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木匠皇帝之崛起 > 第161章 统计局审计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从东林党被天启皇帝整得名声扫地人心涣散后,朝堂上的党争现象居然一去不复返了。

少了那些上蹿下跳的伪君子,朝廷的效率居然变得高效了。

但凡一个王朝进入末期,朝堂上肯定是野心家、伪君子一大堆,剩下的就是拼命给自己捞好处的,反正真心想替国家做事的,肯定上不了台面。

现在这个局面,是天启皇帝硬生生的打造出来的,后世史书上的忠臣,大多被他贬到天涯海角去了,内阁首辅用了一个奸臣。

当然,他也不像原主那样,朝廷大事都托付给魏忠贤,而是自己亲自下场,消弭了党争,制定了几个关键的制度,至少现在国库有银子了。

现在的朝堂上,其实已经没有阉党了,东林党也差不多散掉了,如果说还有党派的话,那就是皇帝领衔的帝党了。

现在的天启朝,不管是内阁五位阁老,还是十八重臣,差不多都是以皇帝的意志为中心,短短几个月,大明的格局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外部环境,建奴的势头已经被遏制住了,现在明蒙结盟,可以说建奴休想在短时间内再来侵犯大明了。

内部环境,党争没有了,财政有钱了,吏治改善了,军队理顺了。

文武百官都不是傻子,大明的内外局面变化这么大,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这个看似不着调实际上胸中自有韬略的天启皇帝。

内阁的五位阁老,每一位都是大才,以前都在勾心斗角,现在却都在用心做事,徐光启任工部尚书,王永光任兵部尚书,施凤来任户部尚书,黄克瓒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些关键位置的任命,都是天启皇帝一手促成的。

而最重要的内阁首辅吏部尚书顾秉谦,完全就是皇帝一手拉上去的。

至于后来新设的六大总督,更是瓦解东林党的一记妙招,所用之人也都是实干俊才。

围困建奴的铁三角,孙承宗、袁可立、李邦华,要是没有天启皇帝的力挺,早就被朝堂上的嘴炮们攻击下台了。

更不用说最近最得宠的王象乾,更是一手促成了明蒙结盟,为大明立下了不世功业。

原本最令人头疼的那些勋贵军头,也在皇帝强力打压下,当起了乖宝宝。因为那个跳出来想闹事的成国公现在全家去了崖州,连带世袭罔替的国公都弄丢了。

朝堂上下这才猛然惊醒,原来这个不着调的皇帝一直在扮猪吃老虎,不好糊弄啊。

这个不着调的皇帝现在除了上早朝,就是跑到武官学院练他的兵,据说那个什么教导营一共只有两千多人,满朝文武都想不通,难道靠着这两千多人,就能打败那凶恶的建奴?

但现如今没有哪个大臣敢小看皇帝做事,往往不经意的一手,如羚羊挂角一般随意,事后却能收到奇效,只是现在大家都没法看懂而已。

这个皇帝不像朱元璋、朱棣那样强势,也不像弘治、万历那样好糊弄,看似不着调,实则大智慧,这样的主子其实最难伺候,你的所作所为,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都不知道哪天他会跟你算旧账。

伴君如伴虎,咱们还是好好的用心做事吧,当今圣上不糊涂,你用心做事他会记住的。

想想那些在崖州苦苦煎熬的,咱们现在的日子已经不错了。

天启朝现在的局面不错,但也是有隐忧的,首先王象乾、黄克瓒这两位都七老八十了,还能干几年?他们要是走了,这两个重要位置一时之间不知道找谁替补?

内阁的朱延禧和丁绍轼也干不了多久了,这两位要是走了,新的内阁还能象现在这样和谐高效吗?

天启皇帝也想过这些问题,短时间内他也没有办法,只希望这几位老人家再帮他撑一两年,等他把军队彻底掌握在手里,到时候再难的局面他也能化解。

除了天灾,其它的都不算什么。

今日,皇帝又在早朝上提出,朝廷增设两个新的部门:统计局和审计署,这两个部门直属于内阁,不归六部管辖。

统计局只管登记大明所有的经济信息、军队账目等数字。

审计署审查一切账目数字。

今后不管是朝廷六部,还是省市地方,所有的信息数字都会有记录,都必须经得起审查,那些想要做假账蒙混过关的以后要掂量掂量了。

第二,鉴于明年财政收入的增长,朝廷决定拿出专项资金,修建和拓宽主要的几条官道、航道,由工部做出规划和预算,报内阁审批。

地方上的省道、县道以及航道,由各省市申报规划,筹措资金,如资金不足,可由朝廷中央财政适当补助,这些地方交通工程项目的完成度,将纳入地方官员的考核,跟每个官员的加薪政策挂钩。

以前,朝廷对官员的考核要求太低了,根本没有什么量化指标,在地方上做官,只要不出现民乱,没什么大的天灾,当官的就太舒服了,还能刮地皮捞银子,花点钱打点打点上面,考核总能混个优良。

现在的要求也不高,修桥铺路开荒什么的,只要你干点实事,统计局审计署最后都会有记录的,如果你再想跟以前一样混日子肯定是混不到优良的。

皇帝虽然没说对于考核结果差的官员,朝廷会怎样处理,但依着这位主子的脾气,恐怕不会有好下场,搞不好又会把你贬到崖州。

不知道是不是崖州上辈子得罪了这位爷,感觉他把崖州当垃圾桶了。

内阁几位大佬,对于手下新增加两个部门,当然是欢迎的,作为大明的中枢,他们也想更好地掌握大明的所有信息,文官们虽然知道这两个部门对他们并不友好,可增加了衙门,就能增加好几顶官帽子,你要是反对,被那些基层官员知道了,肯定会骂你挡了人家升官的路。

挡人前途,如杀人父母,那些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可得罪不起。

天启皇帝对顾秉谦这个吏部尚书也是这样说的:“统计局和审计署这两个部门,一定要选用年轻有活力的官员,可以从这次科举的进士中选拔,也可以推举年轻的举人,总之要求他们。要象记录历史一样认真的记录每个数字,务求真实,这是朕对他们的最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