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女神股市搞钱传 > 第47章 神君临世(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沈家公司的格局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公司存量的主体交易,依然由莫雯雯与袁小天全权负责,这也是沈家公司头寸规模最大的一部分,依然沿用了过去的方式,即基于“神手小白”系统框架下的,融合型量化投资策略为主。

而沈家公司的另外两个分支领域,虽然规模不大,但发展的非常迅速。

第一个领域便是一级市场股权风险投资业务。这个领域的资金规模上限为50亿元,每个单体项目不超过5000万元。

而沈玉峰、蓝心诚在沈家公司日常业务之外,全权负责这个领域的项目操作。为此沈家公司还特别成立了“股权风险投资部”,由沈玉峰亲自担任部门总经理,蓝心诚担任副总经理。

该部门项下大约汇聚了20名职员,均是公司以基本面研究为主要工作的研究型人员。

该部门的业务,采用项目投委会制度。所有的项目必须要上投委会,由委员进行投票表决。

投委会的委员主要为:沈玉峰、袁小天、蓝心诚、以及其他两位公司高层。

而莫雯雯则没有担任投委会委员,而是以公司董事长的角色,行使着一票否决权。

在操作流程上,如果投委会表决同意的项目,还需上报莫雯雯那里,莫雯雯如果认为没有什么风险,则行驶不否决权。那么该项目就可以进行后续的投资落地相关事宜。

如果莫雯雯觉得项目不太靠谱,则会行使一票否决权。那么这个项目就会被无条件的毙掉。

另外,股权风险投资业务的整体资源配置、业务结构等风险控制工作,则一并纳入沈家公司的风险管理部,由袁小天亲自负责执行相关风险管控措施。

如此一来,这个小小的“股权风险投资部”,俨然成为了一个业务独立的小部门,而业务开拓主要由沈玉峰与蓝心诚负责,风险管理由袁小天负责,而莫雯雯则随时掌控全局。

第二个重要的领域,便是“神君”系统的研发工作。由沈家公司的刘博士与王博士领衔负责,全球相关的研发人员多达240人之多,每年的研发预算则更是数以亿计。而莫雯雯则丝毫不计成本,再多的资金消耗,都是值得的。

因为这对于沈家公司而言,是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工作。因此,对于这项工作,莫雯雯亲自负责协调资源,搭建舞台,并随时紧盯研发的进度。

……

袁小天坐在办公室的大沙发上,脸上的神情显得有些颓然。

对于莫雯雯的安排,袁小天有些许的气不顺。

“神君”系统的研发,对沈家公司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而她作为公司主管投资的副总裁,居然被排斥在了外边。

平日里,刘博士、王博士对于研发的细节,都讳莫如深,除了莫雯雯之外,绝不向团队之外的人,透露半点信息。好像随时都在防着她似的。

而更让袁小天郁闷的是,她还得兼任那个狗屁股权风险投资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

业务与风险有的时候,对立性非常强。她本来就和沈玉峰关系很不好。现在可好,她几乎每周都要和沈玉峰大干一场,吵得不可开交。

对于这样的工作安排,真是让袁小天感到难受的不行。

“袁总啊,他们这是什么意思嘛?本来投资交易这一块,就是你全面主抓,现在这么搞,意图不是很明显吗!”一个袁小天的下属愤愤不平的说道:“这一定是那些王八蛋在莫总面前,搬弄是非,想分你的权。您可得加以防备啊。”

“...”袁小天没有理会下属。

然而来找她,表示的愤慨的下属多了,袁小天则感觉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了。她训斥了这些下属,让他们好好干活,不要搞这些不利于团结的事情。

但当她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她才不会掩饰自己的那低落的心情。

本来她打算找莫雯雯好好谈一谈这个问题。但仔细一想,又觉得师出无名,就这么直呼呼的去找莫雯雯,那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这就更坐实了莫雯雯的猜忌了。

经过慎重的考虑,袁小天也只能装聋作哑,就当什么事情也没有。莫雯雯让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绝对不会表现出丝毫的异议。

但她的心里真的非常难受,十分的不舒服。

……

已是深夜时分,莫雯雯坐在办公室里,仔细的看着“股权风险投资部”报上来的第一批项目的相关资料与报告。

她的眉头紧皱,脸色显得不是很好看的样子。

首先她对于这种项目操作的流程机制,感到不是太满意。

这种所谓的集体决策制度,实在是太寻常了。几乎所有的项目投资公司,都采用了这种表决机制。比如债项业务的风险委员会,投资业务的投资委员会等等…

但莫雯雯觉得这样的决策方式真的十分不靠谱。

这种决策机制唯一的作用,便是分散项目承办人的主体责任。将来万一出了事,反正决策都是大家一起做的,那可就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了。

但往往商业的核心逻辑,正是索菲特老先生说过的那句话“如果你在五分钟内做不出一个决策,那么你可能五个月也无法做出决策。也许经过漫长的分析煎熬,终于做出了一项决策,但它大概率是错误的。”

商业项目,只有两个极端才能够做好。

一个极端是彻底的量化、规则化,不符合我规则的,我不熟悉的,我就不做。

另一个极端就是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商业直觉。往往很多成功的商人,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用敏锐的直觉去捕捉到很好的商业机会。

而这种集体决策的制度,太过于平庸,并不是说这个机制下不会出现好的决策,但综合而言,这种决策机制,最好的结果也只能随大流,跟着行业周期、经济走势而随波逐流而已。很难产生持续的超额收益。

另外,从行政效率与决策成本的角度来讲,更是非常的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