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岳阳门外!

岳阳门距离船队已经非常的近,楼船此时已经逐渐收了风帆,速度也开始缓慢了下来。

整个水军船队将士也整装待发,随时做好登陆的准备。

岳州城已是越来越近,“岳阳门”这三个大字也已经渐渐映入眼帘,已经是近在咫尺。

赵构头戴皂纱折上巾,身搭通犀金玉环带,一袭窄袍,显得英武干练。

他伫立在船头的位置,不住的往不远处的岳州城眺望着。

楼船缓缓靠近岳阳门,赵构整了整自己身上的衣冠服饰,对着岸上似笑非笑。

大宋皇帝常服一般根据场合和形制分为三种:衫袍、袴袍和窄袍。

赵构并没有穿着一般朝堂之上的礼服,而是以常服之中的窄袍示人。

他这样的装束也是想向外界表明,官家并非只是养尊处优之辈,弓马刀枪也是不在话下。

“嘣!”

随着楼船与码头发出的轻微碰撞声,楼船稳稳的停靠在岳阳门外的码头。

楼船上的金枪班兵士放下刻有龙纹艞板,随即一队兵士先行下船,赵构则大步流星的跟随下船。

在众人惊讶的眼神之中,赵构一改往日的老成持重,而是快步流星的走下了船。

或许在众人的眼中,官家养尊处优,没想到却也有如此脚力。

而赵构也非常清楚,自己既然御驾亲征,就要给群臣展示一下自己曾经也是弓马娴熟之人。

御驾亲征不是给众人拖后腿的,而是能够真真正正带着大宋一统华夏。

由此可见,官家此时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一言一行,似乎都已经进入战时状态。

此时在岳阳门外恭候的三大帅们,见到官家如此英气逼人,也不由得内心暗暗称赞起来。

这和南渡之初的官家相比而言,可以说是换了个人。

那时的赵构面无血色,毫无斗志,言行举止皆有些畏畏缩缩。

可是眼下这位似乎换了个人,不但面色红润,身手矫健,整个人都散发着九五之尊的王霸之气。

“臣京湖宣抚使岳飞觐见陛下!”

“臣川陕宣抚使吴璘觐见陛下!”

“臣江淮宣抚使刘锜觐见陛下!”

“众卿免礼,多日不见,可安好否?”

“托官家之福,臣等皆安!”

三路大帅见官家似乎心情大好,竟然如此和颜悦色的问候,异口同声的回禀道。

赵构看着三路大帅,个个都身着金盔亮甲,威风凛凛,心中更增添了一丝底气。

且各路大帅都不过年届不惑,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年岁,自然心怀壮志想要和官家一起创立不世之功。

韩世忠等人随即陆陆续续的下了船,并一一与三帅见过之后,众人都默默的站立在一旁等待官家的旨意。

“今日天气甚好,朕借此机会与众卿游览一番岳阳楼吧!”

“臣等遵旨!”

岳阳楼本就是建在岳州城的岳阳门之上,其实就是个城门楼。

岳阳楼之前身,便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所建的\"阅军楼\",而到了晋朝时期则称之为“巴陵城楼”。

唐时李白来到巴陵之时,登上巴陵城这临湖古楼,放眼看去数百里浩渺洞庭一览无余,浩浩汤汤之洞庭深远辽阔,连绵不尽。

李白便即兴赋诗,“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巴陵城楼便借此而得岳阳楼之名号。

到了大宋仁宗朝时期,岳州知军州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并拟修筑偃虹堤。

再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横空出世,让世人都从这千古绝唱之中得以知晓岳阳楼的威名。

岳阳楼从此名震天下,继而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赵构在众人的簇拥之下,登岳阳楼而远眺洞庭。

不禁想起了唐时刘禹锡的一句诗句,远处的君山岛还真是恰似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

“朕知这岳阳楼饱受战火摧残,乃重修多次,也算是经历了诸多世事。想要天下太平,必定要以战止战!”

赵构与众人登上岳阳楼,望着不远处浩浩汤汤的洞庭湖,联想到岳阳楼的屡次重修,心中不免发出一阵感慨。

纵观历朝历代,皆是兴起于战乱,又灭亡于战乱。

想要保万世之太平,必须要自身足够强大,还要懂得以战止战。

“官家所言甚是,宣和靖康两朝可谓国富民强,却也不能阻挡金人,究其根本便是不能以战止战。”

韩世忠附和道,他非常清楚大宋重文抑武的国策存在很大的弊端。

如果说立国之初,太祖为了防范重蹈五代之覆辙,提出重文抑武,倒也是符合当时之情形。

然而随着辽、金和西夏等逐渐崛起,仍然一味的默守祖制而不求变通,那么自然会酿成大祸。

韩世忠自然不敢在官家面前批评太祖的重文抑武之祖制,但顺着赵构的话说以战止战,也算是旁敲侧击。

“臣以为,议和不是根本,金国一旦兴旺必定南侵我大宋。一劳永逸之法便是官家眼下着手实施的北伐。”

京湖宣抚使岳飞也在一旁说道,对于他而言本来就是坚定的北伐派,今日有幸成为北伐之主力,自然也要顺水推舟一番。

其实岳飞心中非常明白官家的意图,当初提出议和便是为今日的北伐赢得时间。

事实证明在六年的议和期间,大宋既赢得了中兴的机遇,又赢得了强兵的时机。

因此岳飞对赵构的所言所行非常钦佩,也得偿良将遇明君之所愿。

“韩枢相和岳帅所言甚是,秦皇汉武和隋文唐宗,皆以文治武功而治天下。今我大宋文治已卓有成效,武功亦是势在必行!”

一旁的刘锜也争相露个脸,相较于其他人而言,他对官家的转变是最为熟悉和适应的。

可以说他自己是在官家的一步一步调遣之下,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因此他也非常期盼自己建功立业之时,也能够促成赵构文治武功的一代雄主的愿望。

看着韩世忠、岳飞和刘锜都附和着官家的话,吴璘此时心中有些着急。

自己虽然是一路大帅,却纯粹武将出身,文墨之事不甚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