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出门在外,男生要保护好自己 > 第71章 生产力与社会关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如既往的大学思想政治课程,这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得通过的必修课。

拿着笔记坐在前排,在众人的瞩目中,这个男生开始了日常的学习。

这里是学校,学校知识的地方,为了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有机会获取生产资料,而人不是光靠吃饭就够了的,还得有思想,明白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粟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十分年轻,非常有活力的样子:

“同学们吃了吗?”

“吃了。”

“好,那我们今天从人们最基础的生活物资,一切的根本,食物以及土地产出说起。”

说着,已经点开课件,上面是几种经典的作物,农耕文明的伊始。

唯物主义辨证法离不开自然、社会、历史,以及对这三种事物的观察和总结,正是因为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奠定了如今社会形态的格局。

那是文明之前的作物,歪歪斜斜,浸泡在水洼里的单穗水稻,而配图是远古文明的人类复原图,她们年迈、憔悴、人口数量极其稀少,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这些先祖们,平均年龄不会超过三十岁。

通过扩音器,思政老师那轻灵而坚定的声音,在教室里传播:

“大家可以估计一下,在踏入文明之初,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作物,当时的主食之一,水稻,它的每亩产量是多少?”

“五百斤?”

“三百斤?”

“总不至于两百斤都不到吧?”

同学们面面相觑,她们其中绝大部分是没去过田间劳作的,就算是有所了解,大多也是进入到现代社会后的农业数据。

高中可不会教授这些,已经参加了工作的社会人士也很少会关注这些问题,听惯了某某某当代神农又把亩产产量从一千好几突破到一千好几,给出拦腰斩断的估算,在她们看来,应该是十分贴近真实的数量。

亩产不到两百斤,一年到头就图个温饱,这算个什么生活?

可听闻学生们的回答后,讲台上的科任老师摇了摇头,十分惋惜的,接近于冰冷的说出那个真实数字:

“不到百斤。”

“?”

“蛤?”

“怎么可能。”

面面相觑,同学们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在场的都是高材生,别的不论,至少在智力水平上,她们超过了全世界超过九成的同龄人,系统性的接受过教育,有不错的知识储备,初步掌握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最起码,只要不是脑子里有坑,算数的能力还是有的。

一家五口,耕作个二三十亩地应该是没有问题,算它一年两收,四季平安,每年就六千斤的收获,也就是全家吃饱,略有盈余的程度。

可账不是这样算的。

农具的花销,税务的征收,其他物品的交换,这样的劳动产出,完全就是把人栓死在土地上,遭遇任何一点风浪,人们都得大片大片的饿死。

所以她们是学生,对现实缺乏了解,根本就不知道,真实情况,远远要比想象的要魔幻得多。

语气变得沉重,平时总是开朗热情,对谁都有说有笑的小米老师,此时已经没有什么情绪波动,而是冷漠乃至于到达残酷的,继续这个话题:

“事实是,在脱离游牧狩猎,逐渐过渡到农耕文明后,碍于生产力的限制,人类陷入了一段漫长的停滞阶段。”

农耕文明远比游牧文明能够承载的人口更多,在那个人口快速膨胀,农业革命的时代,人类成功从零散破碎的小部落模式迈入氏族部落时期,缔造出璀璨的陶器科技和青铜器科技。

可随着生产力被发展到极限,新的矛盾开始产生。

私有制的诞生、

劳动开始异化、

奴隶制和残酷的宗教祭祀、

夏商以及更早之前的文明,野蛮且残酷,到处是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搏杀,敲个脑壳,抓几个奴隶埋在地里,各种人牲祭祀数不胜数,就算是亚空间里的恐虐大魔,见到当时的盛况,也得高呼一声内行。

这些是社会上层的表现,可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受限,部族控制的土地无法承载更多人口,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把矛头指向别的外族。

考古学证据可以证明、生物分子学分析可以证明、残破的文献传承也诉说了这部分历史。

列出种种证据后,粟老师恢复了一些情绪,充满惋惜的,悲悯的继续着:

“我们总是讨论剥削阶层与被剥削阶层的矛盾,讨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讨论公平和正义,讨论该如何改变生产关系,讨论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这些很重要,是当代乃至于未来数十年及以上都要想办法解决的事情,但是在之前,希望同学们要记得,要实事求是,根据现有的情况,根据现有的生产力和当代时局,考虑得更周全些,再做出自己的判断。”

说话间,这位年轻的老师点击课件,回归到了主题。

生产力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将时间线拨到战国和秦朝,青铜时代的末尾,铁器时代的初端,生产力的提升让贵族奴隶主们不再能维持‘礼貌’的战争模式。

以前点到为止,充满各种规矩,贵族之间非常讲武德的征伐战斗迎来转变。

随着某个卑鄙无耻,非常讲究实用主义的兵法大家闪亮登场后,曾经牢不可破,虎父无犬子,我爹牛逼我就牛逼的小国大乱斗,终于有了能够完成大一统的机会。

这很复杂。

其中的影响因素极其之多。

社会是多种事务的组合,变化莫测,风雨突变,就算是顶级大佬,也就看清个脉络,然后根据各种资源想办法乘浪而起,而对于研究此道的学者来说,光是这个课题,写出来的论文和各种研讨会,就足够她们吃好几辈子。

粟老师来这里是讲课的,是为了给同学们普级这个十分基础的概念,简单的做了个概述过后,她继续沿着这个脉络,以生产力为切入点,继续诉说时代发展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