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 > 第153章 赵光义夺位之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广美是他的弟弟,他这个人确实也是很有才华,能力也是相当的不错呢?所以这个时候,赵元佐提出我你这个人作为将军,他自己也是产生怀疑。一个有用的人才,无论他去哪,都能够发光发热,这是他赵光义个人的意见,人才都是需要挖掘的。可是像面前这样的人才。他赵光义只有怀疑了。

“谁教你让他为帅的,你说,是谁让你为帅的,你说呀?”赵光义眼神无比狠辣的看着他,然后开口说道?

赵元佐的想法也是让他自己一笑而过,因为有些时候一笑而过,结果总是出乎意料,赵元佐的个人意见,却也是引来有心之人怀疑,他有些怀疑他的儿子是故意这样呢?这样让他想起金匮之盟?据说赵光义很爱读书,即位当年他就宣布改元“太平兴国”。

按传统政治的一般常识,新君是要到次年才能改元的,不然一年有两个年号,纪年就混乱了。不知道是出于无知还是头脑发昏的缘故,赵光义这么做,从儒家观点来看肯定是不妥当的。不过赵光义还是以赵匡胤的继承人自居,他封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侄子赵德昭、赵德芳为亲王,一派“共保富贵”的景象。

太平兴国三年(978),赵光义逼迫泉漳与吴越两个割据政权纳土归地,979年,赵光义消灭北汉政权,初步完成了赵匡胤未竟的统一大业。随即他又攻打辽朝燕京城,试图建立盖世武功,不料遭遇高梁河大败,不但自己中箭差点丧命,而且战败之时军中还有人试图拥立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为帝。这一事件使赵光义将两个侄子视为皇位的威胁者。班师回朝后,心情郁闷的赵光义没有对消灭北汉的将士论功行赏,赵德昭看不过去,便提醒赵光义,不料赵光义大发雷霆,说“等你做了皇帝再赏不迟!”或许是因为赵德昭有家族遗传的忧郁症,据史书记载,他仅为这一句话而自杀了。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仅23岁的赵德芳也死了,有关死因,史书记载语焉不详。

赵德昭、赵德芳死后,对赵光义及其子孙的皇位形成最大威胁的就是其亲弟、开封府尹、秦王赵廷美了,而与赵廷美比较亲近的宰相卢多逊也成了赵光义的眼中钉。于是赵光义召见了原来的政治死敌,但同时也是卢多逊对头的赵普。赵普这时已被罢相多年,备受冷落,自然不愿放弃这次重新掌权的良机。他对赵光义的目的心领神会,于是对赵光义说,其实当年杜太后,也就是赵匡胤兄弟的母亲临死时,曾要求赵匡胤将皇位传给赵光义的,赵匡胤也答应了,杜太后命赵普将她的遗命记下来,赵匡胤将这份遗命藏在金匮中秘密保管。这个事件历史上称作“金匮之盟”,又称“昭宪顾命”,“昭宪”指杜太后。赵光义对此喜出望外,并很快在宫廷中“发现”了一份所谓的“昭宪顾命”遗书,作为他合法继位的依据。他对赵普十分感激,不但让赵普重新称相,而且尽释前嫌,还为自己以前和赵普的不快而向赵普道歉。

事实难以考证,本质根源可窥知

太平兴国七年(982),赵普便诬陷卢多逊向赵廷美暗通高级机密,阴谋勾结,并说他们盼着赵光义早死。于是,卢多逊被流放到今天的海南岛,赵廷美则被软禁,不久被安置到房州(今湖北房县),两年后因忧悸而死。赵元佐是赵光义的长子,一直为四叔抱不平而向父亲申辩不已,听到其四叔死讯,居然顿时疯了。

中国历史上,但凡涉及最高权力之争夺,史书记载往往含糊混乱;其中细节根本无从考辨。赵光义继位,固然可追究赵匡胤迟迟不立皇储之失误,但赵匡胤不立皇储之隐情,已难知究竟。

赵光义对辽作战大败而归,为了巩固皇位又不惜迫害亲弟、亲侄,统治中充满了阴谋与权术,闹得宋廷上下人心惶惶。不过赵光义自有一套粉饰太平的手段,他大开科举之门,使得天下大小官员尽成了“天子门生”。同时又极力宣扬文治,搜访天下图书,组织典籍校勘;全面建设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以上称为“三馆”)和秘阁等国家图书馆;同时编修《太平御览》综合性图书)《文苑英华》(文学作品总集)《太平广记》(笔记小说总集)、《册府元龟》史料性类书)等大型图书,以昭示天下之太平。

然而赵光义的统治并不太平。四川民众就因不堪宋朝茶叶专卖制度等过分的经济剥削,不断发生暴力反抗宋朝统治的事件。淳化四年(993),由茶贩王小波、李顺等组织的暴力反抗,一度在成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国号“大蜀”,宋廷经过三年多的军事镇压才完全平息这次暴乱。

说回正题,此刻对于用赵广美为将他是不喜欢的。所以他自己也是才反问自己的儿子,对于这个东西他是不喜欢的,赵广美,可不喜欢,他可是极度讨厌这个人,对于这样的一种人他不喜欢。

就拿宋太祖子孙来说,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才能,那是因为如果表现出异常,肯定会第一个被赵光义干掉,本来他的皇位来的就是有说法的。如果这时赵匡胤子孙有能力的话,肯定就起来造反了。缩头乌龟多做几代,就真的成乌龟了,哪有什么雄心壮志。还不是想好好活着。当然在这里也只不过是举一个例子而已。原因其一是因为他们都是赵氏后代所以不能全部杀掉,其二就是赵匡胤最有竞争力的两个儿子都英年早逝了,也有传闻这两个儿子就是被赵光义所杀。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十月,踌躇满志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驾崩,而在赵匡胤活着的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次子赵德芳也已经17岁的情况下,却是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登基,成为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朝的首次皇权交接竟然是“兄终弟及”。显然,这未必是一次正常的皇位交接,虽然后来宋太宗赵光义跟赵普合谋,共同构建出了“金匾之盟”这个说法,但始终杜绝不了悠悠众口,不说民间对宋太祖一脉的同情,就连宋朝的士大夫们都把这种怀疑记录在自己的着作中,让它流传后世。其实,到底是“金匾之盟”还是“烛影斧声”,在赵光义坐上皇位时的那一刻,都已经不重要了,遮掩是要遮掩,但并不是绝对的必要。李世民那么大胆地发动政变夺位,后人依旧说他是明君,所以,对赵光义来说,重要的是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