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来也 > 第124章 顽强的生命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时地震发生后,小马公司曾经组织部分人员过去运送救援物资。铁军也曾经一再要求同往。

但是杨骁考虑到这其实是一趟非常艰苦的工作,对于相对比较瘦弱的铁军来说,很可能会成为那个,救人反而被拯救的人。就建议马小云暂时拒绝他的前往。

对此,铁军一直耿耿于怀。但是对于他的拳拳之心。杨骁和马小云也是很感动。杨骁曾经对铁军说,再等等,那一片地方日后一定会建一个标志性公园,方便人们去凭吊和游览 ,到时你再去。

铁军也只能懊恼的点头答应,上里官长为人处事坦坦荡荡,他就曾经说过,我无法直面那样的惨相。但实际上他也在多次捐款中慷慨解囊。

因此两人对处于救援第一线的人表现出来非常大的热忱。此刻,铁军就非常殷勤的为老詹点上一支香烟。

铁军突然想起了什么,他环顾四周,

“你们说,那些被压在废墟下的待救人员到底可以支撑多长时间呢?!”

马小龙把嘴上的烟点燃后,将打火机扔给了对面的铁军。

“我在灾区的时候,曾经和部队的同志救过一头猪。你猜它被救出来时已经压了多长时间?!”

铁军的手停在半空中,楞了一下,把嘴上的香烟拿下来,

“猪?!有那么多人不救,你们还救猪!”

这时相里官长推了铁军一把。

“你知道什么?!作为庄户人家来说,家里养的那头猪,可是一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只要猪活着就可以减少多大的损失,你知道吗?!”

铁军恍然大悟,张着嘴看着他们。

“对不起,对不起,我真不知道。龙哥,你接着说说怎么回事吧!”

“嗯。”马小龙看了看着众人。

“我们当时不是正在附近执勤,这时一个当地老乡找到我们,说他们家住在半山腰房子和猪圈都垮塌了,需要清理废墟。所以想请我们帮帮忙。

那时正是下午两点左右,天气也比较热。恰巧,军区飞行学院的指导员带着10多名战士在附近。

我们就和他们配合来到这个老乡的家里。一路上他还给我们解释说养了一头三百多斤的大肥猪可能都被砸死了,损失非常大。

我们与十多个战士戴上口罩,搬猪圈废墟上的砖块、木板。当战士把底层的一块木板掀开的时候,这个老乡突然喊起来,我的猪还活着哩!这头猪已经被压了整整36天了!

原来,猪圈有两层,上面是木板阁楼,堆放着许多木板和木炭。猪圈垮塌,木板阁楼和地面之间留下半米高的夹缝,这头猪一直就在夹缝下趴着。当时我们就发现猪圈垮了后,阁楼上堆放的木炭撒了一地,可能这头猪吃了一个多月的木炭活了下来。”

“它又不能动,它喝什么呢?”

铁军的脑子转不动了。

“当然是雨水了,你刚没听见老詹说他和他老乡出任务的时候,都是下大雨吗?!真笨!”

“救援的同志也是这样猜测的。这头猪获救后,畜牧兽医站兽医来到老乡家为猪做了体检。

检查发现,猪的体质虚弱,需要补充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兽医注意到,猪的脚已经有点跛了,如果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畸形。他提醒老乡不能让猪暴饮暴食,要少吃多餐,逐渐恢复。

察看现场后,这位兽医对这头猪为何能在废墟下存活36天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猪圈垮塌后,阁楼的木板砸下来,但在离地半米高的地方,被没有倒的砖墙支撑着。当时猪可能在地上趴着或躺着,所以它没有明显外伤。而身长超过1米的猪,被压在了半米高的空间。这半米空间很幸运地保护了它,它在地上趴着,不能走来走去,就没有消耗太多能量,否则可能早就死了。

平常吃食的猪槽,震后一直被砖块掩埋着。猪没有食物。猪阁楼上堆放的木炭撒落一地。从它拉出了炭球以及被救后仍然在吃木炭这一现象可以推断,这头猪在饥饿时吃了不少木炭。木炭没有毒,也没什么营养,但是可以充饥。在没有一粒米可以吃的情况下,吃木炭减轻了它的饥饿感,让它不至于被饥饿击倒。

震前这头猪重近150公斤,可以说是猪中胖子,这使它可以通过消耗自身大量能量维持生命。

这个老乡家在半山腰,山泉就从房子旁边流过。震后当地下了几场大雨,可能有雨水渗进猪圈,所以猪没有被渴死。

后来一称重这头猪前后体重相差竟约100公斤,瘦身竟达2\/3,这些数据非常惊人。猪也不想死,猪也有对生的渴望,或许这种渴望让它完成了一次难以想象的自我超越。”

“唐代三大着名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过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歌颂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生物体内其实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古人诚不欺我啊!”

杨记者连连感叹,大家也非常赞同他的说法,对他都投以特别的关注。马小丽把头发捋了一下,

“我第二次被派到灾区做一线的支援工作,与三军医大的同行就目睹了一个被压178小时的电厂职工解救过程,也是如此,不过过程太惊险了!”

一直在众人面前都是一幅冷静,平和的马小丽难得流露出情绪。

“我们被紧急通知到现场做支援的时候,已经有同事在那里严阵以待了,当时周围所有的废墟一片死寂,只有有映秀湾水电总厂的综合楼废墟前灯火通明。一台柴油发电机轰然作响,一只高电瓦灯管射出白光,数百人围在废墟前都一脸的急迫。

就在废墟顶部,我看到五六名消防队员紧张忙碌着,将一桶一桶的水泥碎块传出一个凿洞。从凿洞一直延伸到废墟前的平地上,数十名消防员列成两排,相互间隔不到1米,全都扭着头观望顶部的动静。

我们加入到来自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医疗队的医护人员队伍中,将手提袋中数十种药物在地上一字排开,守着一张担架,之后开始将各种导管插入大大小小的液体瓶。这时百余名官兵和民警手拉起手,在担架周围圈出一个十几平米的隔离区。

你们不知道就在隔离区外,围满了数十名各国媒体的记者,大大小小的相机和长长短短的镜头,全部瞄准了废墟顶部,杨子你是没在现场,那场面太紧张了,每个记者都想抢占最佳的位置,被军警呵斥了好一通。”

“这时,前方救援人员报告,受困者马元江声音洪亮,意识清醒,有强烈的生命体征,目前身体大半部分已经露出,十点半左右,一名上海消防员走到废墟根部高声向指挥部汇报。人群因此都一阵骚动,这说明被压的人有极大生还的可能。我们也是严阵以待,准备随时做好准备,我的手心里全都是汗了。

可是现场救援指挥部一名指挥人员高声传达指挥部的命令:,由于据预报19日到20日将会有6到7级余震,所有救援人员必须撤离!

在废墟上列队的消防员之后垂头走到平地,站到了人圈外围。但现场数百人没有一个人离开,所有人屏声静气,都沉默不动——这极可能是映秀最后一个获救的被困者,没有人不想看到他活着被抬出废墟的一刹那。

所有人都没有离开,废墟顶部的消防员也没有停止救援,继续努力进行挖掘。

静默持续到零点左右时,喧闹就重新开始了,担架被手递手传到了废墟顶部。快一点的时候,担架就承载的一个灰色身躯从楼顶凿洞上出现,现场的人群瞬间沸腾了!

此时的马元江被捆在担架上,双眼被纱布蒙紧。列队的消防员都高声喊叫,抬高一点或放低一点,手把手地将担架传到了人圈圈定的现场急救场范围。

担架刚在地上放平,我们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医疗队队长带领的现场急救人员赶紧扑上前开始抢救,测血压、挂瓶补充盐水、初步检查伤势,外面的那些摄影记者按快门的喀嚓声响成一片,我们根本就来不及顾及这些,虽然闪光灯耀得有些花眼睛。

在腿被抬起时,马元江咧了咧嘴,生命体征正常,活着!没问题!现场掌声太热烈了!”

“事后我才知道被救出来的这个马元江是映秀湾水电总厂的发电部副主任,地震时,他在该厂综合楼2楼正常上班。巨震之后,这栋6层的综合办公楼全部坍塌,6层楼的高度变得不到两层楼高。

按照后来救援时发现的被埋位置,马元江在逃离过程中被压在了2楼和3楼的楼梯拐角,他的头部被卡不能转动,左手小臂被水泥板死死压住,全身因此难以动弹。几乎与他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斜上方,是他的女同事虞锦华,以及虞锦华身边一具腐烂的男尸。”

“真是万幸,如果没有水电总厂的其他职工,马元江和虞锦华不可能被发现还活在废墟中。

当时在山东、上海两支消防队的生命探测仪都没有探测到生命迹象放弃了对这栋办公楼的搜救之后,被压的两人听到了来自电厂的职工同事的呼喊后,他们立刻感到了希望也大声呼喊回应!”

“哇哦!这也太悬了吧!差一点!”

“这还不是最悬的,最悬的如果虞锦华不能获救,那马元江也没有生路:如果不救出虞锦华,救援人员就无法到达马元江所在的位置;如果不挪走那具男尸,虞锦华则没有获救的可能,两个人因此被绑在了同一根生死绳上!”

“在冥冥之中还真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些东西!”

相里官长长叹一口气,把手中的茶杯端起来,啜饮一口。

“后来搜救人员挪走了男尸,虞锦华获救。消防员随后开始搜救马元江,但当晚六点路线遇挫,准备第二天白天继续救援时,当晚十点左右志愿者尹春龙钻进了消防员之前开出的凿洞进废墟挖人。

尹春龙从18日晚工作到19日凌晨2时,其间一直不停地和马元江说话,这让马元江求生的信心不断增强。他询问尹春龙什么时候能把他救出去,尹春龙就承诺一定能在24小时内将他救出。

19日上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医疗队队长徐建铖将一瓶消毒酒精交给救援人员,估摸着马元江的方向倒进了废墟。一直在洞底清除石块的志愿者尹春龙说,当酒精到达后,马元江问,这是什么啊?!我就告诉他‘这是酒精’,他很高兴地说了一句‘好香啊’。” 酒精扭转了马元江鼻中尸臭充斥的局面,他甚至要求尹春龙给他多倒一点。

当天下午三点时左右,尹春龙掘进8米后见到了马元江,两人能够头手相碰。之后马元江提出要喝水,尹春龙用导管将一袋葡萄糖喂进了他嘴中。

在此过程中,上海消防队与尹春龙联合营救。尹春龙继续掘进,消防员帮忙将凿出的水泥块运出。当日晚上十点半,马元江终于大半个身体恢复自由,看到了尹春龙。之后迎接他的是上海的消防员,直到被抬出废墟送往临时治疗点。

“大家让开,担架抬稳点,注意脚下的石头。来自第三军医大学的专家王主任指挥抬担架者注意行进速度。约10分钟后,马元江被送到第三军医大学的临时治疗点,上生理盐水,导尿、测血压,我们紧张有序地对马元江进行救治,每过10分钟,护士都会记下马元江的用药和临床表现。而且每一次他的救治过程我们都要进行报告,主要负责的还是三军医大的医生。

一名男军医高声报告排尿正常,插入导尿管后很快排尿200毫升,半小时后接着两次排尿总共800毫升。

马元江血压低压70高压160!血压正常,虽然心率偏快,但在120到130之间还属正常。

虽然被困7昼夜,但马元江胸肌隆起,肌肉消耗不是很大。在接收抢救过程中,他的双脚脚趾不停动弹,表明神经末梢反应正常。同时,他浑身皮肤完整,肤色正常。

晚上马元江搭乘直升机到重庆接受治疗,下午3时,马元江被送到新桥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立即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紧急抢救处理,不到一小时,20多位专家就开始会诊。

50分钟的专家会诊过程中不时有医务人员送来检测结果和照片报告,显示患者体内的钾、尿素、血糖等均为异常,专家们围绕这些数字展开了紧急讨论:口腔科说,要马上彻底清理黏液;呼吸内科说,治疗严重脱水不能太急;肾内科说,肾功能无衰竭现象但能量供应严重不足;骨科说,左前臂坏死,等他身体状况稍好后进行截肢……

生命重于一切,医院立刻成立了特别治疗组和特别护理组,实施24小时特别监护。医院将每天进行专家会诊,要用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保障,全力抢救病人生命。当然马元江能够创造的这个奇迹,也归功于他身上无比坚强的求生意志和乐观精神。”