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主要是顾秀才上榜之后,前面几人都有府衙报喜,但是顾秀才没有,大家一问之下,同行之人说他住在城外寺庙,后面几日还有不少学子说起这事。”

贺宣确定这是真消息,问掌柜的要价几何?

“这消息您费心打听下都知道,也不值什么。”掌柜的挥挥手,并不要钱。

“那就帮我上两碟点心。”虽说掌柜的不要钱,贺宣也不好一点不表示,来两盘点心,就当是报酬了。

人家照顾你生意,这就无法拒绝了,掌柜的下去上点心。

贺宣和小竹把茶水喝的差不多,两盘点心直接打包,离开茶楼。

顾兄中了秀才,这是一大喜事,既然他不在城内,自己也没必要在这里停留,直接包了驴车,让他送去城外寺庙。

东昌府外寺庙不少,离得最近的就一个,城外的普宁寺,在一个山坡上,驴车可以直接到寺庙门口。

这几日因为在寺中寄宿的学子考中秀才,不少城里人家认为是寺里魁星保佑,纷纷前来上香,保佑自家小郎读书用功,文运昌盛。

贺宣说自己是顾川泽好友,询问了僧人后,得知顾川泽并不住在寺庙里,而是在后山的小屋。

带着小竹去后山,绕过竹林才看到屋子,很简陋的茅草房,顾川泽正在屋前的石凳上看书,听到脚步声,还以为是僧人过来,抬起头,才发现贺宣。

一时之间,以为自己眼花了,愣了好一会儿。

贺宣走到面前,笑着跟顾川泽道喜,“恭喜了,顾秀才。”

“小宣,你怎么来府城了?”顾川泽回过神,问道。

“我可不止来府城,连京城都去了一趟。”贺宣把自己这两个月的事情娓娓道来,哪怕再简化,都说了半个时辰,嘴巴都干了。

“我,我没想到,离开安德县没几日,就发生了这么大的事,那我也要向你道喜了。”顾川泽站起来,行了个礼,“恭喜贺大人。”

贺宣还有些别扭人家叫自己大人,两人坐下,顾川泽注意到贺宣渴了,“看我,见到你太激动,连茶水都没上,不过这里简陋,也没有茶,为兄只能请你喝清水了。”顾川泽说着就要起身去屋里倒水。

小竹忙拦住,“顾公子,这点小事,就让我来吧。”刚才是不好随意进人家的屋子,得到允许之后,小竹麻利的倒上两杯水,还把刚才贺宣买的点心也解开,放在大石头上。

两人坐在石凳上,继续聊着这些日子的见闻,边说边吃,两包点心就当做午饭。

得知贺宣从京城带来好些书籍,顾川泽立马打算去客栈一趟,现在这几本书都是翻来覆去的看,乡试在九月,能多看一本书,就多加一些考中的机会。

锁好小屋,三人直接从小路离开,不需要经过寺庙,驴车在空地等着。

普宁寺直接去码头的客栈,不从府城过,一个时辰左右就能到。

贺宣在驴车上跟顾川泽表示自己以后要去白鹿洞书院读书,定居京城,可能很少回来。

今年乡试的结果都等不到,要是顾川泽联系自己,就去村里找余叔,他会把信寄到京城。

说话间,有些淡淡的离愁,毕竟这是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地方。

不过贺宣自己调整了过来,还跟顾川泽开玩笑,“顾兄,我现在只是挂个虚职,说不定你今年秋闱,明年春闱考中了,比我还先入朝堂,到时候可要多照顾照顾小弟。”

“我也希望如宣弟所言,不过院试我就发现人才济济,乡试也只能勉励一试。”顾川泽如实道,自己院试的名次是第八名,乡试人才更多,前几届未中的秀才都会下场,秋闱能否折桂自己也没有把握。

到了客栈,顾川泽跟着贺宣上楼,这几本书,贺宣最近在抄录,还算方便拿取。

把自己在京城买的两捆书都找出来,贺宣说道,“这是我打算捐给村里学堂的,先借顾兄看吧。”

这里有十六本书,哪怕顾川泽过目不忘也来不及在乡试之前看完,在房间里先把这些书大致翻阅一遍。

顾川泽最后拿了三本,“我借这三本书就成,等乡试结束,把这三本书送回去,再多也嚼不烂。”

三本书里面,有两本是讲时文的,《戊辰房选删定》,《游艺塾文规》,对于顾川泽的帮助会比较大,还有一本是顾川泽比较薄弱的方面,《云庄礼记集说》里面的讲解,比较符合他目前的水平。

贺宣问道,“其他的确定不需要了?”

顾川泽肯定的摇头,不是不想看,而是时间来不及,与其每本都走马观花,还不如专研自己的短板,说不定就能考上举人。

“我明日就要回去,顾兄有什么话要交代给伯母的,我可以帮忙带。”贺宣也没废话,把剩下的书用油纸包回去,免得路上淋湿了。

顾川泽想了想,“就说我一切都好,院试中了第八,乡试结束马上回去。”

真是言简意赅,一句废话都没有,“放心,这些我都会带到的。”

时辰也不早了,顾川泽要回普宁寺,贺宣从荷包里拿出五两银子,塞到顾川泽手里。

顾川泽不肯收,双手握成拳,“我来府城之前,你已经给我送过仪程,这回再不能要的。”

“顾兄,我这是前期投入,我都封官了,陛下还赏了一个田庄给我,以后到京城春闱,可以来投靠我,等你考上进士,朝廷里还指望你多照顾我呢。”贺宣一定要把钱塞给他。

两人推辞了许久,最后,顾川泽无奈接受,认定这是借贺宣的,等乡试结束了就还。

“顾兄,你吃的好些,科考消耗精力,身体不好怎么坚持下来,银钱不要太节省了。”贺宣见顾川泽身形都瘦了些,面色也不是很好,劝他不要因为节省就损害健康。

顾川泽点头答应,坐着驴车离开,这辆车贺宣包了一日,送完顾川泽,就可以回去了。

这件事情办好,贺宣回屋休息,小竹和有粮去码头打听明日去乐陵郡的船只。

府城去往下辖县城的船只就多了,小竹找了还算大些的船只,订下三个位置,私人的小船不够安全,要是风浪大些,说不定就翻了。

八月二十天不亮,三人就起床出发,到达码头时才日出,贺宣刚醒,没啥胃口,船家也要等客人,人齐了再出发。

有粮就去买些早饭,想着公子喜欢喝汤汤水水的,有粮特意带了碗豆花回来,押了两文钱,要是把碗勺送回去,这钱还能退回来。

感受到有粮哥的好意,贺宣把一碗豆花都喝完,还配了个油饼,吃的饱饱的,等开船。

有粮不怕累,还把碗送回去,收回了押金,这时船上已经坐了大半人,小竹护着行李,两个大箱子,还有包裹这些。

直到有粮回来,才算放松些,一左一右围着贺宣坐,把包裹都放在中间。

船家算着时间,在码头上催促船客快些,不然就来不及了,吵吵嚷嚷的,还有人抱怨来得晚,连个位置都没有,只能挤在甲板上。

终于等到开船,贺宣很幸运自己坐在中间,有个路过的大爷,一身的汗酸味,不知道几日没沐浴了,走过这一片大伙都要躲着的程度,屏住呼吸,不敢多闻,怕浪费有粮辛苦跑了两趟买的豆花。

开船后,船只行进搅动河水,带来丝丝凉风,还算好受些,加上自己这边小竹有粮身板都不差,身边的人都不往中间挤,贺宣把包裹枕在脑后,还能睡个回笼觉。

醒来就是中午,三人轮流去边缘嘘嘘,木板围着,只要对面没有船只,就看不清,贺宣速战速决,洗了个手,吃午饭。

午饭就是干粮,很普通的饼子,配着水,直接吃,小竹给贺宣留了点下饭菜,就是从通州买的酱茄,吃了半个月,还剩最后一点,罐子已经洗干净放到箱子里,不然碰撞了容易碎。

饼子夹着酱茄,就是一顿简单的午饭,贺宣觉得自己已经不喜欢这个茄子,哪怕再好吃,也禁不住吃上半个月。

下午,船只到了乐陵郡,贺宣对这里还算是熟悉,明日就能到家了,要是再赶一赶,今晚也能到,不过走夜路还是算了吧。

在乐陵郡城门附近找了家客栈,方便明日一早就包车回去。

从马车——官船——商船——驴车,折腾了十七日,贺宣快到安德县了,算算日子,都八月二十二,村里快要秋收了。

驴车一路颠簸,贺宣三人坐坐走走,屁股和脚总要有一个遭罪的,路上还有灰尘,只要前面有车,后面的人就得吃土,鼻孔里都能挖出泥的程度。

三人一路到了安德县,直接去脚店找于五郎,走了两个月了,不知道大家最近如何,铺子里生意还好吗?

一路紧赶慢赶,平日这个时候,看店的人差不多要回村了,驴车驶入荷花巷,三人脚步都加快了,脚店大门还没有关。

有粮三两步跑进去,看到于五郎正在柜台拨算盘,余婶和于大嫂洗洗涮涮,把后厨的锅碗过两遍水。

听到脚步声,于大嫂头也不抬的说,“客观,我们打烊了,明日…”后面的话一下子刹住。

余婶奇怪边上的人怎么停了,抬起头一看,有粮正站在门口,逆着光,有些恍惚,是不是自己想儿子产生错觉了。

有粮咧着个大嘴,高兴的喊,“母亲,我们回来了!”

余婶这才从后厨站起来,往门口迎去,嘴上数落着,“你个傻孩子,怎么把公子挡在后头了,赶紧进来。”

有粮进去之后,贺宣和小竹也到了门口,小竹指挥着车夫一起把箱子卸下来。

于五郎和于大嫂一起出来帮忙,搬箱子的搬箱子,拿包裹的拿包裹,叙话了一番,赶着回村,匆匆把脚店关了。

在官道上边走边说,有粮讲述着京城之旅的新鲜事物,尤其是胡货铺子西洋铺子涨了多少见识,小竹在一旁补充。

贺宣的变化是最大的,换了身衣裳,戴着大帽,就像是大户人家的公子,余婶刚见面还有些陌生。

直到贺宣问起家里的情况,牲口棚中的马驴羊都关心了一遍,余婶说着说着,觉得公子虽然样子有些变化,但还是原来的公子。

絮絮叨叨着贺宣离开后的事情,因为贺宣走得急,离开后几日,封官的事情才传开,附近的村子,乃至城里不少人来打听这件事情的缘由。

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平静下来,“公子,你回来了,肯定有不少人要来拜访,那几日族长光是拜帖都收了不少呢!”

贺宣也可以理解,余婶把三人离开的事情讲了不少,说着说着就支支吾吾了,贺宣奇怪地看着余婶。

“等回家,让有粮他爹跟你说。”余婶觉得梁虎这家子人有些势利,但也不好在公子面前说长辈坏话,毕竟自己只是个下人。

这时驴车已经到了三里村,村中上了年纪的大爷做完地里的农活,正在菜地里开垦,趁着太阳落山前把这点子地方收拾出来。

盘溪水流平缓处,几个妇人忙碌的清洗着蔬菜抹布,准备做晚饭。

回到呆了四年的村落,贺宣确实有种雏鸟回巢的感觉,不知不觉对这个小村子产生了许多感情。

扛着锄头的大爷看清贺宣后,停在路边跟大家打招呼,“贺四郎今日是刚回来吧?嚯,这一车箱子,是从京城带回来的好东西,啥时候让我们开开眼界。”

贺宣下车,跟李大爷问好,“今日刚到的村里,连家都还没回,大爷有空了,来家里坐坐。”

这是句客套话,村里老人都闲不住,只要没躺在床上,就去地里干活,要不就在村里转转,哪怕捡捡柴火,牛粪,也是项活计。

贺宣自从被圣旨封官,成为村里话题度最高的人物,李大爷以往没啥交集,这次主动打招呼,贺宣顺着说了两句,给李大爷一些面子,村里人就觉得贺宣质朴,不会封官了就瞧不起一个村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