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 > 第46章 为数不多的工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繁忙中时间过得很快,临近年关,各地的政务总结、朝中的运转、皇太孙的大婚以及过年必备的祭祖等,都调动朝廷机器高速运转。

刘馨儿一行人也在铁炫的带领下,赶到了京师,住在城中赏赐的宅子中,等着婚礼当天迎娶。

藩王及出嫁的公主们也都带着孩子赶到了京师,一时间,皇宫内热闹非凡。城外也是一样,随从们找到酒家住店,街上酒家生意瞬间爆火,这些人的购买力也是相当强,尤其是北边的藩王随从们,有幸跟着进京一趟,常年吃沙子,咋也得多买点珍馐尝尝,顺便也要给家人带点。

最近朱允炆空闲时间除了被郭惠妃拉去试衣服、被礼部的人缠着讲解礼仪,空闲时间就一直泡在军火库这边。浙地那批火器已经运到了京师,对于这些欧洲国家工业革命的产物,朱允炆那是相当感兴趣,因为自此以后要想中华文明不退步,就得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否则几百年后就要挨打。

但这种事儿不是一时能发展的,朱允炆倒不是在改革武器,而是跟工匠师傅们研究一种玩物——烟花。大明此时也有烟花,但绝非后世那种绚丽灿烂,且爆桶的比例相当高,是以过年基本不会有人放烟花,多以爆竹为主。

这是朱允炆来到大明的第一个年,因此他想要给朱元璋整一场烟花秀,让老年的朱元璋过个开心的年。如果仅仅为了观赏,那就错了,朱允炆还不至于浪费时间来消遣,主要他是要利用这个机会来引起朱元璋对火药兴趣,进而为接下来的火器研发创造条件。

大明作为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王朝,火器已经开始使用,但由于技术原因,不能大规模持续利用,往往都是在作战前放上几炮,用来吓唬敌人,也给已方提升士气,准度与杀伤力实在一般。而且有很大概率没有炸到敌人,却因炸膛把自己给弄死,因此朝廷中从皇帝到大头兵都认为这玩意中看不中用。

“火药的比例可以一点点增加,另外土层封底一定要严实,硫磺、硝酸都挨个配比试试,注意不要量太大,比例不变,总量小一点。以防炸到人。”朱允炆跟匠人师傅们安顿到,他也不会制作,但见过后世的烟花,所以知晓一些大概。

经过数次的失败,真正的烟花终于造了出来,只不过是单一的火色,这也很不错了,毕竟当前很多用料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朱允炆试了数次确定了安全性后,就进入了量产,不同药量的都生产百余,倒不是他要放这么多,放过后定会有人眼馋,大过年的图个喜庆,可以赏赐给其他人。

“咱们军中这种火器师傅多不多?”朱允炆问匠人中的领头者李师傅。

“回殿下,火器匠人不多,总共有二百余人。”李师傅答道。

“哦,那也不少啊。”朱允炆不解的说道。

“殿下,这是总数,其中包括铁匠、火药师,还有烧火的都包括在内。”李师傅解释道。

朱允炆心中了然,怪不得呢,这些铁匠别说专门建造火器,大多数时候肯定都是在造刀戟,再扣除辅助人员,真正造火器的匠人不到五十人了。这么点人别说造威力大的火炮,就算是造一杆枪都有可能出问题。

是要重视工业了,当然这种大的政策方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此之前还是要改变朝廷的观念,这就得跟外界要联系,尤其西方世界。朱允炆不由得想到了历史上的那个伟人,或许可以挖一下墙角。

也许是看到朱允炆面色沉重,李师傅接着小心翼翼的说道:“殿下,军中匠人多是寻常匠户出身,这些年倒是俘虏了不少官匠,还有一些犯错的匠人(实际上就是造的炮炸膛了)都被发配到马场和军屯做苦力呢。”

说这话李师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他的哥哥就在马场,单论火药技术,比他要高多了,当初就是因为火炮被用的频繁,炸膛死伤了几个兵,就被论罪下狱,而后朱元璋大赦时保住性命,发配到马场做苦力。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李师傅也是看出了皇太孙殿下似乎很重视火器,对他们这些底层的工匠也好,是以冒着风险提了一嘴,救哥哥一把。

“原来如此,孤知晓了。你们放心做好本职之事,如有人借调或被论罪,需报孤知晓。”朱允炆说道,接着把一块木质牌子给李师傅,他想要保护好这些仅剩的“宝贝疙瘩”。

“小人谢殿下恩典!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李师傅及一众匠人激动跪地而呼,这是他们的护身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