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木匠皇帝之崛起 > 第175章 改变更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名人就是名人,孙传庭素有官声,短短几年就在大明官场出人头地。

但他因为看不惯魏忠贤把持朝廷的嚣张跋扈,选择辞官回乡,当时魏忠贤等人见有官位空出来,高兴还来不及,哪会留用他。

前世他是在老家呆了好多年,方才被崇祯启用,现在的他刚回乡几个月,就被朝廷启用,让他辅佐杨涟治理山陕两省。

杨涟本就是个能臣,得到孙传庭这位大才辅佐,很快建立起总督督标和多支生产建设兵团,两省的稳定很快见效,各地的农业水利工程很快开始施工。

朝廷以工代赈,给参与施工的农民和生产建设兵团军士发放粮食和优质种子,辅之与少量的工钱,不仅加快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又能让优质种子迅速在两省推广播种,同时又节约了大量的经费。

加上在四川的魏广微给他们提供的另一条移民之路,使得那些受灾严重、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百姓得以迁徙到川北和陇南,相较于陕北的干旱和黄沙漫天,川北和陇南简直是人间天堂,这里人口稀少,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有大量的荒地可以开垦种植。

原本不想离开故土的陕北农民,来了之后却再也不想离开了,在这些勤劳纯朴的农民眼中,这片土地可以让他们过上比以往好得多的好日子,这就足够了。

杨涟到两省上任不到一年,局势已经大为改观,一来因为现在两省的灾情尚不严重,二来杨涟的这些措施确实针对有效,又收获了民心,才有如今的局面。

山陕两省现在的农业种植结构已经改变了许多,那些靠近黄河等河道的地区、建有水库的地区,还能种植高粱、小麦、大豆、蚕豆,那些相对干旱的地区,全部种植玉米、红薯、土豆、花生等耐干旱作物。

杨涟强力推广天启皇帝发下的优质种子,也是为了培养农民的种植习惯和种植经验,相信一旦农民获得了丰收,这些耐干旱作物不用朝廷推广,也能让更多的农民愿意种植它们。

在这个时代,农民的温饱全部来自于土地的收获,这样单一的生活来源危险性极高,一旦遇到天灾,许多人温饱无着,活不下去,这时候只要有人跳出来搞农民起义,这些人便会被裹挟在一起,成为造反大军中的一员。

可只要温饱有着落,他们对造反就没有热情,毕竟这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买卖,没到那个份上,谁也不愿冒险,这就是中国农民的现实。

杨涟和孙传庭对于山陕两省现在的局面很满意,收到皇帝要调孙传庭去京师上任的圣旨后,两人都有些惆怅不解。

两人工作配合很协调,很愉快,也希望两省能在他们的努力下,取得更大的成果,毕竟谁也不想在胜利在望时离开。

再说杨涟也深知孙传庭对他帮助甚多,甚至可以说两省有现在的局面离不开孙传庭的努力,杨涟跟皇帝接触比较多,他相信皇帝不是一时糊涂,那么有可能的是,皇帝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交给孙传庭去做。

好在皇帝在圣旨中说明,接替孙传庭的官员朝廷不再另外任命,就由杨涟推举一名德才兼备者,朝廷直接任用。

这也是为了帮杨涟在两省树立权威,也为了两省目前的政策能够始终得到贯彻,让现在的良好局面继续保持下去。

若是因为调走孙传庭而影响了山陕两省,皇帝当然不会这么做,现在的两省已经稳定,这几年的灾情也不会太严重,已经竖立了权威的杨涟只要抓紧建设水利工程,完成种植结构调整,两省再也不会出现原本历史上那么严重的灾情。

随着大量人口迁移到四川,到四川可以过上好日子这条信息肯定会在两省百姓心中留下印象,如果出现严重灾情,那时百姓自然会想起这条信息,这条出路,肯定会有更多的百姓愿意迁移去四川,而有了先前许多陕西百姓的开荒,四川也能容纳更多的百姓迁移过来。

陕西以后会不会有农民起义这个不好说,但近期肯定不会有,所以天启皇帝才会让孙传庭去京师任职。

孙传庭是一员大将,再留在山陕两省没有多大意义,不如让他来见识一下现代武器的犀利吧。

朱效文要改变历史,改变的不仅仅是大明的历史,也是许多历史人物的历史,象孙传庭这样的悲情英雄,也需要改变一下。

孙传庭、洪承畴都是能臣大才,可惜被崇祯这个猜疑多变的皇帝给玩坏了,两人都没落得好下场。

天启皇帝希望两人能改变历史命运,率领神机营大军,东征建奴,西讨蒙古,为大明打下更大的江山。

这才是武将的正确运用方法。

军人,就是要在建功立业的路上一路狂奔,而不是占据一块地盘盘剥利益。

这一段时间,天启皇帝在南北两京开设的专卖店名声越来越大,获利越来越多,这些产业皇帝已经交给皇后管理,但皇后怀孕以后,精力肯定不如以前,再加上她要管理后宫,皇帝不想张嫣太劳累,只能把专卖店和铸币局的事务接手过来自己照看着。

货币改革虽然还没有提上日程,但银元和铜元的铸造,在造币局不断的试验下,终于铸造出让皇帝非常满意的产品。

银元正面是一幅唯美的大明江山图,背面是国徽图案,大明以前没有正式的国徽,皇帝让画师画了一幅太和殿的画,再画上两条威武的巨龙盘旋在两侧,以此作为大明的国徽。

这个国徽图案不仅会印在银元上,也会制作成帽徽,安在每一个大明军官的帽子上,以此来增强大明军官的荣誉感。

天启皇帝试图改变大明现在的这种以文御武的领导模式,一群武将被一个文官统领,这种模式肯定会使国家和民族变得文弱,如果这个文官是个知兵善战之人还行,如果是个纸上谈兵的,给国家带来的损害是无法估量的。

宋明两朝采用以文御武,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家民族的尚武精神基本丢失,汉人变得越来越文弱,直至清末被洋人叫做东亚病夫。

虽然以文御武能防止武将统兵造反,但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低级的统治模式,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皇帝完全可以用健全的制度、严格的管理来避免武将获得更多的权力,用集体领导制度代替武将单一领导制度,朝廷加强监管,军队后勤由朝廷统一管理,这种情况下,哪个武将敢统兵造反?

如果一个武将是野心家,但他觉得他的造反很难成功,他还敢造反吗?

冷兵器时代造反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拉拢人心,筹集军械粮草,如果这些事情一个武将根本没有权力做到,或者说很难做到,加上朝廷有锦衣卫东厂的暗中监督,有朝廷各个部门的监管,武将们敢去造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