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木匠皇帝之崛起 > 第255章 舆论风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连天启皇帝都没有想到,旅顺之战竟然会在大明形成一股舆论风波。

作为一个现代人,太清楚舆论传媒的重要性了,他亲自操刀,接连在大明邸报和大明慈善报上发表了数篇文章,趁机推波助澜。

这个时代的识字率不低,比所谓的我大清要强多了,可是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传播影响广泛的媒体,在全国发行的,只有大明邸报和慈善报了,小说话本之类的刊物倒是很多,在民间也颇为流行,只是算不上传播全国的媒体。

现在的大明读书人,能够获知国家大事的途径只有大明邸报,慈善报要差了许多,只在规模较大的城市才有发行。

正因为报纸的稀缺,所以朝廷发行的邸报带有相当高的权威性,在全国各地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

天启皇帝亲自撰写的宏文,在大明的读书人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大讨论。

归根结底,是儒家独尊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因为这些文章是天启皇帝亲自撰写的,实际上代表着官方已经抛弃了独尊儒家的政治生态。

从汉武帝独尊儒家以来,中国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封建王朝都使用了这个政策,科举考试的实行,更是将儒家学说推到了至高至圣的地位。

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只有科举,科举只考四书五经,天下学子除了学习四书五经,还能学什么?

这一千多年形成的文化惯性,让人们以为,除了儒家学说,天下已经没有其它的学说,其它的都是旁门左道。

现在天启皇帝告诉大家,除了儒家,还有其它学说,这些学说也很好,很有用,大明就靠着这些学说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建奴。

大明应该以海纳百川之胸襟,学习研究各类学说,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不拘一格百家争鸣,大明才能不断进步蒸蒸日上。

其实这场大讨论来得并不突兀,之前朝廷设立大明皇家工程院、大明皇家技术院,开办部办学院、省办学校,已经为今天的大讨论作了铺垫,朝廷即将在全国开办的小学、中学,已经代表了官方的态度。

但是正儿八经的全国性的大讨论真正开始。

现在全国的舆论分为两个阵营,一方是独尊儒家的,另一方是百家争鸣的。

因为朝廷之前的政策和布局,舆论并没有一边倒,百家争鸣的这边响应者并不少。

很明显,要求继续独尊儒家的,大多是年纪大的,属于保守派,而另一方,则大多是年轻学子,属于少壮派。

那些进入部办学院、省办学校的学子,天然的属于少壮派,现在因为旅顺之战和皇帝陛下亲自撰写的文章,国子监和各地府学、县学的年轻学子,有大半的学子也跑到少壮派这边了。

天启皇帝实际上在这场大讨论中拉了偏架。

在封建帝国,皇帝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亲自下场拉偏架,产生的影响就太大了。

再说当今圣上才二十出头,天然的也是属于少壮派,一时之间,少壮派的呼声越来越高,实力天天在增长。

天启皇帝此时又发了一篇宏文,说明朝廷并没有轻视儒家学说,并没有停止科举考试,并没有减少举人、进士的录取数量,如果儒家一味的看不起其它学说,一味的要求独尊儒家,就是一种偏执,没有海纳百川之胸襟,没有与其它学说一争高低的底气,也违背了孔夫子创立儒家的初衷。

这篇文章一出现,马上把儒家顶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儒家学说再去打压他人,似乎就是没有气量的小人,再说,孔夫子创立儒家学说时,也没说过独尊儒家,其它学说不能并存。

许多学者翻箱倒柜,翻出先秦时期的百家学说,来验证天启皇帝所说的是否真有历史考据。

任何东西都是经不起细查的,中国几千年历史,他们这样那样的查证,马上冒出来更多的说法。

就像后世的评论,说着说着楼就歪了,到后来这场舆论风波愈演愈烈,讨论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反倒是越来越符合百家争鸣的风格了。

此时的福建福清,叶家老宅,已经不再关注世事的叶向高,也被卷进了这场舆论风波。

说是不再关注世事,可人只要活着,怎么可能避免?

何况他是叶向高。

东林党硕果仅存的元老,两度担任内阁首辅的官场元宿,天启皇帝亲自为少壮派站台,他们保守派这边,自然有人想到这位大佬。

可叶向高至今不发一言,更没写过一篇文章为保守派据理力争,虽然大明邸报他是每期必看,连大明慈善报都是一期不落,可始终没有表态。

叶家周围隐隐约约的人是比以前少了,但这位大明元老心里清楚,锦衣卫对他家的监控不会撤掉的。

这天午后,他进入书房,让长子叶成学给他磨墨,他要给皇帝上书。

叶成学吓了一跳,他自然知道外面的风波,他也不想老爹参与进去,叶家已经荣耀无比,是福建数得上的大家族,如果老爹参与这种政治风波,搞不好会成为众矢之的,说不定会酿成大祸的。

叶向高看着颇为老成持重的长子,点点头说道:“为父不会参与这种讨论,我已经这把年纪了,怎会不明白这些,让叶家卷入这场是非,但为父如果不给皇帝表态,你觉得皇帝会放心吗?”

叶成学默默点头,老爹还是心里有数的,作为长子,大家族子弟,他也是有见识的,在这场风波中高声疾呼的,都是想出人头地的,其出身肯定不是大家族子弟,真正有家有业的,肯定不会出这种风头。

书房里很安静,叶向高一挥而就写完书信,给儿子看了一遍,让他装入封套,密封之后送入京城。

写完信后,叶向高似乎体力不继,坐在太师椅上闭目歇息,稍后又睁眼看着长子:“我死后,你若想入朝为官,可去京师求见皇帝自荐,皇帝自会给你安排,若不想做官,就安心在家掌管家业,但切记要时常阅读邸报,留意朝廷动向,不可做有违朝廷意向之事,不可随意批评朝廷政策,不要为叶家惹来灾祸。”

“凡我叶家子弟,愿读圣贤书参加科举的,就去参加科举,想去读部办学院的,也行,不必加以限制,如此叶家方能不倒,你懂了吧?”

“儿子知道,父亲身体康健,定能长命百岁。”

“呵呵,但愿吧,你去吧,为父想一个人静静。”

在这场风波中,叶向高做出了选择,他向来不是优柔寡断之人,都说屁股决定脑袋,在朝为官时,他作为东林党领袖,自然会为了派系利益,与其它势力斗争,现在他告老还乡了,就当为自己家人族人考虑。

至于什么舆论风波,关我何事?这天下是朱家的,我叶向高去操什么心?

至于圣贤学说,叶向高很清楚,这是进入官场的敲门砖,对于治理国家,没有多少用处。

在朝为官时,大家都是学圣人学说的,还不是有那么多派系?现在皇帝不想让儒家一家独大,你们现在暂时团结起来跟皇帝抗争,呵呵,早干嘛去了?

哼哼,我叶向高可不想被你们架在火上烤,你们想死别带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