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长安 > 第534章 归属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受大唐的影响,不管高句丽还是新罗、百济,甚至是海对岸的倭国的流通货币都是铜钱。受冶铜技术的限制,百济的铜钱购买力甚至还要高于开元通宝。

长孙无忌吐槽自行车的定价高,石天也不能让这恶名落到自己的头上。

“齐国公,这自行车跟我可没任何关系!我那自行车工坊生产的自行车是永久牌的,这里卖的自行车是共荣牌的。

而且这自行车的做工显然跟永久自行车有所区别,你看那焊点,跟狗啃的似的!我们生产出来的那些自行车,那都是标准的鱼鳞焊。”

说到这里,石天也不得不鄙视程咬金了。自行车工坊已经建起来那么长时间了,连个像样的焊工都培训不出来,浪费了那么好的用料了!

石天也是佩服小荷,一辆两贯钱的自行车,用船运过来,摇身一变,身份立马暴涨十倍,眨眼之间就成了二十贯。

这么高的价格,按理来说应该没多少人买的起了吧!可是总有那么一群有钱人,价格越高,他们买的越欢,自行车店现在还没装饰好,预定的订单都排到年后了。

用自行车来朝鲜半岛捞金,那是石天的主意。他倒不是想把在朝鲜半岛弄的这点铜钱运回去,而是用来雇佣高句丽人来挖矿。

朝鲜半岛上的矿藏还是挺丰富的,像是除了金矿和铜铁之外,还有石天急需的钨矿钼矿等一些稀有矿石,而且储量极大。

用自行车赚钱,然后用赚来的钱雇人挖矿。提炼出钨、钼等急需的材料再运回长安,这钱跟白捡的一样。至于自行车的成本,随便拿出一点收益来也就够了。

长孙无忌可没兴趣关心石天跟李明达怎么赚高句丽人的钱,他只关心以后怎么才能不花钱来喝酒。

“石天小子,我在长安明达酒楼喝酒,晋阳公主可是从未收过钱的。现在跑来了泗沘,如果哪天馋了,来喝上两杯,你小子会不会收我的酒钱?”

长孙无忌是李明达的亲舅舅,他去明达酒楼喝酒,李明达如果敢收钱,长孙皇后还不得批着她的鼻子数落?

后来明达酒楼的份子全成了石天的了,但是明达酒楼依然是李明达在管理,长孙无忌去喝酒,依然是一文钱也不用掏。

在大唐进明达酒楼喝酒不花钱的,除了李渊和李世民爷俩,再有就是高士廉和云老爷子了。这几人是石天特意交待的,而长孙无忌这里就是李明达特意交待的了。

长孙无忌去明达酒楼喝酒不给钱,这点李明达跟石天提过。长孙无忌的钱李明达都不敢收,他石天就更不敢收了。

“齐国公放心,不光是长安的明达酒楼您随意喝,就是这大唐任何一家明达酒楼,您都可以尽情去喝。

回头我就跟他们说一声,让他们通知所有的明达酒楼分店,保证没人敢收您一文钱!到时候再跟晋阳公主提一下,给您在长安留个专属的包间,这样您带着几个好友去喝酒时也方便!”

长孙无忌这人石天挺喜欢的,并没有传说中的长孙阴人的属性。要说阴,那也是对敌人,就像是新罗的王宫,没有李世民的点头,他就敢让薛仁贵一炮给炸平了。

这件事情在长安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虽然没人敢明着谈论,但是私底下把长孙无忌给骂惨了。

长孙无忌背了这个骂名,可大唐在东边就再也没有敌人了。别看新罗是大唐的属国,李治灭高句丽和百济的时候,新罗人可没少抢城池。

长孙无忌能够舍了名声为大唐谋来这么大的利益,仅这一点,让他坐凌烟阁的头把交椅就绰绰有余。

这点事情李靖看不透吗?侯君集看不透吗?就东征的这些大将的聪明程度,哪个将军看不透?

都看透了,却没人敢动手,而他长孙无忌不声不响的就把事情给办了,李世民不宠信长孙无忌宠信谁?

能在明达酒楼混个私人包间,长孙无忌还是很满意的。

明达酒楼的么人包间可不那么容易混,后院的不用说了,那是皇家的地盘,李渊、李世民和李明达各自一个包间,连李承乾都没有。

就算前院的包间,除了给石天和李明达当媒人的高士廉,也只有云老爷子两人有包间。倒是李渊霸气,在后院抢了石天的包间不用,又跑前院去抢了个最大的包间专门用来打麻将的。

“这高句丽、新罗和百济都打下来了,怎么做才能让这里的人有认同感呢?”

对于石天和长孙无忌聊喝酒的事情,李世民没有丝毫兴趣。地盘打下来容易,控制也容易,可是这些人对大唐没有认同感,早晚还是要出乱子的!

李世民清楚,光靠大棒是控制不了太大的疆域的。治理一方,可不是下道命令就行的,只有让这些人认同了自己是大唐人的身份,这片土地才会真正成为大唐的领土。

这件事情从拿下突厥时他就在想了,再到后来的吐谷浑、高昌、龟兹,一直到现在的西突厥、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他都没有想明白。

李世民这话题有些深了,已经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了。想要数百万人认同大唐,让他们打心底里觉得自己是大唐人,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李世民这话也可能是说给石天听的,石天将自行车弄到朝鲜半岛来卖,价格翻了十倍。石天对朝鲜半岛这些人的态度可是跟对待大唐百姓的态度截然不同。

这么高深的话石天听不明白,但是李世民这话他还真有心得。

前世的吐番,一直没有归属感,给了各种优待政策,你养一只鸡都给十块钱,结果收钱之后该闹事还闹事。

其实这怪不那些人,身处高原,地广人稀的他们其实物质方面并不匮乏。

相比物质方面,他们精神方面相对更加匮乏一些。没有娱乐,他们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信仰。

每当卖了牦牛有了钱,他们就会去嗑长头,转山转湖去朝拜。大召寺的佛像,布达拉宫的台阶,那是他们精神上最高的追求。

布达拉宫一千零八十个台阶,功德箱从山下摆到山上。

他们拿着用牦牛换来的钱,卷成卷,每到一个功德箱前,他们都会从皮袍中掏出一卷钱投入到功德箱中,供奉着那些高僧大德,因为那是他们的信仰。

后来吐蕃普及了教育,通了网,通了快递,有了智能手机。他们了解了外面的生活,学会了网购。他们买了车,买了新手机,买了各种各样的需要的东西。

年轻人也走出了大山,或求学,或打工,亦或者直接定居在了都市之中。

他们的信仰还在,只不过他们对待自己信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更加理性了,也没人再会被几句编造的鼓动之言就揭竿而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