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师之中,朝廷正在讨论对抗北军的将帅人选。

由于燕王朱棣如齐泰、黄子澄等人所言的那样起兵,是以现在朝中这一批人相当高调。仿佛朱棣造反正合他们心意。

齐泰等人在朝中更是自觉高人一等。看吧,我们早就说过藩王乃内忧,必须先行处理,你朱允炆不听,现在怎么样,反了吧!

所以,关于大军何人挂帅的事,他们也要说上一说。

“皇上,臣认为当用曹国公为帅。”黄子澄道。

果然来了,朱允炆心中想到,不过却并未打断他的发言。

但与朱允炆反应平淡不同的是王弼、曹震以及常茂等人,他们之前以为二十万大军要征鞑靼,都想为帅,为此不惜亲自去探了蓝玉的口风。

没想到鞑靼没打成,他们还好一阵失落。倒是二十万大军正好被朱棣遇上了,这次说啥也得弄个将帅。

好嘛,还不等他们开口,黄子澄就推荐了李景隆。其他人就不说了,竟然是李景隆!这他娘的还能忍?

于是,曹震赶紧打断黄子澄的话,说道:“皇上!这个差事哪能轮的上他小李子,咱们这么多老家伙在这候着,哪个不比他有经验,要我说啊,您就把这二十万人交给我,我保证一个月,不,半个月,半个月拿下反贼!”

朱允炆笑了笑,说道:“景川侯勇气可嘉,不过战争还是慎重为好,不妨先听听其他人意见。”

首先,曹国公乃我朝开国名将李文忠之子,想来兵法方面深得真传;其次,曹国公本人就是武将,身形伟岸,武力不俗,为帅也当为士卒拥戴。

黄子澄稍顿,看了曹震等人一眼,接着道:“这最后,臣认为当给年轻臣子机会。民间不是有句话嘛,叫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话虽然有些刻板,不过道理却是对的。老臣总有心力不足的时候,一个王朝要强盛不衰,也当有年轻人接班。”

言毕,黄子澄昂首挺立,回到队伍中。他最后这些话是说给朱允炆听的,朱允炆啊,你想想谁才是你的臣子,那就是我们这些与你相伴多年的人,我们才是你应该亲近的。至于那些旧臣,老的老、死的死,桀骜难驯,早就应该被架空了。

语毕,尽管曹震、王弼等粗人不明白黄子澄说这话的用意,但是他们听懂了一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不是再说他们属于前朝,新皇不可用吗。

“嗯,黄卿所言有些道理,一个王朝要长久发展,必须要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青黄不接对我朝发展不利。不过老臣还是要用的,民间不是还有句话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朱允炆道。

“不要言其他,现在我们当前的问题是谁为帅,这几日你们也上奏许多,朕也考虑了。现在朕宣布一下这次的出征将帅人选。”

“蓝玉何在?”朱允炆忽然道。

“臣在!”蓝玉出列道。

“朕命你为我军大帅,领二十万大军,务必将叛军平定。”

“臣领命!”蓝玉不多言,自信答到。

太监张震双手捧帅印,递给蓝玉。蓝玉双手接过,这块帅印他已摸过好几次,以前激动、豪迈、爱不释手。现在的感觉是平淡以及责任感。

“你既为帅,将的人选自然由你来定,你挑吧。”朱允炆道。

这波操作让蓝玉有些惊诧。大明初建时出征作战,朱元璋也放权,让帅挑将。

不过这样一来,帅挑选的将都是与他关系相近的,就如徐达挑人,哪次不是李文忠、常遇春。

表面上是这些人能征善战,当然也不能否定他们确实厉害。实际上还有一点就是这些人私下里关系好。

这样的关系一方面于作战有利,大家都是兄弟,话也好说,而且相互了解,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战争中也不会有什么自己的小心思。

不过另一方面却是对皇权的挑战。你是帅,挑的将都是忠心于你的人。尽管战争赢了,但那些受到赏赐的将感激皇帝吗?或许有但绝不多。而对“有恩”于他们的帅,却非常感恩。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这些人称兄道弟,关系紧密。不仅在工作上相互配合,在生活上也互相帮助,逐渐形成一个团伙。

如果有人违法,皇帝要处理时,就会有一大批人出来阻拦求情,情绪激动的甚至与皇帝抬杠顶牛。

他们怕皇帝吗?当然怕!那为何还敢如此呢?皇帝杀一人或许可以,杀两人也不在话下,可要是杀一群人,而且是一群手握权力、互相肝胆相照的人,那就要掂量掂量了。

先不说这群人逼急了反不反的问题,就单单把这些人都杀了,也是动摇了王朝的根本。

当年的蓝玉、胡惟庸就是如此,朝中到处都是他们的人,相互之间关系紧密,有功劳都是自己人拿。有过了自然有人替你处理。

这也幸亏是在洪武皇帝时期,铁血手段直接镇压,要是换到中后期,文武勾结,还有皇帝什么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