他的一些行为,就有些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第一个反常行为:掘刘渊、刘聪的墓。特别是将刘聪的尸体从墓地里挖出后鞭尸斩首,焚烧刘氏宗庙。对死的人,甚至说是恩人,哪来的这么大的仇恨?

第二个反常行为:靳准夺位自号“汉天王”后,居然想送一件极其贵重的礼物到南方,送礼的对象,是被他们匈奴人赶到南方的东晋朝廷。

这件礼物是,传国玉玺,匈奴人灭亡西晋后才抢到手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万年第一公章,其意义举世皆知,“谁占有谁就是天下之主”,当年江东霸主孙坚,为了它可是生生送了命的。如今,靳准居然要将它白白送给被他们揍到南方的汉人?不仅外人不知靳准脑子怎么想的,就连其派出的使者都想不明白。

被派出执行“匈奴千里归玺”使命的使者是晋人胡嵩,早年投降匈奴刘汉政权的。靳准还让胡嵩给晋元帝带个话:我们这些小丑们怎么敢称王呢?乱大晋时使二帝(晋怀帝、晋愍帝)遭难了。实在不好意思。现在把二帝的遗体送还给你们。

胡嵩领命后一头雾水,不知道靳准是喝三鹿了还是另有目的,拒不出使,被靳准所杀。

宁愿送命,也不去出这趟差送玉玺。以死的倔强,质疑你行为的反常。

晋元帝司马睿更是一头雾水,天下哪有这般好事?简直是天上掉必胜客。可毕竟,天予不取,必受其殃,司马睿还是忍不住派文化bu长(太常)韩胤去试一试。

这一试,居然真把怀帝和愍帝的棺材接了回来,晋元帝司马睿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是什么情况?这个靳准怎么不像靳东一样有“底线”?!

其实,老王认为,靳准的所有反常行为,只有一个令我们无比自豪的解释:无论哪族,只要久居中原,迟早会成为博大精深、灿若星河的汉文化的迷弟迷妹。他们会不自觉的视汉族政权为正朔,默认其代表华夏的唯一性、合法性。

靳准虽然夺权成功,但仅限于京城层面,外围群狼环饲,最主要的外敌有三个:

一是镇守长安的中山王刘曜。刘曜时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

二是驻守河北的石勒。

第三个,则是在京城的一个汉人,一个投降过来的汉人。

北宫纯,前西晋猛将。北宫纯曾任西凉督护,属晋西凉刺史张轨管辖,也曾因一战而名震天下。

307年,匈奴刘渊起兵杀奔洛阳时,投降匈奴的青州豪帅“飞豹”王弥的叛军已杀至洛阳东门,随时准备叩关而入。西晋朝廷乱作一团,大臣们纷纷作鸟兽散。

当时,北宫纯受上司张轨的派遣,带了一支近千人的卫队到洛阳出差,正好碰到匈奴兵至,北宫纯就将这支西凉卫队带至洛阳城门,列阵抗敌。

面对10余万叛军,西凉卫队依托护城河,依次展开阵型。

冲到城门附近的叛军,万箭齐发,试图将这支胆敢螳臂挡车的小股部队变成成片的墨西哥仙人掌。

然而,直到壶中的箭快射尽,叛军也没能射伤几个西凉兵。因为,这支部队有自己的大杀器。

高盾和重铠。

西凉,古代凉州的别称,位处中国西部,故称西凉,意思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大致辖区是,今甘肃、宁夏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的一部分。

西凉,河西走廊及古丝绸之路咽喉所在,地理位置之险要不言而喻。西凉文化也一直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李暠,曾在公元400年建立了西凉王朝,后王朝几经更迭,但李氏一直为凉州大姓。李暠的重重孙有个叫李虎的很有名,因为他有个更有名的孙子,叫李渊,有个更更有名的重孙,叫李世民。

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秦始皇曾凭借西凉兵横扫六国。三国时,董卓曾凭借西凉兵挟制东汉中央政府,另一支西凉兵则在猛将马超的统领下,六战曹操于渭水,杀的曹孟德割须弃袍,狼狈逃窜。

强悍的战斗力来源于哪里?只因其彪悍的民风吗?非也。

1989年,一个叫做戴维·哈里斯的澳大利亚学者读《汉书》,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汉朝用来安置降俘的小地方——骊靬(音“梨前”),原址在甘肃省永昌县焦家庄者来寨附近。

哈里斯对者来寨进行研究,回国后发表了关于骊靬研究的论文,法新社迅速转载,瞬间轰动全球。什么新闻如此劲爆?哈里斯发现了什么?

哈里斯声称,他揭开了罗马第一军团消失之谜。者来寨居民尽管自称汉族,且都能说一口标准的本地汉语,长相上却很特别,个个长着淡黄头发、高鼻梁、蓝眼珠。且,生活习俗上与汉人有诸多迥异。

中科院对者来寨居民的血液化验证实,者来寨居民具有46%的欧洲血统。

东汉时,骊靬人还被称为秦胡。《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阵前与马超、韩遂的西凉联军对峙时,西凉军团中“秦胡”争着要看奸雄曹操的尊容,表现出了看猴儿一样的极大的好奇心。可见,西凉军中已吸收了大量的罗马人的后代。西凉军也吸收了罗马人的战法,那就是,广泛使用重步兵武器,主要是投枪、高盾牌和重铠甲。

回过头来再说北宫纯。

北宫纯的西凉军和“飞豹”王弥的叛军交火后,依靠其重步兵武器和盾甲的优势,将叛军击退。

次年,刘渊称帝,南进大败东海王司马越,再次抵达洛阳城。

这次,匈奴人的运气又不是很好,因为,恰巧北宫纯当时又在洛阳出差。

北宫纯没有再被动防守,而是率西凉卫队主动出击,夜袭匈奴大营,击杀刘渊部下大将贺图延,匈奴总指挥司空呼延翼也被战马乱蹄踩死。之后,西晋其他各路勤王部队陆续到达,刘渊被迫退军。

西凉军惊人的战斗力,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威名。后终因大势所趋,北宫纯投降了匈奴刘汉政权,但一直“身在胡营心在晋”。

靳准政变,匈奴人内乱,北宫纯认为复晋时机已到,立即号召汉人起义,在东宫构筑了军事防御堡垒。然而,让北宫纯大失所望的是,响应起义的汉人寥寥无几,起义被靳准轻松剿灭。

一代名将北宫纯,以死报国,也没能唤醒懦弱的汉人们。

北宫纯的西凉军战力再强,也毕竟只是小股部队,靳准叛乱时,低估了一股最强的宗室力量。

刘曜,镇守长安的匈奴中山王。刘曜闻中央有变,立即亲自率军自长安出发,直赴平阳平叛。

大军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时,遇到了从平阳逃出来的太保呼延晏与太傅朱纪。二人灰头土脸、气喘吁吁的劝谏:刘氏宗室已被屠戮殆尽,只剩下中山王了,您赶紧称帝吧。

作为硕果仅存的刘氏宗室成员,刘曜毫无障碍、也毫无心理负担的称了帝,改国号为赵,定都长安,改元光初。

等等,改国号为赵?作为继位的刘氏,刘曜为何不继续以汉为国号?原因值得推敲:

一是,西晋还在的时候,匈奴人刘渊只能通过掩盖种族身份、定国号为汉的方式,才能团结汉族人,一起来打击西晋(禅代自曹魏)的合法性。如今,西晋灭亡了,国号汉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且,改国号为赵,又转而可视为对西晋的继承,有助于取得对晋朝仍怀有感情的晋人的支持。

二是,自己的一个强大潜在对手正占据古赵地,提前定国号为赵,万一此对手称赵王,也正好否定他的合法性。为何?我是赵皇,你是赵王,你永远是我的下属。可见,刘曜此时的汉化程度也已很深。

刘曜抢注驰名商标所针对的这个潜在的对手,自然就是石勒。刘曜称帝,封名义上仍受匈奴刘汉政权管辖、驻守河北的石勒为大将军,两军成犄角之势,进攻平阳。

虎狼之师压境,靳准心里很清楚,自己手下这帮花拳绣腿的禁军、内务部队、宪兵部队,根本不是刘曜、石勒所部实战中刀头舔血淬炼出来的野战军们的对手。

先派人去刘曜军中讲和试试吧。刘曜的答复:回去转告靳准,刘粲乃lua

伦的无道昏君,靳准杀之有功无过。只要靳准投降,便算靳准有拥立我当皇帝之功。

投降输一半,这看起来是个很好的条件,大傻都能接受。靳准却不接受,他只答应讲和,不同意投降。

为什么?

原因很现实,刘曜的母亲和亲哥哥,都被靳准处决了。如果投降,后果可想而知。

然而,套用蒋中正的一句名言:战场上打不赢,谈判桌上能谈来什么?靳准还在纠结中,有人却不给他纠结的机会了。

靳明,靳准的政变同伙、从弟,靳准一手提拔的车骑将军。大难当前,血不再浓于水,有血缘关系的人也照样会给你放血。319年,靳明砍了堂哥靳准的脑袋,准备投降刘曜,见面礼很重--除了堂哥的人头,还有,传国玺。

万年公章的诱惑力是致命的,有个人听说靳明要献传国玉玺,顿时心急火燎,快马加鞭急驱平阳,也想要。此人,当然就是怀有异志的石勒。

听说石勒攻平阳,靳明急忙向刘曜求救。刘曜派军队迎回靳明,平阳一万五千余名老百姓也归于刘曜。投降归投降,杀母弑兄之仇不共戴天,不能不报,刘曜将靳氏全族老小尽数斩杀。

至此,靳准之乱结束,也留下了五胡十六国历史上诸多未解之谜。关于这些谜团,老王还是坚持认为,靳准诸多反常之举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磅礴浩瀚的汉文化已深入定居中原多年的匈奴人的骨髓,并在他们心中扎根发芽,他们以汉为正统,行动也已自发、自觉的受汉文化的指导。

靳准之乱,也给后世留下两点启示:

其一,封建皇权社会下,无论多强大的政敌,即使政敌是宗室大家,只要你借用了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力量,哪怕是矫诏,一切政敌都可被消灭。这就叫四两拨千斤,丑女皇后贾南风用的也是此招。

其二,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是想的美,最困难的事情是配的上。利用皇帝丈人的身份控制朝政可以,然而,要想篡位,篡位后守住江山,还得靠硬实力。这点,杨骏、靳准都是失败者,而两百年后的另一个皇帝老丈人就做的很好,他的名字叫杨坚,这点,后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