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梦明末 > 第119章 自立更生炼铁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郑海霞很想陈修远到伯父那里提亲,可伯父不在。她明白陈修远志向远大,还有自己的基业在舟山,不可能长期在泉州陪伴自己的。

第二天,郑海霞女扮男装,带着陈修远游历泉州,尤其是月港码头,商栈林立海船众多。

众多的内地豪商,纷纷在月港设立商栈仓库,从内购买瓷器、刺绣、绸缎等等陆路运来,或在月港直接高价与番商交易,或用福船运到南洋去,获取更大的利润。当然月港几乎一半的生意是郑家的,交易量巨大,中国到东瀛的海贸又被郑家垄断,每年获利巨大。

郑海霞吩咐赵玉平,派了一艘商船到澳门,去接陈修远的手下,给了船老大信物,又交代好了接头暗语,船便徐徐启航离港而去。

郑海霞又带着陈修远到月港附近的造船作坊考察。路上聪慧伶俐的杨柳和陆猛特意跟他俩保持距离,给二人单独的空间。

郑海霞给陈修远的介绍着附近船厂的情况,从小海边长大的她,对造船了解的很大,一路上滔滔不绝的说着,郑家在泉州有不少的船厂,不长时间两人来到了其中一个船厂。

船厂位于一个突出海边的半岛上,船厂的入口还有人把守,看到是郑海霞来了,就赶紧报告船厂的负责人。

进去半道上,船厂的把头冯进过来迎接,此人四十多岁,晒的黑黝黝的,跪在地上道:

“拜见大小姐!”

“起来吧!我朋友对福船感兴趣,特地过来看看,冯进你给带我们看看。”

“是!小姐”

船厂很大,建有两个倾斜的船台,在船台上建好船后,利用滚木将船推入海中,两个船台上,一艘福船已经建好了大半,另一个刚刚铺设龙骨,几十个工匠们正在辛勤的劳作。

陈修远边看边问,冯进一一做答,建好一艘福船,大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各种木料、绳索、铁钉、桐油等等,需要几千两银子。

人是最主要的,陈修远主要是对工匠感兴趣。

工匠在明代是个低贱的工作,大量的工人被统治者压榨,陈修远忽然感觉,“肉食者鄙”这句话,多么的正确,一个国家真正的竞争力,就是工业能力,而这些工匠就是工业能力的代表。

明代沿袭了元代的匠籍制度,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朝廷服役。

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其中匠籍全为手工业者,军籍中也有不少在各都司卫所管辖的军器局中服役者,称为军匠。这些被编入特殊户籍的工匠和军匠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他们要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匠、军籍若想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需经皇帝特旨批准方可,而且匠、军籍人士是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跻于士流的。

轮班匠的劳动是无偿的,要受工官把头的管制盘剥,因而工匠常以怠工、隐冒、逃亡等手段进行反抗,朝廷还制定了以银代役法。

工匠们没有土地,内地造船业萎缩没有收入,但官府的代役银照收,南方海贸发达,造船业兴旺,很多工匠拖家带口的逃难到福建广东沿海,成了这里船厂的工匠。

这些出逃过来的都不会再交代役银,被发现报官是要坐牢的,所以成了没有户籍的黑户,拿的工钱更是少的可怜,勉强够一家糊口,船厂里少半是这种工人。

“冯把头,这里的工匠月钱多少?”

以前有人来船厂,都对高大的福船感兴趣,询问的都是,福船长宽多少丈,能装载多少货物,这个陈修远到是个另类,询问起这些下贱的船匠来,不过他还是一一回答。

“掌尺的拿月钱三五两,一般工匠二两银子,其他的苦力就少了,有的是只管饭,没有月钱,等船下水时拿几个赏钱。”

陈修远的第一反应就是,工资太低了,但你不能说他们不对,从古至今资本都是贪婪的,他们垄断了市场,工资低但有的是人来干!存在就是合理的。

在船厂转了一圈,陈修远对于自己造船有了信心,忽然想起自己对陈家原来的工匠,是不是太好了,好的让大家都没有了奋发向上的精神,看来自己回去要设计出激励、惩罚的制度来,可以参考后世的末位淘汰制。

陈修远一时想的太多,有些走神,陪着他的郑海霞看着他的样子,因为冯进在旁边,所以郑海霞改变了称呼:

“陈公子,陈公子!”

陈修远没有回答,微笑着示意自己没事。

“咱们回去吧!”

几个人回到了郑府,陈修远真的想马上在泉州,高价招募一批工匠回舟山,但这样明目张胆的挖墙角,日后如何面对郑海霞,泉州的造船厂,绝大多数可都是郑家的。

造船、铸炮的事,是不能耽搁的,这些都是自己以后安身立命的本钱。陈修远粗一盘算,自己已经离开舟山有个多月了,陈修远决定必须尽快动身回去,看看各个设施都建造到什么程度了。

午饭过后,陈修远在后花园与郑海霞相见,郑海霞又恢复了女儿装,两人先是品茗赏花,看到陈修远不在状态,郑海霞关心的问道:

“兴华,怎么了?”

陈修远叹了一口气,说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出行,最大的收获就是遇到海霞你,当然也见识到了月港和濠镜澳海贸的发达!海霞我准备明日动身,返回舟山岛,修葺现有船只,采购瓷器、茶叶、丝绸等,到月港或濠镜澳交易,来日船只增加后,就直接到南洋去!”

郑海霞听了陈修远的豪言壮语吃了一惊,大海上航行可不是闹着玩的,况且现在海上的贸易基本上被几大势力把持,光是西夷人就有好几股势力,说是商人其实都是海盗,就是自己的伯父也是靠着拼命,才有的如今的地位,自己的父亲就是在海上战死的。

“兴华,我怕……”

“海霞,好男儿志在千里,你不想我每日里都窝在家里,一辈子一事无成,况且也不一定是我亲自出海,家里的香皂生意也需要我,这次回去后,我就差人过来提亲,顺便带些香皂来。”

郑海霞明白,自己劝阻不了陈修远的,就和当年母亲劝说父亲一样,到最后只支持他。

“兴华,这次你要不要带些船工回去?”

“先不了,我这一来工匠和媳妇都要,挖墙脚挖到你伯父身上,你伯父对我会有意见的,过些日子再招募吧!”

郑海霞羞着脸小声的道:

“晚上,我让杨柳去请你。”

…………

第二天一早,泉州城外。

陈修远与郑海霞恋恋不舍的告别了,陈修远蹬上马背追上前面的陆猛他们,回头高喊着“海霞!回去吧!”和陆猛几人朝北方行去。

因为路径不熟,陈修远一行四人,原本七天的路程,四人十后才到了宁波府,然后花钱顾船到了舟山岛上。

剿灭了舟山群岛的两股海盗,添了两艘福船,所以陈家庄的移民计划可以提前完成,最后一次运输任务的船队,已经出发了几天。

此时的舟山岛上,已经有人口几千人,除了在原户所附近的,大多在棱堡附近。

各种建设都在紧张的进行,多数的项目都到了收尾工作了,尤其是香皂作坊,已经投入生产了。

下午陈修远听着陈文抚简单的汇报,准备第二天具体检查情况,十来日的赶路,陈修远非常的疲惫,胡乱吃了些饭,就躺下休息了,惹的李香君白了他几眼。

香皂作坊的扩建就在堡内,本来陈修远想弄到外面的,不过这棱堡建设也有国公府徐文杰和刘毅的投资,贸然弄到外面,怕他们有说法,与是就在堡内扩建,等过两年就是自己说了算了。

陈文抚这个总负责人陪着陈修远 ,先到了香皂作坊,从陈家庄迁来的工人已经开始上工,因为都是熟练工,香皂作坊的产量几何倍数增长。

“文抚,现在的出产,够徐、刘、韩他们三家用的吗?”

“够用,前几天他们陆续过来拉走了一匹货,估计等他们下次再来,咱们的库房就满了,供应估计没有问题!”

陈修远点点头,满意的说道:

“好!走咱们到外面去看看。”

二人出了棱堡向东走,几里外的山岭下,就是军营的所在地,铸炮厂、火药厂和养马场在军营的侧后方,依山坡而建,不远处还有新建的学校,能受到部队的保护。

这里劳作的人很多,一个大围墙正在施工,和军营的围墙连接,把军营和其他铸炮厂、火药厂、兵器作坊等都围起来,留下一南一北两个大门。

陈修远从预留的北军营大门进入,大家看到陈修远来了纷纷问候,不大时间陆毅、陈尚承和陈朝宗过来迎接二人,二人和其他人一样,一个多月里,都是吃住在施工现场,所以不知道陈修远回舟山岛了。

“少爷,您回来了!”

“嗯!带我到里面看看。”

一排排宿舍主体都已经完成,伙房、食堂等现在都是收尾工作了,训练场地宽敞,跟在陈家庄时一样,各种各样的训练设施,足够一万人训练使用,还增了靶场,只是房子少些。

“朝宗,怎么没有看到队员们,都干什么去了?”

“回少爷,现在这里只有瓦匠在干活,队员们都到附近伐木去了,郭先生以后造船需要木材,还得阴干好的,所以现在先砍伐好拉到船厂附近准备着。”

陈修远很满意,表扬陈朝宗道:

“好!”

附近的铸炮厂基本上已经完成一半,宽十五米长三十米的铸造厂房已经完成,厂房边上是两个熔炉,和厂房相接,熔炉三米多高,后边正建造着烟筒。

郭文弱一身的短打衣衫,正跟工匠们交代着施工方案和标准。陈修远让人不要打断他,等他跟工匠交代完毕后,才发现陈修远已经在自己跟前了,他连忙跟陈修远赔礼,被陈修远制止。

“咱们不兴这些虚礼,郭先生给我介绍一下工程进展如何?”

“是,东家!这铸炮厂房基本完成了,高两丈二,宽五丈长十丈,和原来登州的铸炮厂一样大。外面的熔炉再过几天也就完工了,只要工人上齐,材料备齐就可以开工了,不过这舟山岛上潮湿,做的泥模估计得长时间才能阴干。”

陈修远看着厂房,中间有五个砖垛比前后墙高了几米,上面横上主梁,檩条搭在主梁和前后山墙上,正好中间高两边低便于防雨,到了外面的熔炉旁,陈修远对着郭文弱道:

“郭先生给我说说这熔炉吧!”

“东家这熔炉高一丈,每次可出铁水五百多斤,炉壁厚一尺半……”

听了郭文弱的介绍,几百斤铁水,也就是几个炉子才能浇筑一门大炮,这时期炼制的铁水不纯杂质多,又没有统一标准温度,浇筑火炮的质量可想而知,所以为了防止炸膛,这铸炮的炮管特别的粗,火炮就越来越重,不利于移动。

陈修远没有跟郭文弱深入交流过,这次陈修远准备好好谈一谈,他支走陆毅和陈朝宗,他们也不懂,还不如到军营和养马场里指挥工匠。

厂房外一个房子,是郭文弱夜里休息的地方,陈修远借口喝口水,到了房子内。

“郭先生,我也见过火炮,不管是咱们大明铸造还是番人制造的,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大炮太重了,运动不便!可有方法解决?”

郭文弱听了陈修远的问话,很是惊讶,陈修远年纪轻轻,就看出了火炮的弊端,真是不简单,一般人都震惊与火炮的威力,而自己的东家却找大炮的短处,这是异于常人,也难怪会短时间将陈家发展壮大。

“回东家,这铸炮为了防止炸膛,只得将大炮的管壁加厚。”

陈修远看着郭文弱,追问道:

“如果不把管壁加厚,要想取得大威力,有没有办法呢?”

这一问,问到了技术的天花板,因为郭文弱不知道,所以想了半天,也没有回答出来,陈修远却不依不饶,接着问道:

“是什么原因炸膛?是不是浇筑的铁水不行,能提高铁水的纯度吗?”

…………

一连几个问题,都是郭文弱现在难以回答的,最后陈修远还是让郭文弱,按照以前的经验来干,等开始铸炮后,他再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随后陈修远又看了兵器作坊、火药厂、养马场和船厂,进度都还可以,尤其是木材,舟山岛和附近岛屿的大树,都砍伐的差不多了,在船厂的棚子里堆积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