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帅哥阿龙传 > 第67章 上树鸡和野猪、准姐夫马长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7章 上树鸡和野猪、准姐夫马长腿

夜幕里姐弟俩沿街慢慢走,过江虹声音软糯,一边走一边介绍这是谁家、那是谁家——弟弟每年只春节回来几天,他不熟悉寨子里的乡亲们搬下来以后的情况呢。

过江龙跟着走、笑嘻嘻地听,听着听着突然问:“寨佬也搬下来了?寨子里那不就没人了?”

“他老人家快100岁了,身体不好,不搬下来没人招呼(照顾)了啊,他自己都说了,再不搬下来、死了都没人抬棺材……”

过江龙哑然。下午还在说自己是牛头苗寨的呢,这下倒好,整个寨子全部搬空了!

严格意义上来讲、过江龙的老家并不能算是牛头苗寨的,因为他家独门独户、离寨子还有2里多路——牛头山因酷似牛脑袋而得名,牛头苗寨位于那“牛头”的“印堂”位置、而过江龙的老家则位于牛头山右边“牛耳”的位置,二者相距约1公里。

小苗寨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经过30多年的搬迁、承载着过江龙儿时记忆的牛头苗寨——终于走进了历史。

过江龙郁闷了一会、突然又想明白了:不管搬到哪里、只要乡亲们生活得好就行;自己也是三年多没去过牛头苗寨了,不还是活得好好的?

山区的人们还是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还只晚上七点多钟,街上却没几户人家开门,姐弟俩一路下来只碰到两个熟人:一个是寨子里的牛三爷、一个是过江龙小学时的语文老师。

来到小溪路55号,过江虹领先进门。过江龙抬头望着上面的招牌、笑了,还是那五个大字——过家坛子酒。

这古樟镇的房子都是政-府统一规划的:面宽四米五、拖步(进深)12米、后院6米;房子的临街面是门面、中间是楼梯间、后面是厨房兼餐厅和客厅,至于二楼和三楼、住人。

过江龙跟在大姐后面进屋,入眼的都是酒坛子,在浓浓的酒香中来到房子的后半部分,当看见案板上切好的腊肉时,过江龙的口水都出来了!

过江虹打开电饭煲端出一个盘子,惹来弟弟的一声尖叫:“哇,上树鸡!好香!”

您可能会问——上树鸡是什么鸡?

很简单,上树鸡就是“喜欢上树”的土鸡。古樟镇地处大山,老百姓养鸡大多是“放养”,这些土鸡便漫山遍野觅食;也许是和野鸡混杂带了野性的缘故,也许是想“飞上枝头变凤凰”,反正啊,这里的土鸡就喜欢往树上飞:一人高的树枝上站着土鸡很平常、三丈高的树上有土鸡也不稀罕,比陶渊明的“鸡鸣桑树颠”要牛叉无数倍——什么“公鸡中的战斗机”之类的、在古樟镇的“上树鸡”面前就是一个笑话!

在其它地方的树林里,您身上有可能落鸟屎,在这古樟镇的树林里,您身上落的很可能还有鸡屎!

呵呵。

才出锅的“上树鸡”香气扑鼻。

看着弟弟那垂涎欲滴的样子,过江虹全身是笑:“你先去洗澡。我发微信给长腿哥,叫他过来陪你喝酒。”

为什么要先洗澡?女主来了后再告诉你们。

“好啊好啊!”过江龙撕下一个鸡翅膀咬了一口:“我们这般大的(同龄人)还有哪个?都喊来!”

“冇得一个,都在外面打工弄钱,过年都不回。”过江虹收了手机开始炒菜,“镇子里都是老人和孩子,除了几个‘带崽婆’,60岁以下的冇得几个。”

“这就是新闻里讲的‘空心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过江龙摇了摇头:“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搬下来?”最近几年他们都是下山过冬,毕竟山上的冬天不好熬、天寒地冻物资匮乏,只要条件允许有得选择、谁想呆在山上过冬?

“他们要收完高粱才下来。”过江虹叮叮当当地炒菜,“我和长腿哥去催了他们好多次,他们就是舍不得那点高粱——其实根本就收不了好多(多少),都被野猪拱倒了……”

听大姐说野猪拱高粱,过江龙毫不意外。

雪峰山范围极广,聚拢了湘桂黔渝鄂5个省市,群山逶迤连绵、外围低而中间高,好像是老天爷把一口绿色的大锅倒扣在苍茫的大地上;“牛头山”位于雪峰山深处,牛头苗寨是方圆数百里唯一的人类聚居地;以前啊,野鸡、黄鼠狼和蛇等野生动物们经常去寨子里“串门”——今天飞进来一只野鸡,明天钻进来一只黄鼠狼,下次溜进来一条蛇——只要有小动物进了寨子,孩子们就会乐翻天,叫着笑着围追堵截,过江龙有一次被黄鼠狼的臭屁熏得呕了大半天!

至于野猪这样的大家伙一般是不来寨子“串门”的,它们就像明星大腕、轻易不去小地方演出,可是一旦出场、那绝对是闹得鸡飞狗跳地动山摇!

您也许会说:野猪来了不怕啊,有猎人猎枪嘛!

呵呵,您想多了。这都什么年代了啊哪还有猎人?老猎人已经挂了,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猎人只在您的故事里!至于猎枪,全被收缴了;当然,几杆土铳勉强可以滥竽充数算是猎枪,但是,都锈迹斑斑,和老猎人的遗像一起挂在墙上,连武装部来收枪的办事员都不屑一顾。

雪峰山深处的牛头山本是野生动物们的乐土,却被人类抢了一大块出去建成了牛头苗寨,这些年随着各族乡亲们的逐渐搬离,动物们快速收复故土,“人退动物进”的局面便形成了。偏偏那些野生动物们还不搞“计划生育”,一窝接一窝地生,于是啊不出几年,动物们就再次成了牛头山的主人——尤其是野猪,繁殖能力超强还没有天敌,嚣张跋扈称雄牛头山成为霸主!

整个牛头山、除了过江龙的爸妈还在坚守之外,其余都是动物们的天下;至于野猪、那是不得了,众多的野猪聚啸山林打家劫舍变成了“山大王”——野猪泛滥成灾满山乱窜,不但毁林毁庄稼还挑衅人类,古樟镇每年都有人被野猪弄伤致残,最近两年更是恐怖、竟然死了好几个!

人都被弄死了,庄稼被毁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过江龙才洗完澡,马长腿来了。

别笑,马长腿是大名、不是外号:他家姓马、他父亲希望他长得高。

马长腿也是牛头苗寨的,不过他家很早就搬到镇上了。这小伙子是个有主见的人,初中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去打工挣钱,而是满了18岁后去部队当兵;复员后又跑到他“老班长”的闽南老家去学习种植蘑菇,学成回来后正打算和过江虹结婚呢,没想到过江龙的二姐因车祸去世了——过江虹对妹妹的死很是内疚,抑郁了,于是马长腿便提议暂不结婚,这一拖就是好几年。

当然,这几年不是白过的,马长腿的蘑菇种植技术逐渐稳定,他种的杏鲍菇在雪峰县的蔬菜市场上那是“头牌”!虽然挣的钱不比打工多,但起码和心爱的姑娘在一起,他的爱慢慢化解了过江虹内心的痛苦和压抑,过江虹的抑郁症大为好转——二人定在年底结婚。

三人一边喝酒吃饭一边说说笑笑。过江龙见马长腿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也就不再去过问具体的事情,开始说明天回牛头山去看爸妈;3年多快4年没上牛头山了,过江龙有点想念那里了。

从古樟镇到牛头山有五十多里山路,都是崎岖的小路,汽车根本就开不进去,只有摩托可以通行;到达牛头山山脚之后就是爬山了:从山脚爬到牛头苗寨还有18里,其中有10里山路勉强可以骑摩托,剩下的8里就只能手脚并用往上爬——这在战争年代是易守难攻的好地形,但在这和平时代却成了妨碍牛头苗寨发展的最大障碍!

有一首着名的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这牛头山是典型的“山高路远坑深”,绝对不适合“大军纵横驰奔”,汽车是无论如何也进不去的,即便是摩托想进去也得费一番功夫:最起码一箱油是不够的,除非你想推着摩托回来。

过江龙的意思是自己走路去牛头山,一个人去一个人回;过江虹和马长腿自然不同意:来回一趟、小路加山路就是100多里呢,还到处是野猪!最后商量的结果是马长腿骑摩托送过江龙去,等县林业局催他上班时再去接他下山。

正说得热闹呢,电视里突然传来一阵歌声,那优美的旋律和空灵的意境一下就把过江龙给吸引了!

过江虹见弟弟咬着筷子看电视、还像小时候的模样,便笑眯眯地夹了一块腊肉放进他的碗里。

马长腿端起碗喝酒,看见过江龙眼里有泪花在闪烁,不由得吃了一惊,轻轻踢了一下过江虹。过江虹这才发现情况不对,于是看一眼弟弟又看一眼电视

三人听歌。。

这是一首由歌唱家孙-楠演唱的《净土》:

【词:化方,曲:李杰。特此鸣谢词曲作者及歌者!】

传说中有一片净土

住着古老的民族

每个人都能歌善舞

他们从不孤独

传说中有一座雪山

白云在山顶漂浮

一个梦反反复复

只想让你默默地领悟

传说中有一片净土

在太阳的那边住

一颗心不再漂浮

只想回到梦中的小屋

传说中的净土

我们唯一的出路

曾经模糊的幸福

越来越清楚

……

这首歌的旋律极为优美,歌词仿佛就是为牛头苗寨和乡亲们而定制的,但过江龙此刻的心里全是迷茫——曾经模糊的幸福,越来越清楚——他不知道那幸福是什么,他真的不清楚!

直到演唱完成、电视里播放广告,过江龙才低头吃饭。马长腿和过江虹对视了一眼,开始说起镇子里的事情来。

过江龙有一句没一句地回应着,脑海里却在回放那首歌:他聚精会神地听了一遍、竟然差不多就记住了旋律和歌词!同时啊,他觉得那首歌就是他心里流淌出来的歌……

读者朋友们,有没有一首歌让你泪流满面?

过江龙现在很青涩,不知道音乐的美好,只有本能的直觉。

知道一年后他才知道音乐能触及修炼者的灵魂、利于修炼。

当然,也利于健康。

经统计和研究、社会学家们发现——长寿的人大多喜欢唱歌,哪怕他们不懂音乐。

人们都希望能健康长寿,但无论社会学家还是医学家都没说清楚:乐观开朗的人容易长寿,为什么唱歌也能使人长寿?

我的解释很简单很直白:唱歌能够同时锻炼肉身体和能量体。

所以啊,如果你想活得好活得久,那就经常唱歌吧,哼哼也行。

科学研究证明:音乐不但对人有效,对动植物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科学和理性层面,对牛弹琴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据说啊,着名的“r本和牛”就经常听音乐,呵呵。

正宗的r本和牛是食材中的奢侈品,贵得死、堪比天价,许多人一辈子都见不到、更不要说吃到了,起码我是没见过没吃过——曾经有幸吃过一次所谓的“r本和牛”,既有仪式感、味道也不错,但后来人家说是河-北养殖的。

呵呵。

哦,不呵呵,估计你们也和我差不多——很多人不但没见过没吃过正宗的和牛、甚至都没听说过,对吧?

努力吧,争取我们都能吃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