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永生回忆 > 第235章 大明开端(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七声震天霹雳几乎同起爆响,首当其冲的楼船被炸开了一个巨大的破洞,火油猛烈扬起、泼洒,所及之处顿时化作一片火海。

七条火船选择的位置各有不同,分据被攻击楼船的前中后,因此,大火刚刚燃起就迅速阻断了退路,顷刻间,楼船上哭嚎哀鸣震天,焦尸火人无数,不愿被大火焚烧而死的士卒纷纷跳入湖中,只不过片刻功夫就又为湖面多添了一具浮尸。

陈友谅那近百艘楼船被这场大火几乎烧了个精光,艨艟走舸的损失亦不可计数,被火烧死、跳湖淹死的士卒浮于湖面,目力所及之处几乎见不到水色。

据战后统计,只此一战,陈友谅的两个兄弟和被其依为股肱的大将陈普略俱被大火烧死,差点逼死朱元璋的陈英杰亦未能幸免,士卒更是伤亡过半。陈友谅悲痛不堪,誓杀朱元璋为兄弟、为将士报仇,只可惜,他的愿望注定是无法实现的。

朱元璋怎可能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大好机会?他乘着艨艟快船,率领部将奋勇当先杀入战场,一番冲击下来又毙敌数千、俘虏无数。

第二天,朱元璋对陈友谅发起了大反攻,陈友谅仅剩下的十几艘楼船又或沉或俘,俱往矣!

这一天结束时,这场决定命运的旷世之战已经分出了胜负。陈友谅因狂妄和天意而日薄西山,朱元璋却叨天之幸、迎来了最终胜利。

交战之后的第五天,双方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元璋从完全防守转入了完全进攻,而陈友谅则从兵多将广、舰船覆水的完全强势,变成了只能处处挨打、不住退缩的弱势局面。

朱元璋的将领们彻底放开了手脚、肆意攻击陈友谅残存的军队,凭着卓绝水性安全而返的俞通海尤为英勇,由他率领的船只在鄱阳湖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斩获颇丰。

陈友谅的将领们皆知大势已去,再无接战勇气,无需任何人指挥,便纷纷败往鄱阳湖深处,接下来就是一场围歼战了。

朱元璋一面加大遏制进出鄱阳湖河道的兵力,一面令将领们四处出击、继续歼灭依然负隅顽抗的敌人。

在朱元璋如山的压力下,加之对陈友谅信心的丧失以及对陈友谅过往不义的嫌弃,陈友谅的数名大将临战叛变,更使陈友谅的局势雪上加霜。

在如此危急的情形下,陈友谅非但没有安抚部下,竟还做出杀俘惑己的不义之举,更使部将离心离德了。

与之相反,朱元璋不仅悼死医伤,还将不愿投降的俘虏安全放归,即使谁都知道那只是他为了打击陈友谅的威信而施得惑敌阳谋,却仍然令他大得人心,很多被俘虏的陈军将士因而降于其麾下,使得他的实力大大增加。

河道里有沉船阻碍,河岸上更有火炮威胁,退走的河道已被完全阻断,陈友谅的败军无路可退,只能被彻底困死在鄱阳湖中。

一个月后,弹尽粮绝的陈友谅放弃了一切幻想,决定孤注一掷冒死突围,陈友谅想要从南湖嘴突围而出,盼着进入长江、再退入武昌,因为,他儿子陈理正守护在武昌,只要能够退到武昌,他就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朱元璋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当陈友谅的残兵行至江西湖口时,密布的巡逻船当即发现了他的踪迹,接到消息的朱军迅速云集而来,陈友谅受到四面猛攻,不得不退走泾江,却被守候于此的俞通海伏击,几番挣扎下,陈友谅于乱军中身中数箭而死,随他而行的五万大军群龙无首,纷纷投降。

是战,朱元璋赢得了彻底大胜。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已是机关算尽,亦拼尽了全力,却依然无法抵御老天爷送给朱元璋的那股强劲东北风,只能背着弑君杀友的罪名枉死在了鄱阳湖上。

元至正二十四年,陈友谅的儿子陈理走出武昌城,向朱元璋投降。

至此,陈友谅一方势力退出了元末的争霸之战。

洪都之战、鄱阳湖之战是元末争霸的转折点,此两场战役将陈友谅扫入了历史尘埃,也为朱元璋一统中华打下了坚实基础。接下来,朱元璋将要面对的就是一直给他使绊子的张士诚了。

在朱元璋与陈友谅战火燃起时,张士诚突袭了刘福通和韩林儿,还杀掉了刘福通。如果不是朱元璋冒险救援,作为红巾军旗帜的小明王韩林儿也将血溅五步,由此,朱元璋才名正言顺地称了‘吴王’。

然而,如果没有朱文正的闪亮出场,将陈友谅的手脚牢牢拴死在洪都城,并重挫陈友谅的士气和实力,这场争霸之战,鹿死谁手还是未知之数呢!

如果……,还有很多如果。

只是,历史永远不会有‘如果’,朱元璋赢得了洪都之战、赢得了鄱阳湖之战,也赢得了称雄天下的资格,这就是现实。

元至正二十五年,朱元璋对张士诚发起进攻。朱元璋的大军乘胜而来、士气高涨,一路猛攻连下兴化、通州、盐城、高邮、泰州、淮安、徐州、宿州、安丰诸州县。

第二年,朱元璋发檄文讨伐张士诚,细陈张士诚背信弃义、掳掠嗜杀之罪名,向张士诚部将发出弃械投诚即‘予所不吝’的承诺。在此檄文的鼓动下,杭州、湖州先后投降。至此,张士诚的国都平江已然成了一座孤城。

元至正二十六年底,朱元璋发起平江战役,成功俘虏张士诚,最终,张士诚自缢而死。

与此同时,朱元璋以接小明王韩林儿重归王位之名,却悄悄命廖永忠将其溺亡于江,从此,再没有人能名正言顺地阻碍他一飞冲天了。

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命汤和平方国珍,命徐达、常遇春挥师北上,并发布《谕中原檄》,喊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

洪武元年,朱元璋于应天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大封王侯,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