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 > 第269章 顺其自然的削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未过几日便有圣旨下达,将责任全部推到了姚广孝身上。大意就是朱棣被身边奸人蒙蔽,误以为朝中真有奸臣要挟皇帝,救驾心切,不得不出兵勤王。

不过其自身也是有过错的,削去燕王头衔作为惩罚。其他人虽然都是听命行事,但没有及时为主上分忧,存在过错,每人降职两档,以示惩戒。

至于朝中的奸人,也就是为朱棣通风报信的太监宫女,成了最大的替罪羊,被诛杀。

同时,对于战死的将士,朝廷进行了抚恤。对于曹震、常茂等战死的功臣,朱允炆分别赠文追封,对其家人特殊优待。

这样的处理局中人都看得很明白,皇上徇私了。

不过这样处理本就不是给他们看的,而是给百姓们看的。只要百姓相信,这就足够了。

经此一事,朱棣自发上告,恳请皇上削藩,言及了藩王的各种利害。而朱允炆则推诿表示不同。

朱棣以自身为例,连续力谏多次,加上朝中官员这时候也进谏。一时间给人的感觉就是朱允炆不削藩才是不对的。

半推半就,朱允炆在众人的‘以死相谏’中含着热泪下达了圣旨,从今往后朝廷不再封藩;以前所封藩王地位不变,不过裁撤了藩王卫属,对家丁仆从数量进行了严格规制。

藩王的世子们不再是铁饭碗,不可继承藩王头衔。不过藩王的土地还是可以继承的,毕竟棍子不能打的太狠。

当然,打了藩王们一个大棒,也得给点胡萝卜安抚一下。

在朱允炆的皇权‘力争’下,从朝廷为藩王们争取了利益,各藩王家中放开约束,可以开店、务农、经商,不受身份限制。

如果你嫌弃这些活苦,不愿意动弹,没关系。有喜欢军伍的也可以参军,不过职位级别比小兵也就高一点儿。

再不济有文化的也可考取功名,或者在家办个补习班之类。总之一句话,充分释放藩王子孙们的特长,想干什么干什么,凭本事谋生计。

这让那些除世子以外的各藩儿孙们很是拥护,本来他们从一出生就注定这辈子只能混吃等死,荣华富贵跟自己毫无关系。

老大良善些,他们还能被接济一下,勉强混个小康。

要是世子老大抠搜狠恶,可就有他们受的,一大家子人每年只能靠朝廷拨的那点儿粮食果腹,啥也干不了,只能顶着‘朱’姓,在别人羡慕的眼神中恓惶度日。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忧。对于各藩王来说就很不开心,他们从朱元璋那里讨了个封地,养了些仆人,每年再从朝廷中央领上补助,日子简直不要太好。

现在被朱允炆这样一搞,自己虽说没了私兵,又减了仆从,可说到底还是藩王,家大业大,日子还是不错的。

头疼的是这份家业传不下去。咱们中国人本就注重传承,都希望自己辛苦挣下的家业有人继承。

现在自己的儿子除了土地还在,其他都没了,这不就成了典型的大地主了嘛。

后辈儿孙争气还好说,起码富贵尚在。要是遇到不争气的败家子,不出两代人,这份家业就没了,到时候穷的要饭都有可能。

相比于藩王的不乐意,藩王世子们简直就是欲哭无泪。好端端的人上人,竟然到自己这就没了。

以前地方上的官员哪个见了自己不得恭恭敬敬行礼,逢年过节礼物都收不完,平日里为个非、作个歹,也都睁只眼闭只眼,无人敢管。

现在好了,没了‘王爷’的名头,自己就是个屁。甚至自己的兄弟们,有本事的都能混个官当当,比他地主的地位要高多了,才不稀罕世子身份。

所以,尽管各藩王心中都不悦,想要对抗朱允炆,回头喊一嗓子,要去京师哭闹,结果发现除了大儿子之外,其他儿子都冷眼看着他。

甚至有些着急的,趁着现在王府还有钱,偷偷弄上一些早早在外买了房,做起了生意。

还有的已经找关系,谋得一份好差事。

这个时候好找啊,亲戚也都是亲的,那些将军也都认识,还有些交情。况且他们母亲能成为藩王的妃子,老舅家自然也有些地位。

于是,找姥姥的、找叔伯姑舅的、找熟络文臣武将的,都开始奔波了起来。再过些年头,想找关系都找不到了。

于是,藩王们都乖乖接受了朝廷的‘削’,他们就算想要反抗也没有理由,朱棣的事儿就摆在眼前。

而且他还现身说法,不仅极力主张削藩,甚至以自己为例说明削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可把其他兄弟恨得牙痒痒,又没有什么办法。

于是,齐泰等人一直嚷嚷了多年的削藩就这样不可思议的完成了,而主角却是燕王朱棣,实在是滑稽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