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被内部瓦解的两个人此时正于太子府寝殿亲的难舍难分,换个人可能会纳闷,这世界上怎么会有人如此热衷于吃别人的口水。

周疏宁搂着长孙清明的脖子,吻技在实战的经验之下越来越纯熟。

长孙清明十分享受于他的撩拨,单手搂着他的腰,另一只手还护着他的后脑勺。

后面便是坚硬的床架,这人一旦沉浸于忘我的情爱里,便会不管不顾,在有一次嗑的后脑勺起了个包后,长孙清明每次都得护好他。

窗外雨声仍在继续,周疏宁见状低低的笑着,抬手便捏上长孙清明两颊:“哥哥好疼我呀!”

长孙清明无奈:“淘气,……头发粘到嘴唇上了……”

说着他抬手为他将头发拢到耳后,却在看到他水润的红唇后又忍不住贴了上去。

这便如打开了某个开关一般,两人控制不住的燃起对彼此的热情。

就连他们自己都觉得奇怪,分明已经在一起一年多,却仍如热恋一般。

如果说长孙清明从一开始就对周疏宁炙热如火,周疏宁则是从涓涓细流蔓延成汪洋大海。

于是天雷勾动地火,一发便是不可收拾。

第二日天晴,周疏宁一早换上一身男装,并对外散播消息:“就说太子妃孕期胎象不稳,生产前便要闭门不出,做完月子再谈其他。”

微雨现在有重要任务,周疏宁身边跟着的是何四姐。

何四姐如今练就的一身老辣,做事虽比微雨少了几分细腻,却是绝对的雷厉风行。

只要是周疏宁吩咐的,何四姐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执行到位,听周疏宁如此吩咐,她便立刻躬身道:“是,主子,奴婢这就去办。”

周疏宁叫住她:“回来!”

何四姐站定,又躬身侍立在了周疏宁身侧。

周疏宁无奈叹了口气:“站直了!四姐,我身边,你不必如此。”

何四姐道:“那不行,奴婢是卖身的家奴,不能跟微雨姑娘比。”

周疏宁道:“微雨也是我儿时十两银子买回来的,她能改,你也能改。再说,谁也不是天生的奴婢。救命之恩,救子之恩,自有别的法子报还。比如让阿毛好好学习知识,长大后报效国家回馈于民。不也是美事一桩?”

何四姐答的振振有词:“那是他的福气,并不是报恩。主子,您别劝了行吗?我就是要这样做,心里的愧疚才能减轻一些。”

周疏宁没办法,知道再劝也没用,只得由着她去了,便又吩咐了一句:“这几日说中多事,你叮嘱阿毛,别一个人到处乱跑。”

何四姐答:“您放心吧主子!有了上次那件事,阿毛机警的很。他也跟着金梧卫们学了不少本事,虽力气不大,胜在灵巧,逃跑自是不在话下的。”

周疏宁点了点头:“没课的时候可以让阿弼教教他,如果阿毛对武功感兴趣的话。”

何四姐道:“那再好不过,以后还能常侍主子左右,有些武艺傍身也能更好的保护主子。”

周疏宁心想,何四姐估计就是太有良心了,才会时时处处想着报恩。

但想来古代这种险恶的生存环境,的确可以造就这样的人性。

这也可以理解夏皇后当初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人的拥待,她帮我很多人,对那些人都有恩情,也便多了无数个像何四姐这样愿意报恩的。

何四姐转身去办事,周疏宁则出门去上朝。

这几天长孙清明终于定下了他这翰林院大学士的品级,是正三品。

一般进士考出来,最高也就封个六品,但由于朝廷近期实在缺人,而且翰林院又是最新增设的,还是在周疏宁的建议下增设的,只能由他来牵头管理。

众臣对于周疏宁一入朝便被封为三品要员是颇有意见的,尤其是御史大夫为首的文官团队,尤其看不惯周疏宁这个后来者。

御史大夫乃三公之一,因其地位尊崇,一般都是由皇亲国戚担任。

虽然本朝御史大夫的地位并不高于丞相,却由于他超然的地位,被赋予了弹劾其他三公的特权,除了卢相邦,整个朝野中的文官可以说唯他马首是瞻。

听说翰林院大学士被定为正三品后,他第一个出来反对:“虽说状元是人才,但直接封为正三品未免过了。太子殿下,老臣建议,还是让状元郎从六品逐一上升调级为好。”

长孙清明故意和稀泥:“哦?御史大人这么认为吗?那么其他大人觉得呢?”

朝堂之上,以御史为首的几名文臣齐声道:“臣等附议!”

长孙清明点了点头:“倒也在合理范围内,但是御史大人忽略了一点。翰林院初初成立,正是需要组建的时候。除了周大人,好像没有人更了解翰林院的结构吧?”

众大人面面相觑,御史大人却仍不相让:“周大人直封三品属实不妥,我朝自建朝以来,文官除非有大功,或于朝野,于民于史书有大的贡献,否则只能从六品或正七品开始升迁。就连吴大人的嫡孙小吴大人都只封了从六品,周大人何德何能,可直任三品?”

长孙清明刚要开口,却听到一个声如洪钟的老者开口道:“关于周大学士,老臣有本要奏。”

长孙清明听到这个声音就头疼,虽然这位老大人品级不高,而且只是负责印刷等事宜,却一直是朝中有名的刺儿头。

周疏宁吐槽过他很多次,说这个老顽固食古不化,守着一亩三分田,很多改革都在他这里踢到了铁板。

只要他一开口,周疏宁的事又要起波澜,他却也不得不听老头儿把话说完,便道:“林大人请讲。”

林大人出列,气势十足的说道:“老臣奏请,请史官为周疏宁周大人写上一笔。”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鸦雀无声,就连周疏宁都呆愣在当场,心想林大人葫芦里这是卖的什么药?

便听林大人又说道:“周大人改进印刷术有功,且是大功,于国于民于朝野,均有受益。此功可记录于史书,供后世子孙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