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梦明末 > 第170章 袁贵妃的执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后宫干政,除了依靠她们个人的手段,更多的还需要依靠外戚的力量,也就是娘家人的地位。

在明朝的时候,自开国初年,朱元璋就下了一道旨意,天子跟亲王的后宫嫔妃,应当选择出身清白人家的女子,不要接受大臣给你们找的嫔妃。

“天子及亲王后妃宫嫔等,必慎选良家子而聘焉,戒勿受大臣所进”

所以,明朝初年的时候,虽然还有公主嫁给功臣,用来跟他们拉拢关系,但后宫一直选择普通人家的女子。到了后来,甚至连驸马选的也是普通人。这样一来,外戚家族就无法形成可以影响朝局的势力。

沈威可是知道这些道理的,可袁贵妃对于陈修远升为游击,极度的不满意,沈威也是无可奈何。

也不知道袁贵妃哪里来的勇气,坚定的对沈威道:

“沈公公,陈修远功高盖世,如若如此对待,哀家绝不接受,你可有办法?”

沈威有个七窍玲珑心,看着袁贵妃意志坚定,也轻声的添把火说道:

“娘娘!如今天下大乱,有了军力的依仗才能高枕无忧,您看那黄得功、刘良佐还有刘泽清跟原来是闯贼的高杰,他们为什么被封伯爵,还不是手里有兵马,朝廷急于拉拢吗!陈大人的兵马虽少,可个个都是敢战之士,若娘娘力保他晋加爵位,日后他还不向着您?”

袁贵妃这个政治素人,虽然没有权谋之道,但还知道要人对自己好,自己也要对人家好,听了沈威的话,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询问沈威道:

“沈公公,具体怎么办才好?”

沈威也看出来了南京朝廷此时的想法,现在就是极力安抚,江南的官员本来就反对福王登基,朝廷当下的政策就是安抚、妥协,既然这样就可以要求了。

“娘娘可以直接对史可法史大人提出来,如果南边不同意……”

沈威看看袁贵妃,袁贵妃正杏眼注目等着他接着说。

“如果南边不同意,娘娘您也可以不同意……”

沈威没有把话说全,袁贵妃瞬然明白他的意思,坚定的点点头道:

“沈公公,就这样办!你去通知他们吧!”

方岳贡一众北京南下的官员,都沉浸升官加禄的喜悦中,在盐道衙门里畅谈国事天下事,想象着明日的圣旨宣读,可沈威来到盐道衙门,将袁贵妃的意思转告方岳贡和史可法时,众人都惊掉了下巴。

“娘娘要给陈修远封侯!忠勇侯!?”

听沈威传来的意思,如果南京朝廷不同意的话,袁贵妃将带着长平公朱、定王和永王拒绝迎接圣旨。

昨天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么今天下午就变卦了,陈修远本来在史可法的眼里,形象十分的勇武忠心,可这居功自傲伸手要官,一下子把形象彻底败坏了。

他赶紧和方岳贡一起查询,这陈修远每日里,不是在校场军营里,就是到城墙上巡视,得到的结果是,自从进了扬州府以后,陈修远这人从来就没有给袁贵妃请过安,就是他手下的一众百户官也没有去过。

不是陈修远鼓噪娘娘,那能是谁呢?南京的圣旨已经到了扬州府,各方意见都已经谈妥,这半路上又出了岔子,史可法和方岳贡请来沈威悄悄的询问。

“沈公公,娘娘怎么突然提议晋封陈千户?因为什么啊?”

沈威到也实在,回复方岳贡和史可法道:

“上午,娘娘忽然询问陈大人的封赏,杂家也就听闻禀告给了娘娘,下午娘娘就让杂家来告知二位大人,具体因为什么,只能询问娘娘了。”

见沈威也说不出什么,史可法、方岳贡、邱瑜和阮大铖来到知府衙门,前来拜见袁贵妃。

多日的休养调理,一路奔波身形憔悴的袁贵妃,又变回雍容华贵的形象,端庄大方的坐在床榻上。

几人见礼后,袁贵妃吩咐宫女搬来凳子,给他们看了座,谢了恩后,方岳贡首先询问,毕竟和袁贵妃一路南下,双方也熟悉一些。

“娘娘,不知您为何要加封陈千户为忠勇侯?”

袁贵妃看了看下面坐的几人,不慌不忙的说道:

“众位卿家,当初京城被闯贼围攻,先帝下旨天下勤王,对文臣大加封赐,对武将更是不吝候伯之爵,可到头来没有等来救驾的兵马,却等来了北京城破。”

说到这儿袁贵妃停了一停,看看榻下史可法他们,君父遭遇敌手,最后被逼自缢,史可法等人面容惭愧低下了头,袁贵妃接着说道:

“陈千户远在穷乡僻壤的舟山岛上,距京城何止万里之遥,但仍带着自己的家丁护院奔赴京城,舍命勤王救驾,是何等的忠君报国。

要不是陈千户,我们娘几个早就随先帝而去了,陈千户可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方大人、邱大人?”

“臣在!”

“臣在!”

袁贵妃看着坐在下面的方岳贡和邱瑜,接着说道:

“就连你们的命,也是陈千户从闯贼军中夺回来吧!这大明铁骨铮铮的忠臣良将,这样大的功劳,难道就值一个小小游击?”

她的这一问,到把方岳贡和邱瑜给问傻了,人家可是你们的救命恩人,你们就这样对待救命恩人,这是埋怨他俩没有给陈修远争取啊!两个人支支吾吾什么也说不出来。

阮大铖看着方岳贡和邱瑜被问的支支吾吾没了言语,于是站起来道:

“启禀娘娘,无军功不得封爵,是大明历来的传统,而且朝廷对官员的封赏自有律制法典,岂能因为个人的喜好,坏了朝廷的规矩。”

袁贵妃不认识阮大铖,但也听的出他出言不善,她没有给其面子,严肃的反问道:

“这位卿家,哀家倒要问问,先帝晋封山海关总兵为平西伯,现在南京朝廷又晋封江北四镇总兵伯爵,湖广的宁南候,福建的南安伯,是按朝廷什么样的律制,什么样的规矩?哀家不明白,你个哀家讲一将!”

南京朝廷晋封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是因为四人拥立之功,加封左良玉为宁南侯、郑芝龙为南安伯,纯粹是因为他们手握重兵,取的是制衡之道,这里面阮大铖是门儿清。

提出来那个都不能放在台面明说,毕竟都不是因为现实的军功晋封,正好把自己的话给堵死了。

大家都没想到袁贵妃如此能说会道,一时间竟然都是无言以对,沉默了片刻后,史可法说道:

“娘娘有所可知!这几镇总兵手握兵卒十数万,于外安抚地方,于内巩固朝廷安危,他们从军数十年军功累累履历丰富,朝廷加封爵位是理所应当的,可陈千户资历甚浅,贸然加封爵位恐难以服众。”

看着几人就是不同意举荐陈修远,袁贵妃似乎有些生气了,语气不善的说道:

“史卿家,我们娘几个的命,就不值一个封侯爵吗?这就不是军功了吗?那这样以后谁还给我们皇家舍命,哀家就是不想舍身往死勤王救驾的忠臣良将受屈。一个游击能拿多少俸禄?哀家心意已决!陈大人忠心耿耿勇冠三军,宜加封忠勇侯,否则哀家带着媺娖和炯哥儿、焕哥儿隐姓埋名,不接受南京的册封。”

大家都被袁贵妃的执拗给镇住了,也不知道这贵妃娘娘到底懂不懂,竟然都扯到了俸禄上了,就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位娘娘也是性情中人,不想自己的救命恩人受屈,要拿更高的俸禄。

看着袁贵妃主意一定,大家都被她说的哑口无言,几个人只好跪安了。

明朝内阁取得了代替皇帝在朝臣奏折上起草批文的“票拟权”,内阁学士越来越位高权重。总督、巡抚制度得以确立,大明将以文御武的行为加以制度化,武臣的权利进一步被文官压制。

对于武将加封爵位,整个文官系统都是团结一致超级反对的,文官系统要压制住武将,就不能让他们地位高,武将封侯就成了超品,那自然就不会把文官放在眼里了。

回到盐道衙门,几个人也是大眼瞪小眼,不知道如何是好。沉默了半天,史可法打破了沉默,略有不甘的说道:

“娘娘如此坚持!各位大人,那本官就写一个奏陈,将事情原委讲诉清楚,送到南京交给圣上定夺,如何?”

大明江山风雨飘摇,到处烽烟遍地,如今这朝廷的爵位,也不值钱了,成了朝廷拉拢各地军阀势力的官帽子。

大家都不说话表示默认,与是史可法就些了奏折,让人快马加鞭送到了南京去。

第二天,本来是宣读圣旨册封太子的日子,因为袁贵妃对封赏的不满意没有进行,袁贵妃也是说到做到,差沈威命衙门的守卫关闭了大门。

多日来的劳心商谈,今日史可法才得以休息。闲了下来他忽然发现,这事情的主角陈修远似乎自己一直没有见到过。他找了方岳贡和也在盐道衙门的扬州知府任民育一起到街面上散散心,顺便从方岳贡那里更多了解一下陈修远。

据方岳贡言,这陈修远的确没有来过盐道衙门,一直呆在校场军营或巡视城防。也许感觉自己只是一个小小卫所千户,品级低下所以不来,这可跟他寻常见到的不同,那个不是削尖脑袋往上钻,和朝廷大员攀附关系。

扬州城除了城门定时开放外,其他一切如故热闹繁华,治安也非常的好。史可法知道现在扬州府的城防治安都是陈修远在管理,府城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这小千户的确有些能耐。

三人穿过繁华的街道,走进了一个酒楼,自有小二来招待,本来任民育要进包间,不过史可法还是选择了在大厅里。

选择了一个低调点的角落里,点了些酒菜,三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了起来,忽然旁边有桌的谈话,吸引了三人的注意。

“听说了吗?那个护卫贵妃娘娘来扬州的陈千户,要被朝廷封侯爷了!”

又有一个衣着华丽的说道:

“我看够呛!这个陈千户年纪轻轻,又没有什么背景靠山,虽然护卫贵妃娘娘、公主和两个皇子有功,可南京的新皇帝可不怎么待见他!”

“谭兄此话怎讲?”

这个人左顾右盼,查看周围的情况,然后小声的说道:

“明白着吗!本来定王小王爷是来南京称帝登基的,可不想让人家抢了先,这两边都是相互……”

没说透这人还比划着手势,用手语介绍着自己的看法。另一人到有不同看法,发着牢骚道:

“唉!那个闯贼都封了,苍天无眼啊!想想这人带着痞兵四处烧杀抢掠,还意图就食扬州府。再看看这个年轻的陈千户,虽然夜袭占领了咱们扬州城,可手下的兵丁与咱们老百姓秋毫无犯。”

看他说的起劲儿,另一个也夸赞道:

“是啊!本来想着他占领了扬州,我们商行得出出血少不了摊派,可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还有城破当夜, 咱们扬州府的驻兵趁乱抢劫百姓,被人家抓住第二天都砍了头。你说这是那档子事儿?咱们本地驻兵抢劫百姓,人家客兵倒是与民无争秋毫无犯。”

“老朽活了这么多年,还真是头一次看到!这城里治安也好,往日里的地痞无赖,也不见影子!”

另一人吃了口菜道:

“这我知道,那些无赖在街面上闹事强买强卖,都让巡逻的兵丁给绑进了大牢,听说也不审,说是现在娘娘临时驻跸知府衙门,等娘娘鸾驾走了,再让知府大人审理。”

旁边的四个人越说越气愤,其中一个接着茬口道:

“这些个青皮无赖,可都是跟官家有关系的,有一个还是朱守备的亲戚,估计到时候咱们的知府老爷,还得将他们放出来祸害百姓!”

听他们说到这里,任民育的脸一会儿黑一会儿红,两个大学士就在身旁,自己恨不得找个缝儿钻到地下。

陈修远率军攻占了扬州城,城中百姓应该反对咒骂才对,可陈修远在百姓的眼里恰恰相反,史可法对陈修远了解越多,就越是想尽早认识一下这个陈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