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按理来说,即便哈剌哈孙再怎么不认可他,以他的性格都会坚定不移地追随在他的身后,而卜鲁罕的最终目标也是想让德寿成为未来的皇帝,他们两方政治势力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一致的,可他们为什么会互相敌对呢?

原因就出在德寿身上。

作为铁穆尔唯一的嫡子,德寿可谓是自幼就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不过或许不经历风雨的幼苗很难成长为参天大树,德寿的身体自幼就特别差,甚至还不如他爹,指不定哪天就嗝屁了。

更何况,依照蒙古惯例,能够继承皇位的人可不仅仅只有德寿一个。

从广义上来讲,所有的黄金家族直系后裔都拥有继承汗位的权力;从狭义上来说,单单只是忽必烈的直系后裔就有数十人,他们都是德寿的潜在对手。

而这些人中,有三位,称得上是种子选手。

【种子选手】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三位种子选手的详细信息。

有请第一位——阿难答。

关于他的个人情况,刚才我们已经简单介绍过了,所以我们只讲他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号种子选手。

说起此人,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爹忙哥剌,忽必烈对于自己的这个三儿子十分慷慨,在至元九年(1272年)的时候就将他封为了安西王,出镇京兆(今陕西西安一带)。

次年又加封为秦王,并将四川、吐蕃、陕西等地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他来管理,成为了独掌双印的藩王之首。

而除了赏给他大批的财富和土地之外,忽必烈还派遣自金莲川幕府时期就跟随自己的老臣商挺担任安西王府的王相,替他治理封地。

但或许是命薄之人享受不了如此的富贵,在执掌双印仅仅七年后,忙哥剌便留下了无尽的权势与财富撒手西去。

可正所谓人走茶凉,皇家的亲情寡淡在忙哥剌死后一览无遗,或许是认为当初自己分封藩王的时候分出去的土地太多了,同时也担心自己死了之后,未来的继承人不能压制住这些强大的藩王,再加上此时南宋已经灭亡,不需要继续从这里运输物资前往前线,自然也就不需要人来统一控制如此之大的土地和数量庞大的人口。

于是忽必烈便趁着忙哥剌新逝的工夫立即重建了四川行省和陕西行省,并下旨将当初交给忙哥剌管理的四川和吐蕃以及河西事务都移交给行省处置,不再接受安西王相府的管辖。

不仅如此,忽必烈还将忙哥剌的双印分别封给了他的两个儿子,其中阿难答继承了安西王的印章,其弟安摊不花继承了秦王的印章,同时宣布撤销王相府,由二人各自设立王傅府。

王相和王傅,仅仅只有一字之差,但级别却低了一级,所管辖的事务也相差甚远。

但这还不算完,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十一月,桑哥又上奏说一藩二王不符合朝廷的分封制度,同时也违背了蒙古祖制,忽必烈遂将安摊不花的秦王印收缴回来,并传旨撤销秦王王傅府。

就这样,在忽必烈的一番操作之下,安西王的封地被削减了一大半,而尚未成年的阿难答面对着自己的爷爷自然也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也不敢有),只能被动接受了这个事实。

正因为如此,阿难答在成年之后最大的心愿就是重新恢复安西王相府,重新焕发父辈时的荣光,同时还希望全天下都能信奉伊斯兰教。

是的,这位蒙古藩王是一个伊斯兰教徒,而且是极度虔诚的那种狂热分子。

由于忙哥剌有好几个儿子都幼年早夭,所以忙哥剌认为这是自己得罪了长生天,所以长生天便将怒火牵连到了他的孩子身上,于是在阿难答出生之后,便将他交给了一个名为蔑黑帖木儿·哈撒·阿黑塔赤的穆斯林家庭中抚养。

在此人的耳濡目染之下,阿难答自幼便开始学习伊斯兰教义,更是把《古兰经》随身携带,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拿出来阅读。

而在他成为安西王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除了自己每日祈祷之外,他还下令在自己的封地内建造了许多清真寺,同时强制自己麾下的所有蒙古军都改信伊斯兰教。

不过他的这番举动却招来一个人的激烈反抗,这个人就是他麾下的蒙古将领撒尔塔黑。

你怎么折腾自己我不管,可你为什么要强迫我改信伊斯兰教?难道真主安拉还能比释迦摩尼佛祖更强大么?

心里越这么想,撒尔塔黑越觉得憋屈,于是便主动进京,向铁穆尔举报了阿难答的此项行为。

而这也引起了铁穆尔的强烈不满,因为历任蒙古统治者都崇尚信仰自由,而且铁穆尔和大部分的蒙古贵族所信奉的都是佛教,阿难答的这番做法在他的眼里无异于背叛“祖宗之道”,于是铁穆尔便派人前往阿难答的封地,将他捉拿下狱,同时强迫他改信佛教。

你不是喜欢强迫别人更改信仰么?那我就先让你试试这种滋味。

对于铁穆尔的这种行为,阿难答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你可以蹂躏我的身躯,但不能摧毁我的信仰。

其实在刚刚被捉拿入狱的时候,阿难答其实是有一些后悔的,因为他也意识到自己强令他人更改信仰的做法有些不妥,更何况铁穆尔对于皇室宗亲都比较宽容,这次下狱无外乎也就是略施惩戒,等他消了气自然会把自己放出去的,所以他每天在牢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诵读《古兰经》,还坚持按时祝祷。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铁穆尔干的这么绝,竟然要强迫他背弃真主安拉,这下他可坐不住了,急忙委托狱卒给自己捎话,请求面见铁穆尔。

不过二人的会面也谈不上愉快,因为在信仰的面前,阿难答完全忽略了君臣的差别,与铁穆尔围绕着真主安拉和佛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铁穆尔虽然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平时养病的时候没事也看看佛经,但在阿难答这种宗教极端分子面前却显得如同小白羊一般,被他引经据典,将自己的观点驳斥的连狗屁都不如。

眼见着铁穆尔落入了下风,阿难答又补充了一句:“可汗让我改信佛教,可据我所知,合赞汗兄长也信封伊斯兰教,难道可汗还要让他也改变信仰么?”

合赞汗,是伊利汗国的第七任可汗,他的妻子就是当初马可波罗护送去伊利汗国完婚的阔阔真公主(本来是要嫁给他爹的),因为他爹阿鲁浑汗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叔叔先后篡夺了本该他继承的汗位,所以他于1295年起兵夺回了汗位,但由于伊利汗国所掌控的土地基本就是原来的波斯帝国,所以穆斯林在国内占据了绝大多数,为了取得他们的支持,他便改信了伊斯兰教,并将伊斯兰教中的什叶派奉为国教,自己改名为极有波斯风格的马哈茂德,又把可汗的称号改称苏丹,同时下令全国境内所有的蒙古人都要改信伊斯兰教。

而阿难答此刻特意将这件事摆到桌面上来说,其实算是赤裸裸地嘲讽铁穆尔,其中的意思很明显:“我与合赞汗同样是黄金家族的后裔,如今伊利汗国的势力庞大,所以他改信伊斯兰教就可以,我势力不如他,但跟他做了同样的事情,你却要追究我的责任,合着你这是挑软柿子捏呢?”

铁穆尔闻言也懵了,他没想到阿难答会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如今自己可谓是骑虎难下,既不能顺着他的意思往下接茬,那不就坐实了自己欺软怕硬的行为了嘛,到时候各地藩王和皇室宗亲们该如何看他?

可要是追究合赞汗的罪责,自己也没那么大的能力,毕竟四大汗国和元朝之间只有宗藩之名,却无宗藩之实,自己要是真的脑袋一热,派人去追究合赞汗的责任,强迫他放弃信仰伊斯兰教,恐怕用不了几天,刚刚平静下来的帝国边境,就会再次迎来新的敌人。

一时间,铁穆尔竟进退两难。

不得不说,铁穆尔虽然是皇帝,但他的政治水平着实不高,如果不是血脉的原因,估计他这水平最多也就能当个百夫长。

相比于他,阿难答的政治水平显然要高上不止一筹,所以在将铁穆尔逼到了绝境之后,他十分贴心地给他递上了一个台阶,请求铁穆尔将自己无罪释放,并且还要给自己一笔丰厚的赏赐,用以证明大元帝国的皇帝对于各种信仰都是一视同仁的,之前只不过是受到了小人的蒙蔽罢了。

铁穆尔虽然心里极其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吃下这个哑巴亏,毕竟阿难答此刻就像一只癞蛤蟆,不咬人却膈应人,能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甩掉要比天天看着这个烦人精在自己面前晃悠强。

于是,阿难答便带着大批的财富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有了这次教训,铁穆尔也不愿意再招惹他,索性放任他自己折腾,而阿难答也很善解人意地不再打扰铁穆尔,专心致志地在自己的封地开始传教大业,也正是在他的强力支持下,伊斯兰教开始在宁夏地区蓬勃发展,并在真主安拉的感召之下聚集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不过似乎是觉得把皇帝得罪的太狠于自己不利,在返回封地之后阿难答又多次进京朝觐铁穆尔,以示自己对他的尊敬,同时也秉持‘嘴好不如礼到’的宗旨,每次拜见完铁穆尔之后都要备上一堆厚礼送给卜鲁罕皇后,让她在铁穆尔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正所谓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卜鲁罕收了贿赂,自然也对这个表亲兄弟另眼相看,再加上此时她一心想要扶持自己的儿子德寿上位,有阿难答这样实力强劲的藩王作为外援也是一件好事,于是便经常在铁穆尔身侧吹枕边风,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遂变得缓和了不少。

对此,阿难答自然深有体会,于是再次准备了丰厚的礼物送给了卜鲁罕做为答谢,就这样一来二去,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不过此时的阿难答还没有想染指那把龙椅的心思,他之所以经常给卜鲁罕送礼,也不仅仅是为了缓和与铁穆尔之间的关系,他的终极目标是想让卜鲁罕帮助他实现愿望——恢复王相府。

可铁穆尔的执政方针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做好自己的守成之君就可以了,所以即便卜鲁罕把枕边风都吹成龙卷风了,他也依然没有恢复阿难答的王相府。

不过阿难答也没有轻言放弃,他抱着铁杵磨成针的想法,坚持不懈地给卜鲁罕送礼,寄希望于德寿登基之后能够让他美梦成真。

但此时所有人都未曾想到。

命运,会在不久之后将他们推上风口浪尖,成为大元帝国政治斗争中新的角力者。

第一位种子选手的介绍就到这里,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位种子选手。

其实这位选手在前文中已经与我们见过面了,他就是负责镇守漠北的海山。

由于当初海山是临危受命前往漠北坐镇,身上并没有王位傍身,为了能够让他服众,铁穆尔特意将皇太子宝交给了海山,给他增加威信。

这个皇太子宝就是当初忽必烈赐给真金的皇太子宝玺,后来又交给了铁穆尔,按照常理来说,皇太子宝是太子的象征,轻易是不会交给别人的,只有太子本人才能够掌控,但唯独元朝例外,皇太子宝在元朝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尚方宝剑,算是皇权的一个象征,持有此物者并不代表就是太子,也有可能是特派的钦差大臣。

当然,无论是太子还是钦差大臣,也全都是皇室宗亲,外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拿着皇太子宝到处乱跑的。

不过海山也算是争气,或者说是运气比较好,在他镇守漠北的这些年里,彻底平定了祸乱大元边境数十年的西北之乱,同时还跟三朝老臣月赤察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成为了他在朝堂之中最重要的政治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