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木匠皇帝之崛起 > 第9章 大明文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现在的大明王朝其实是个烂摊子。

原来的天启皇帝也不是傻子,可能他也看到了这一点,可又无力回天,只能蹲在家里做木匠,用来打发这苦闷的皇帝生活,据说他的木匠手艺相当不错。

朱效文现在没心思去欣赏自己前身的手艺,将来倒是可以把他的作品带到后世,相信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

眼下辽东的局势暂时稳住了,工部的改革即将推广,最困难的是如何筹钱。

原来的天启皇帝只能用文官们想出来的办法:加税!

现在的他哪敢加税,要是听了他们的话,就是在自己脖子上套上绳子,慢慢把自己勒死。

再说即使加税,也不能听你们的这样加。

他这个皇帝眼下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内库还有一点家底。

明朝的万历初期,也就是天启皇帝的爷爷当皇帝的时候,朝廷在张居正这个强人的领导下,恢复了一点元气,不仅收支平衡,国库还能有点存银。

万历皇帝虽然几十年不上早朝,但他喜欢往自个家里搂银子,皇帝内库里的银子比国库多得多。

后来张居正这个强人死了,万历皇帝开始作死,听从文官的意见,把张居正制定的政策统统推翻,甚至把张居正的尸体从棺材里拖出来鞭尸,真正的是非不分恩将仇报。

然后搞了万历三大征,打了三场战争,国库的钱花光了不够,只能花皇帝内库的钱,也就是从那时起,文官们习惯了没钱就让皇帝掏内库,这天下是你家的,你不掏谁掏?难道让我们从家里掏银子出来吗?想都别想!

万历三大征虽然花了很多钱,好歹仗打赢了,国家的体面皇帝的面子算是保住了,但是万历四十七年对努尔哈赤的萨尔浒战争, 朝廷出动二十多万大军,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结果一败涂地,差点全军覆没。三个领军大将,两个阵亡,一个逃回北京自杀。

努尔哈赤缴获了大量军资军械,粮草物资,还有大批降兵,一下吃饱吃肥,建奴实力壮大了许多,努尔哈赤也从此看清了大明就是一只纸老虎。

然后万历皇帝驾崩,天启的老爹即位,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嗑药嗑死了,再轮到天启皇帝即位,到现在坐了五年皇位,无力处理复杂的朝政,把自己关在家里做木匠。

当初万历皇帝拼命往家里搂的银子,也被他自己败得差不多了,到现在内库银子只剩一百多万两,但是黄金珠宝,古董文玩各种奇珍异宝还有不少。

原本的历史,天启皇帝的这些家底,被那些文官们基本掏空,加税的政策也执行下去了,留给崇祯皇帝的才是一个真正的烂摊子。

崇祯皇帝智商其实不高,却相当自负(傻子都觉得自己挺聪明的),听了文官的话,自废武功,裁撤了东厂,从此被文官们牵住鼻子走,直至亡国,说了一句话:朕非亡国之君,尔等皆是亡国之臣,然后找了棵歪脖子树上吊自杀。

他直到临死才想明白了一些,但还是没完全看透。

现在天启皇帝不想仅剩的这点家底被文官们掏光,又不敢加税,只能学他的爷爷万历,往家里搂银子。

大明的税收是纳入国库的,皇帝要花国库的钱很麻烦的,万历搂银子的办法是往全国各地派太监,这些太监在全国各地开矿,打理一些皇家产业,还做进出口贸易,都挺赚钱的。

万历的老子隆庆皇帝当政时,大明开了海禁;禁止做海外贸易是朱元璋下的命令,但是到了明朝中期,沿海地区跟海外的走私贸易日渐猖獗,大明商人靠对外出口商品赚了大把的银子,当然这些能做外贸的商人肯定有官员权贵的背景,一般的商人怎么可能经常性的走私?

所以隆庆皇帝看到这个,心里气不过,你们都大赚特赚,国家没捞到一点好处,索性放开海禁,在几个外贸港口设摊收税。

各位,交税啊,交了税你们就不是走私,是合法贸易,再不交税的,我就要抓人了!

因为税率很低,赚了大钱的商户没必要为这点小钱冒风险,所以好歹朝廷能收到一点海关关税。

海关,这时候叫市舶司成立后,官员们又多了一个捞钱的渠道。

海外贸易确实为大明朝带来了大量的白银输入,因为这时候的中国,不管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工艺,都要超出周边国家许多,出口大于进口,这个年代交易的货币,大明朝只认金银,所以大量金银特别是银子流入中国。

长年积累,民间拥有大量的财富,为啥大明朝廷的国库一直没钱?

大明工商业日渐发达,中央财政居然吃不到红利,就是因为文官们坚持不让提高商税,说这是与民争利,那给普通农民增加田税就不是与民争利?

难道商人是民,农民就不是民?

纵观中国历史,这样不要脸的文官集团只有大明朝有,完全只顾他们自己的利益,根本不顾国家利益。

明朝后期的皇权软弱也是由此可见,皇帝根本控制不了朝政,拿文官集团没有办法。

后来满清打进来了,文官敢不听话瞎哔哔就砍了脑袋,一个个服服帖帖,乖巧得很。

根源还是因为皇帝软弱,纵容了官僚集团。

天启皇帝现在振作了一点,文官们稍微让步了,那是因为皇帝要办的事理由堂堂正正,他们没理由没借口阻止,而且没有损害他们的核心利益。

辽东的人事安排,国家战略确定,天启皇帝的观点在早朝时获得无可争议的认可。就算是工部改革,增加好几个内设机构,那就等于增加好多官帽子,文官们干嘛要阻止?

如果有人阻止,很快会被更多的读书人抨击弹劾,你挡人前途,如杀人父母!

还有皇帝加开恩科,那就更受读书人欢迎甚至感恩,毕竟开一次恩科,就会有几百个读书人能步入官场。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朱效文明白这个道理。

你看,现在不是有好多人在说皇上雄才大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