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英国公 > 第122章 宝钞铜钱齐发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英国公张维贤对于张之极招募家丁一事,那是持赞同态度的。

在他看来,儿子经商、练兵,以及科举,那都是副业。

将来他还是要继承英国公这个爵位的。作为武勋一脉,手底下没有点得力人,那是绝对不行的。

以目前大明的情况来看,招募家丁是最合情合理的。

两个千户所的兵力也很合适。

张维贤也告诫张之极,没有朝廷的旨意,绝对不能让家丁队伍进入京城。

张维贤还特意安排了几个人帮助张之极训练这支家丁队伍。

而张之极也将这支家丁队伍交给了张韬。

至于家丁队伍的驻地,张之极则将其安排到了城外的张家庄。

张之极也顺道看望了一直在张家庄研究杂交水稻的董应举。

不得不说,董应举还是有本事的。他经过张之极的点拨,同时进行了多次试验。三个多月基本就能成熟。

徐光启也跟随张之极来到张家庄。他对董应举搞的这个杂交水稻十分感兴趣。

两个人还探讨了一番。

张之极也是乐见其成。

冬季种植土豆成功后,负责守卫的东厂及锦衣卫也都回去复命了。

家丁部队在此训练,顺道也能起到保护张家庄的作用。

无论是杂交水稻研制,还是京营练兵,已经步入正轨。

朝廷又任命张之极全权负责京城发行宝钞一事。

虽然朝廷通过了这件事,但是大家对于发行宝钞,还是持怀疑态度。

毕竟自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到现在是什么结局,朝廷内外,都知道。

因此,大家并不看好发行宝钞这件事。

张之极自然也听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声。

至于刘一燝、张问达之流,更是成为了吃瓜群众。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你张之极喜欢做这种注定失败的事情,那就去做吧。

作为明朝发行宝钞的专门机构,宝钞提举司。张之极在一个多月前发行国债时,曾经来过。

新任户部尚书汪应蛟尚未赴任。依旧是户部左侍郎李长庚接待的张之极。

虽然张之极发行国债取得了成功,为户部解了燃眉之急。可是李长庚对于发行宝钞一事,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他担忧道:“世子。太祖时期发行宝钞,算是失败了。朝廷内外对宝钞,可以说是非常抵触。您刚刚成功发行国债树立的威望,就不怕因为发行宝钞,搭进去呀。”

张之极也不恼,笑着反问道:“李大人。你怎么就知道我发行宝钞就会失败呀。”

李长庚还真没法接。

张之极就向李长庚讲述了发行货币需要准备金的一些基本金融常识。

其实这套理论并不难。元朝初期发行纸质货币,就是因为有准备金,才能保持纸币的稳定。每年的增发数量增发也非常谨慎,大约十万锭左右。

可是后期,逐年增加增发数量,导致纸钞出现了贬值。

因此,根据社会发展,适当增发宝钞,而不是严重超发,就不会导致宝钞大规模贬值。

李长庚作为户部左侍郎,自然对元朝和大明发行宝钞都有所研究。

张之极讲得这些东西,李长庚还是认同的。

他说道:“如果真如世子所说,那么重新发行宝钞那是可行的。毕竟金银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张之极说道:“除了发行宝钞,还得配以铜钱。要不然小额交易,就无法使用宝钞。”

李长庚说道:“世子所言极是。咱们大明也发行铜钱。可是制造十分粗糙,后期私铸铜钱的现象非常普遍。金银取代宝钞后,有些小额交易就得用到铜钱。可是现在市面上很多铜钱都是私铸的,据我所知,很多人从中获利颇丰。”

明朝货币系统十分混乱,张之极是知道的。可是没有想到会乱到如此地步。

铸造货币,那是国家的权力,怎么可能让私人去做呢。

这不是开玩笑嘛。

张之极对李长庚说道:“李大人。那咱们就从京城开始吧。只要上下一心,措施得当,重新发行宝钞和铜钱,就一定能够成功。”

李长庚自然表示,会全力配合。

第一步就是宝钞的款式设计。大明宝钞一共有五种面额,分别是一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

一贯等于一千文,或者一两白银。四贯等于一两黄金。

张之极又增加了两种面额,分别是五十文和十文。目的就是增加宝钞的使用频率,减少铜钱的使用量。

李长庚提出建议,既然新增加了五十文和十文,为什么不一步到位,增加一文的宝钞。这样就可以不用使用铜钱了。

对此,张之极解释道:“李大人。货币的发行,还得考虑使用频率。铜钱如此坚硬,可以使用很多年,可是宝钞却是纸质的,时间一长就会损毁,就无法流通了。从控制成本的角度,铜钱还是很不错的。”

李长庚笑着回道:“世子。别人都说你是经商奇才。在我看来,你来当这个户部尚书都绰绰有余。”

张之极谦虚地说道:“发行货币,和当户部尚书是两码事。再说了,尚未成功,咱们还得努力。”

张之极结合现代货币的样式,为新版宝钞增加了几款防伪标识。

当然了,都是明代可以做到的。一些现代技术,还是使用不了。

至于铜钱,张之极与铸币师傅经过仔细研究,终于研究出一款精美的铜钱,天启通宝。

对于发行数量,张之极的想法是按照明初制定的兑换比例进行兑换即可。

一两白银兑换一贯。一两黄金兑换四贯。

至于铜钱,则根据其成色,折价兑换。旧宝钞也是按照市面上的价值进行兑换。

宝钞提举司制造宝钞和铜钱,那都是轻车熟路。

制造出来的宝钞和铜钱,首先通过皇宫的内库和户部的钱库对外兑换。

比如朝廷官员的俸禄发放,皇宫对外采购等。

另外,也可以通过私人钱庄进行兑换。

当然了,主动到户部进行兑换,也是可以的。

张之极与李长庚带着新式宝钞和铜钱,以及兑换方案进宫面圣。

天启皇帝、内阁辅臣刘一燝、韩爌,除户部尚书汪应蛟之外的五部尚书、左都御史张问达等人都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