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风光安葬了秦王,对燕王和周王朝廷并未提及,一切又都回到了风平浪静,不过在平静的海面下,暗流却涌动的越发欢实。

转眼间又到了冬日,人老的速度是很快的,尤其是两次经历丧子之痛的朱元璋,原本苍老一些的面容此时已经褶皱不堪,他那张本就不怎么耐看的长脸,在皮肤松弛后更加显得难看。

满头银发掉落的速度非常惊人,睡过一觉后,枕头上沾满了干枯的发丝。

现在朝中的政事基本都由朱允炆代理,朱元璋每日待在自己的寝宫中,睡不了多久就会醒来,醒后没多久又会发困,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朱允炆每日忙完政事就会来看朱元璋,陪他说说话,讲一讲朝中的一些事。朱元璋就闭着眼静静地听着,时不时地指导一下。

朱元璋则跟朱允炆则不再像以前一样说一些政事,而是不断回忆着以前,对孙子诉说着当年他们家如何穷困,军中如何酣畅,马皇后多么贤惠等,甚至还说了当和尚的那些趣事与辛酸。

每次朱允炆都默默听着,直到老爷子说着说着自己睡着,他轻轻给盖上棉被,掖紧被角。缓缓退出房子,轻关上门,吩咐在外守候的内侍一定要注意里面的动静。

回到东宫,还来不及逗弄儿子,他就被早已等候的詹士府官员薅了过去。

随着朱元璋龙体每况日下,先前的削藩官员们又跳了出来,他们再一次以‘自己人’的身份对朱允炆展开了围攻,其中就以齐泰、黄子澄为主要代表,而后新进的桑浩东、杨士奇竟然也持支持态度,只有杨溥未提削藩事宜,但也没反对其他人的提议。

“殿下,藩王势大,尤其是戍边藩王,家中养有私兵,不削不行啊。一旦殿下登基,藩王连纵,于社稷不稳。”齐泰说道。

“不仅如此,以前皇上龙体健壮,可压制住藩王。但藩地仍有多不法事,有些藩王不遵朝廷法令,陛下为此也曾多作惩戒,如今皇上迟暮之年,龙体欠安,殿下如不削藩,日后必将养虎为患。”黄子澄补充道。

“孤跟你们说了,削藩事宜不必再提,既然皇爷爷设立藩王,那就仅限于此,而后孤不再封便是。”朱允炆已经与他们辩解多回,但效果甚微,因此也不再赘述。

这些人都是自己的班底,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也都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皇权,自己也不能因为他们言语不合心意就加以怪罪,这样自断言路,以后可就没人敢真心提意见了。再说本来讨论政事就是无罪的。

先前方孝孺那般口无遮拦,朱元璋也只是借机打压了一下。现在老朱老了,他们也就更不怕了。

“殿下,虽然二位大人说的有些急,不过道理确实对的。藩王设立之初是结合我大明国情,皇上以皇权号令众藩,又以父亲身份限制各子,因此各藩遵令服从。”

“不过这样的局面不可能永久不变,到了殿下这一代,与各藩的亲情已没有皇上与他们那般紧密,若是再到下一代,必然已无亲情可言,只有皇权限制。但是各藩都有私兵,日久势大,一旦对皇权阳奉阴违,势必会兵戎相见,届时怕是不好对付。”桑浩东言辞并不激烈,却也是句句在理,支持削藩。

“你们说的这些孤都知道,不过现在皇爷爷龙体欠安,孤不愿在此关头与皇叔们发生争执,此事以后再议。”朱允炆不愿再与他们争辩,自从秦王的事后,他自己也认识到了藩王确实是一个问题,身在局中,他才知道以前的建文帝为何会那么急切的要削藩。

可笑刚到大明,他还对此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掌握了历史的规律,对于藩王不怎么上心,至于削藩那完全是无需考虑的事情。

齐、黄二人还想再说什么,不过却被旁边未发声的杨士奇轻拉一下阻止了,用眼神示意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几人也就不再纠缠,告退离去。

“刚刚殿下明显有了松动,你为何要阻止我们?”齐泰不解的问道。

“正是殿下已经动摇,所以我才阻止你们的,这件事要给殿下一段时间,毕竟皇上可还......”杨士奇小声说道。

“杨兄言之有理,我们作为点下的臣子,要设身处地替殿下着想,现在让他作决定,先不说皇上那边的情况,就是有此打算,也无此实力。”黄子澄也认同说道。

“此事还得我们仔细斟酌,待时机成熟再与殿下议,如今殿下口风松动,显然是已认同此事,我们操之过急反而不好。”桑浩东道。

几人均认同的点点头,相伴出宫。此时的朱允炆或许还没有意识到,党派已经初见端倪,就是他东宫的这几位核心人员,现在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团体,而不仅仅是同属于詹士府官员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