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忽必烈所率领的中路军,抵达的第一站就是满陀城(今四川泸定市),红军长征的时候,就在这里打了一场着名的战役——“飞夺泸定桥”。

但红军先烈们好歹还有个桥能夺,忽必烈面前则是连桥都没有。

眼见着水猛浪疾的大渡河从面前汹涌而过,忽必烈没有绝望,他下令探马沿着上下游开始寻找渡河的路。

但即便是最容易渡河的地方,水势依然很凶猛,不可能让大军所携带的众多辎重过河,于是忽必烈下令轻装上阵,除必要的粮草外将所有辎重尽皆抛弃,在下游水势较缓处渡过了大渡河。

在渡过大渡河后,忽必烈沿着河谷一路南行,穿越了长达两千里的无人区,一路上翻越了无数的悬崖峭壁,很多时候甚至都无法骑马,只能“舍骑步行”,随行的刘秉忠作诗道:“鞍马生平四远游,又经绝城入蛮陬。荒寒风土人皆怆,险恶关山鸟亦愁”。

好不容易穿越出了河谷之后,又被金沙江拦住了去路,忽必烈正愁时,么西族(今纳西族)首领率众归降,并献计用革囊渡江;于是蒙古大军便将牛皮或羊皮的四肢及肛门等有缺口的地方扎紧,而后在里面充气,当作皮筏横渡了金沙江,并攻破了沿途的许多城寨,最终抵达丽江,史称“元跨革囊”。

十二月,忽必烈率领的中路军率先抵达大理城下,随后遣使入城,命令大理国君自缚双手出城投降。

但段氏说了根本不算,丞相高祥才是真正的掌权者,他自恃大理城背靠点苍山,侧旁倚洱海,同时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不仅不答应投降,反而将忽必烈派出的三名使者全部杀掉。

高祥肯定是没吃过信息不畅的亏,因为如果他了解过蒙古军对敢于杀使之人是怎么处理的,他肯定不能砍了这几个人。

或许是想要校验一下蒙古铁骑的战斗力,高祥带着自己的弟弟高和挟持着大理国君段兴智率军出城,与蒙古大军野战。

结果可想而知,大理军一触即溃,横尸数十里,高祥兄弟与段兴智狼狈逃回城内。

公元1254年初,兀良合台所率领的西路军攻破龙首关,与忽必烈会合,对大理城完成合围。

高祥闻讯大惊,率其弟高和与本部精兵弃城而走;而段兴智也趁机脱离了他的控制,率亲随逃往善阐城(又名押赤城,大理国陪都,今云南省昆明市一带)。

他们这一走,大理城内顿时陷入混乱之中,忽必烈趁机攻城,非常容易地便攻了进去。

在入城之前,忽必烈本想屠城,但刘秉忠却进言道:“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

姚枢也讲了当初宋朝大将曹彬攻占南唐后不杀一人,市场贸易如常的故事,希望以此来制止屠城的行为。

忽必烈没有说话,却在第二天出发时,在马背上对姚枢喊道:“汝昨言曹彬不杀者,吾能为之!吾能为之!”

而后下令士兵入城后不得骚扰百姓,同时派姚枢亲自带一支队伍去搜集全城的书籍,还将丝帛撕开,在上面写上了止杀令,并张贴在各个街口,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在这一番动作下,大理城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剩余的守军和城中的百姓都没有殊死抵抗,直接便投降了蒙古。

眼见着大理城安定下来,忽必烈便兵分多路,四面出击,攻打大理国各处城池,同时命大将也古率军南下追击高祥兄弟,一直追到姚州(今云南姚安县)才擒获二人,忽必烈本欲招降他们,但二人宁死不降,于是忽必烈将他们推出斩首;临刑前,高祥仰天长叹:“段运不回,天使其然,为臣殒首,盖其分也。”

忽必烈闻言认为他是个忠臣,允诺让高氏后人世代为官;后来高氏子弟一直在云南境内担任土司,一直延续到清朝。

真是滑稽,擅权摄政的佞臣仅凭临死前的一句话就能被评定为忠臣,荫封子孙几百年;而真正的受害者段氏一族却依然要面临着蒙古人的威胁。

公元1255年春,除善阐以外的大理国诸城尽皆归降蒙古,忽必烈也没了继续打下去的兴致,于是便将兀良合台留在这里继续作战,他率大军北返草原。

在忽必烈走后,兀良合台继续率军进攻大理国余部,先破哈剌章水城,而后进至罗部府,在这里,滇东36部落的大酋长高昇聚集蛮兵迎战,兀良合台佯装不敌,将他们引至洟可浪山脚下,而后率军回击,蛮兵哪见识过这个场面,顿时大败亏输,四散逃命。

兀良合台也不去追击这些蛮兵,反而加快了速度,一直攻到了善阐城,这里三面被滇池环绕,一面与陆地连接,加上城池坚固,段兴智便决定在此与蒙古大军决一死战。

兀良合台也根本没惯着他,大军抵达的第一天便直接下令攻城,经过了七天的猛攻终于破城而入,段兴智见状不妙,匆忙逃出城去,兀良合台亲自率军追杀,最终在昆泽(昆明城外的一个山谷)将他生擒,而后用囚车将其押送至和林。

至此,历经317年,传22代的大理国彻底灭亡。

但段兴智却没死,在被押解到和林面见蒙哥之后,段兴智主动献上了大理地图,同时表示愿意归顺,蒙哥觉得他非常识时务,于是对他以礼相待,并赐予他“摩合罗嵯”的称号(梵语,意为‘大王’),仍让他返回云南担任大理总管,协同蒙古官员统治一方。

段兴智可乐坏了,他觉得蒙古人算是自己的恩人,以前自己只是有国君的名号,没有实权,这次反而因祸得福,真正意义上掌握了治理云南的权力。

于是段兴智对蒙哥感恩戴德,在返回了云南之后,亲自为蒙古大军开路,率领自己的亲军去镇压那些敢于反叛的各族百姓,将原大理国境内的五城八府四郡及乌、白三十七蛮部,特磨溪洞三十六蛮部尽皆归顺到蒙古麾下。

与兴高采烈的段兴智不同,在灭亡了大理国后,忽必烈却迎来他人生中的又一次危机。

早在1253年,蒙哥便传旨给忽必烈,让他在南京(今开封)、关中自己挑选一个地方当作封地。

忽必烈大喜,于是召集诸谋士开始商讨到底要哪一块,姚枢建议道:“开封一带靠近黄河,水道迁徙无常,水土不好,四周还有盐碱地,不如关中那般身居腹地,还有险可拒,况且土地肥沃,自古以来便有天府陆海的名号。”

忽必烈深以为然,于是便上奏蒙哥,请求将关中作为自己的封地,蒙哥允诺,但觉得关中的人口有些少,于是将怀州、孟州也一并划给了他,于是忽必烈便将这两个地方作为试点,开始推行自己以儒治国的策略。

他先是设立了京兆宣抚司,任命孛兰和杨惟中为宣抚使,商挺为郎中,负责治理地方;姚枢任劝农使,负责督促百姓恢复耕种;许衡为京兆提学,负责教育与选拔人才;而后又成立了交钞提举司,开始发行自己的宝钞。

至于忽必烈的头号亲信刘秉忠,则去负责给他建造王府了,因为此时的忽必烈因为要处理漠南及汉地的军政事务,通常住在恒州与抚州之间的草原上,因为要保持着蒙古人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习惯,使得他经常要改换驻地,交通联络都极为不便,于是他便命刘秉忠于恒州以东、滦水以北的龙岗,营建一座王城,命名为开平府。

开平的地理位置十分不错,这里处于蒙古草原的最南端。北连大漠,方便与都城和林传递消息;南接中原,便于就近控制华北汉地,可谓是南北要冲。

除了自己的封地之外,他还借着总理漠南汉地军政事务的身份,在河南、陕东一带设立了经略司,司衙立于汴梁,任命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壁为经略使,对这两个地方展开治理。

当时,河南有个叫刘万户的豪强为祸一方,其郡中哪怕有婚丧嫁娶之事都得需要他点头同意方可,人皆称其为“翁”,由于十分不理解,我特意去查了一下翁这个字的释义,新华字典解释为对老年男子的称呼,但我感觉以刘万户的所作所为,百姓们肯定不会对他有什么尊称,所以我认为这个翁大概类似于现在东北话中的“老逼灯”。

但是土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刘万户虽然不是好汉,但他却有一条忠诚的狗腿,这个人就是郡中主簿,姓董,我们姑且称呼他为董主簿。

这个董主簿仗着自己是刘万户的亲信,到处为非作歹,而且此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色,好色到什么程度呢?

两年之间,强抢民女三十多人,而且对敢于反抗和告状之人,轻则一顿棍棒,重则埋尸山中。

赵壁到任之后,几名百姓不堪受辱,冒着生命危险来告状,赵壁当即派人前去查明情况,结果发现实际情况比想象当中更加恶劣,于是便快刀斩乱麻,当天就带兵将董主簿抓了起来,而后连辩解的机会都没给他,直接一刀砍了他的脑袋。

这回轮到刘万户懵了,从来没碰见过这样的,之前到任的蒙官也好,汉官也罢,基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大有《让子弹飞》中前几任鹅城县长的做派,可这位爷一来就把自己的铁杆给‘咔嚓’了,他属实有些摸不清头脑,于是他决定探探赵壁的虚实。

当时恰好下了一场大雪,这位刘万户便趁机准备了一番厚礼,假惺惺地前往赵壁的府中拜访。

一见到赵壁,刘万户便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经略使刚到此地,便将这为祸多年的恶霸除掉,真是天大的好事,就连老天爷都感动的下起雪来,以显祥瑞之兆啊!”

赵壁自然知道他话里有话,冷冷地回答道:“像董主簿这样的坏蛋可大有人在,等我把他们统统杀掉,祥瑞之兆估计还会更大。”

或许是刘万户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亦或者是赵壁的气场太强,这个刘万户从赵壁这里回去之后,竟于当夜暴毙,百姓纷纷奔走相告:“赵壁一席话,吓死刘万户。”

在此之后,赵壁又于汉上开田,将北徙到邓、均等五州的百姓尽皆发回南方,给他们发牛和耕种工具,并且派了一支人马专门训练他们,将他们都打造成民兵,遇敌可战,无战还农。

经过这一番治理,整个汉地顿时变得焕然一新,百姓们的生活较比之前强了很多,国库也逐渐充盈起来。

但忽必烈依靠着汉人儒生治理汉地的行为,却又触动了一大批蒙古守旧贵族的蛋糕,他们之前就对于忽必烈任用汉人做官的事情十分不满,但碍于地位不如忽必烈的缘故,他们无法直接找忽必烈兴师问罪,而找那些汉人的麻烦,却又有忽必烈为他们撑腰。

于是这批人抱着必须搬倒忽必烈才能过上好日子的精神,再次开始向蒙哥进谗言,诬告忽必烈在中土擅拢人心,图谋不轨,又说他任命的汉人官员私自克扣本应押送国库的赋税,转而运往了忽必烈的府中。

本来蒙哥是相信忽必烈的,对于这些人的话他只是心中略有猜忌,却没太放在心上,可时间一长,他的内心也有些动摇。

毕竟,皇帝这个位置,一旦坐上去,没有谁会想着主动下来,反而都恨不得将屁股焊死在上面。

何况现在的忽必烈尽得汉地民心,手中还握有重兵,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更不用说加上还有灭亡大理国这样的军功傍身,很有功高盖主的意思。

再加上蒙哥本身的观念就是“自谓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这与忽必烈以汉法治理汉地的理念是完全相反的,所以更加剧了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

忽必烈的危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